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桐桐妈育儿早期教育两岁打人自我意识 |
分类: 早期教育 |
Q:
我的孩子两岁多了,特别爱打人,要东西不给就打,给他讲道理、打他骂他都没用。可能这也与我们所处的家庭环境有关,家里人多,都宠着让着他,对他的教育,则很难保持一致,这让我很苦恼,不知道该如何改掉他爱打人的习惯。
A:
孩子妈妈您好,看了您的邮件,我的心里很沉重,每个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良性发展,但有时候的确很难如愿,特别是您遇到的这种情况,不以意志为转移的家庭氛围对您的早期教育构成了很大的障碍,的确很让人头疼。如果不改变孩子所处的家庭环境,可能其他对策也很难发挥作用,不管怎么说,让我们先试着谈一下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吧。
首先,我觉得您首先不要太担心,即使没有家庭环境的影响,2岁左右的孩子(特别是男孩子)变的爱打人,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因为这个时期的宝宝,自我意识开始萌发,希望这个世界按照自己的意志运转,如果出现了违背自己意愿的行为,还不是很善于处理“冲突”的他们难免习惯诉诸“打人”这种简单的反应方式。再加上家里人都宠着他,每次动手他都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发现“打人”是他左右这个世界的有力武器,自然就会频繁借助它的威力了。就像我在《培养孩子的好习惯》一文中所说的,这个年龄的孩子,道德意识还不是很发展,行为在他们眼睛里还没有对错之分,只有是否有效之分,宝宝正是在日常生活中发现了这种行为的有效性,才将其内化为一种习惯的。
您的家庭环境和教育方式也可能“助长”了孩子的打人习惯。像您所说,家人都对他特别包容和娇惯,而您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有时也采取了打他的简单行为,这对于他来说,也是一种不是很妥当的影响,一来孩子可能会习得您处理问题的这种方式,二来受到您责打的孩子可能让孩子把不良情绪发泄在其他人身上。
还有一种可能性强化了孩子打人的习惯,那就是孩子第一次及最初开始打人的时候,您可能没有及时教育并明确自己的立场,因为一项习惯的修正,总是越早越好的,忽视了这个关键期,也可能造成了现在改变的难度。当然,我很理解,之所以难以实施这个“尽早”原则,您有自己的苦衷,那就是家庭成员的不配合不统一,这也是您接下来面临的最大问题。因为无论从家庭教育理论还是我们的经验角度,家庭成员在孩子教育态度和方式上的一致性是成功施教的根本基础,如果这一点不能保证的,将事倍功半,甚至根本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所以,即使我能提出可供参考的教育意见,也只能是在您统一了家庭意识的环境中进行,否则,我还真不敢保证教育的效果。
也就是说,修正孩子的打人习惯,对于您来说,最先需要面对的就是复杂的家庭氛围,您不妨先在这个方面尝试做一下文章。我不知道您是否尝试过正面或公开的沟通,如果尝试了仍然没有效果的话,可以采取委婉的办法,比如,找些有关家庭教育一致性的录像带或从网上下载一些关于家庭教育知识的文章打印出来,与家人一起看或在茶余饭后与他们一起讨论,争取让他们统一立场,或许会有效果的。
其次,两岁多的孩子模仿能力很强,可以利用这个心理特点,给他讲一些正面的故事,为他树立一个榜样原型供他模仿,并及时鼓励他的模仿行为。同理,对宝宝的交往圈子最好有个控制,少让他和一些爱动手的孩子来往。
再次,打人与孩子的交往技能不发达也有关系,基于这一点,我们这些当父母的可以交孩子一些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引导他通过非暴力的方式达到自己的目的,并及时鼓励这种行为,久而久之,孩子通过打人达到目的的频率也许会减少很多。
再次,既然您尝试过通过打他来进行教育的方式且无果而终,今后就不要再轻易用这种方式了,否则对孩子来说是很不好的示范。
由于孩子已经会说话,今后再打人的时候,还可以诱导他说出打人的原因,对症下药,及时处理,逐个“击灭”,或有助益。
最后,必要时也可以狠狠心,给孩子创设几次没有风险的被打经历(比如,通过打人跟大一点的小朋友抢玩具的时候,别让对方让着他,而是跟他对着打一次),让他体验到被打的滋味,并及时讲道理进行移情教育。
暂时想到这几点,希望对您有参考价值,并愿您能顺利统一家庭教育环境,这是改善问题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