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护花使者”初长成

(2010-04-25 18:07:28)
标签:

与自然和谐相处

爱护花草

育儿

分类: 早期教育

“护花使者”初长成

 

2010-4-25

桐桐出生于2007729日,现在28个月27天了

 

 

 “护花使者”初长成

 

昨天去复旦,由桐桐主导的一则关于花的故事到现在都让我充满感动:

 

停自行车的地方,正好有一丛美丽的红花草,见桐桐在那里流连忘返,我也凑了上去,谁知刚蹲下,小家伙连忙朝我摆摆手:

“妈妈,你不能摘花的哦,你要是摘了,我会生气的!”

看到我意会和鼓励的目光,小家伙接着说:

“但是我们可以闻一闻”,说着就蹲下来,小鼻子凑到小花上,猛吸一口气,陶醉地说:

“好香啊!-------------我们来保护她吧”,说着就把两只小手圈到花上,一副小心翼翼的样子……….

 

看到这让人感动的一幕,一种看到教育效果的欣慰,也在我心里荡漾开来…..

 

和许多大自然的孩子一样,桐桐天生就喜欢花,还没有抓握能力和占有意识的时候,这种天性倒没有给我带来道德意义的难题,但随着小家伙一天天长大,问题就来了:看到五颜六色的漂亮花朵,小家伙常常禁不住要去采摘……..

 

每次遇到这个情景,我都会想办法劝阻,但深知这个年龄的孩子还不能讲太高深的道理,便采用了比较简单的说法:

比如,把社会公德的道理简单化,引导她换位思考:“花是给大家看的,你采掉了,别人就看不到了!”、“如果大家都来采,你还能看到这么漂亮的花吗?”

再比如,用 “你把这朵花采下来了,她就变得不好看了”之类的话唤起小家伙的完美敏感。这个年龄的孩子,都有一种完美情结,这类话很容易说到他们心里去。

再比如,小家伙最关心孩子有没有妈妈之类的亲子话题,有时我就拿这类感受来说事,“你把她采掉了,她的妈妈会难过的”、“你把她采下来,他就见不到妈妈了,可怜吧?”…….

由于这个时期的桐桐已经懂得了一定道理,而且这种“道理”对她来说非常具体,能够调动她的生活经验和感受,小家伙一般都会接受。

 

但也有时候,小家伙禁不住对花朵的喜爱,对我的道理视而不见,坚持要伸手去摘,遇到这种情况,我就会抓住她的小手,对她说:

“那我们来轻轻摸一摸吧,这样小花会开心的”或者“哦,小花刚才跟我说,她想让你摸一摸她”之类的话,小家伙的注意力便被转移了。

 

类似场景反复多次之后,小家伙便基本形成了“花不能采”的意识,养成了不摘花的习惯,但偶尔的特殊情况,也会让我的劝阻工作出现困难,那就是小家伙看到其他小朋友摘花的时候,比如,前几天就刚刚发生了这么一件事…..

 

前几天,幼儿园组织去大千庄园亲子游时,路边满眼的油菜花让孩子们兴奋不已,有几个宝宝更是禁不住“黄色”的诱惑,伸出小手去采花,惹的桐桐也蠢蠢欲动,小脸转向我,小心翼翼又有点讨好地问:

“妈妈,我可以采一朵花吗?”

“不可以!”我坚定地对她说。

“可以的,那个小朋友不是采了吗?”小家伙一边维护自己的主张,一边转向那个手拿油菜花的宝宝,试图“事实服人”。

“那你说,她那样做对不对啊?”我趁机问她。这个年龄的孩子,已经懂得一些道理,能够做出判断了。平时遇到一些反面案例,我就经常跟她做这种“游戏”。

“他那样做是不对的”还好,小家伙开始“上套”了。

“是啊,花是给大家看的,不能乱采,你说,如果小西拉看到花,她会怎么做呢?”小西拉是《婴儿画报》里一个故事的主人公,非常爱花,为了保护被风吹倒的花,都失去了自己的蝴蝶结,桐桐对这个故事的印象非常深刻。

“小西拉会保护她的。”

“那我们应该像小西拉学习对不对?不过,你要是实在喜欢这些花的话,可以轻轻用手摸一摸”我说。

“好-----------”拖长音的上声调,是桐桐请不自愿但又意识到只能如此时惯用的回答。采花的愿望就这样变成了摸花的行为。

 

大千庄园差点采花事件发生的几天之后,桐桐的行为就发生了如此大的转变,怎不让我欣慰?更让我欣慰的是,尽管桐桐生来爱花,也多次动过采花的心思,却不曾真正采过一朵花,甚至这次还出现了主动“保护花”的行为!也许今后的日子里,桐桐的行为还是出现反复,但我对她的爱花行为充满了信心。

 

培养一个能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孩子是我的愿望之一,热爱身边的花花草草,便是她必修的第一课。

 

桐妈提示:

桐妈提示:

1给孩子讲道理,一定要具体浅显,能够唤醒他们的生活体验。而且,对于很小的孩子而言,给他们讲道理的时候,最好做出相应的阻止动作,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理解力比较差,很多时候听起话来都容易“断章取义”,最典型的表现是把否定句听成肯定句。所以,给孩子讲不能摘花的道理时,一定要把动作跟上,抓住他们的小手,来告诉他们不可以。详见我的博文《让孩子“听话”的学问》。

2遇到别人的摘花行为,一定要引导孩子随时作出是非判断。

3除了平时遇到类似场景随机教育外,平时的亲子阅读或看碟片的过程中,也可以随时留意合适的教育题材,挖掘可供遵循的榜样行为。

4父母一定要做好示范,妥善处理自己对待花的行为,说到这一点我想起一件事:有一次去复旦,桐桐爸看到女儿非常喜欢红花草,就给桐桐弄了几朵,看到她递给桐桐的这些东西,我当着桐桐的面就批评了他的负面行为,谁知桐桐爸辩解说他是捡来的………。后来再反思这件事的时候,我觉得桐桐爸的做法非常傻,不管是否捡来的,孩子没有看到,便容易以为是父母摘的。所以,我的教训是:父母捡花给孩子时一定要注意时机,最好当着孩子的面来捡,否则,孩子会以为那是父母摘的,容易上行下效。

5、遇到讲道理等软办法无效、孩子坚持要摘花的场合,一定要明确自己的态度,甚至把孩子带离现场。否则,一次“得逞”,孩子就容易“下不为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