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孩子过分好胜怎么办?

(2009-12-29 10:29:55)
标签:

桐桐妈

育儿

早期教育

自控力

好胜

分类: 早期教育

桐妈您好:

我现在遇到了一个难题,恳请您的帮助!

我的女儿3岁了,她很聪明好学,懂事也早,在家,尤其是在幼儿园经常受到表扬,但她的个性太敏感好强了,什么也想表现的最好,今天和她出去玩,碰上了她幼儿园的小朋友,在玩的过程中,她表现的很强势,什么也想作在人家前面,什么也想比人家表现好。可是晚上回来的时候,她却不高兴,因为我说那个小朋友是姐姐,她就哭着说:我大,我是姐姐。还大哭说:我高,我不矮。可能我对她小朋友的妈妈说XX长的真高的时候被她听到了。在睡觉的时候嘴里还说着,我高,我高。

怎么调节孩子好强的性格呢?希望您能帮助我!

                                                        懿懿妈


懿懿妈您好:

谢谢您对我的信任,关于您提到的问题,我的认识如下:

 

首先,对于孩子的好胜心,我觉得您不必过分担心,因为对于一个三岁的孩子来说,这种行为有着一定的普遍性。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3岁左右的孩子,自我意识已经发展到一定水平,他们已经认识到自己的力量,并喜欢在有意无意的横向比较中确认自己的本事和价值,这就是竞争意识的来源。所以,“好胜心”对于这个时期的孩子来说,应该说是一种本能,未必具有道德层面的意义。记得大学期间我在幼儿园实习的时候,班里的小朋友正好处在这个年龄段,经常可以很明显地看到这种现象,比如,一表扬某个小朋友坐的的很端正,马上就会有小朋友喊着你说“老师,你看我――”,然后紧绷着身子做的比被表扬的小朋友更端正呵呵。所以,您的孩子这个时期好胜心强,其实有着一定的合理性,不能说全然是一种坏事,有时候这对孩子的发展来说是一种促进作用,当然负面影响也是有的,如果孩子过分好胜(再加上这个时期的孩子已经出现了一定的嫉妒心),时时处处都想着占先,在缺乏正确引导的情况下,就容易走向虚荣、偏执。只要您对此有着全面认识,在坦然接受的同时对孩子进行适当的引导,就可以让孩子的好胜心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好胜”也可能是外因促成的,明白这一点对于我们的正确反应很重要。因为有的时候,孩子喜欢争强好胜,除了出自本能的竞争意识外,还可能是因为家长不经意间给了他们这样的暗示,即孩子表现好了就高兴,表现不好了就不高兴,以成败论犒赏,比如,孩子哪项行为比其它人做的好了,就拼命表扬,而对于孩子弱势的行为习惯,则有意无意地表现出一定的失望,甚至无意中当面把孩子跟别人做比较,“你看人家小X跳的多高啊”、“你看人家XX唱的多好啊”……长期这样下去,就会给孩子一定的错觉:爸爸妈妈只喜欢强胜的我,如果输给了别人,他们就可能不喜欢我了。所以,日常生活中跟孩子互动时,家长一定要时刻检点自己的行为反应,不要过分在意他们的输赢,否则就可能“逼”出一个好胜的孩子。

 

如果孩子已经出现了过分好胜的习惯,正确的做法并不是禁止孩子竞争,而是让孩子明白失败了并不是一无是处,比如,孩子和别人玩“扳手劲”失败了,您可以这样安慰他,“虽然你的手劲不如XX大,但跳的比他高啊!”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强项和弱项,不可能事事都比别人做得好,只要自己努力了,不论成败,自己都是父母最爱的那个小孩。

 

日常生活中,父母还可以有意创造一些教育契机,比如,在跟孩子比赛时故意输掉,然后学着孩子的样子生气地罢工并说些“输了,不玩了,真没劲”的话,如果孩子反过来恳求继续玩,则在继续玩的时候赢她,观察她输了之后的反应,如果她输了就像平时一样不开心甚至罢工,就引导孩子反思刚才自己输了罢工时她作为赢家的所思所想,并借机给她讲胜败乃兵家常事的道理。如果孩子输了能够做到继续努力,就借机表扬她“输得气”的勇气,然后,家长在接下来的游戏中故意让她赢,进一步引导她体验“输了并不可怕,只要不放弃努力,就可能成功”的道理。孩子在同伴交往或阅读绘本、观看碟片的过程中也可以随机渗入相应的教育。久而久之,孩子就渐渐明白了最重要的游戏或交往本身的快乐,而非谁强谁弱这个结果。

 

必要时,家长甚至可以淡化对孩子成功成绩的反应,强化对其“输得起”之行为的肯定,当然,这要把握一个度,不要矫枉过正,否则,孩子果真一点竞争意识都没有了,也未必是件好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