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妈妈是孩子的启蒙老师

(2009-12-03 09:02:09)
标签:

桐桐妈

育儿

早期教育

启蒙

分类: 早期教育

翻开古今中外的名人回忆录或传记,母亲的形象常常在关于其早期生活的字里行间熠熠生辉:为了孟子的教育不惜三次搬迁住处的母亲,对“弱智”的小爱因斯坦充满信心并不断鼓励其进步的母亲,对作家老舍的性格发生重大影响的母亲……有的名人更是难以掩饰对母亲的感激,公开表述了对母亲启蒙教育的赞美,如,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曾深情地讲到“我所有的一切都归功于我的母亲。我一生中所有的成就都归功于我从她那儿得到的徳、智、体的教育”。我国作家茅盾也说过:我的第一个启蒙老师是我的母亲。诸如此类的例子向我们传达着这样的信息:来自母亲的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成功极为重要,它决定了一个人的发展方向。

为什么来自母亲的启蒙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是如此重要呢?从心理学和教育学角度来看,这是因为,从出生到7岁是人生重要时期,孩子的习惯、语言、才能、思想、态度、情绪等将在此时期打好基础,如果基础不牢固,孩子今后的发展将会受到很大影响。

正所谓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无庸讳言,在这个意义上,作为妈妈的我们面临的是一个神圣而充满挑战的使命。那么,作为启蒙老师的我们,如何言行才能不辱启蒙的使命?又该如何修炼,才能胜任教师角色?在这个过程中,又有什么需要特别注意的呢?根据我个人的研究心得及教育女儿的体会,我认为把握一下几个要点或有助益:

 

 

一、以身作则,做言传身教的典范

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做好孩子的启蒙教育工作,我们固然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但仅有这些却是不够的,因为我们面对的是语言理解能力较弱、判断力差、模仿力强又容易“先入为主”的孩子。往往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苦口婆心给孩子讲了许多道理,却敌不过一个不经意的行为示范。也就是说,孩子早期的启蒙教育中,身教甚至比言传更为重要。这就对我们的这些当妈妈的提出了挑战,要求我们慎言慎行,如履薄冰,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启蒙教育亦然。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妈妈都明白这个道理,或者明白道理却难以做到自律,以致于给子女做了反面的榜样。我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个真实例子:一个对孩子的成功怀有极大期待的母亲,对孩子的生活和读书要求几乎是有求必应,却不慎忽视了自己的一个不良习惯――喜欢搓麻将。几乎每天晚上,都喜欢呼朋唤友地搓上几场,渐渐地,孩子很小便学会这个“把戏”,嗜麻将如命的母亲不仅没有及时制止,还时不时在人手不够时喊孩子来“顶缺”,结果,上了麻将瘾的孩子不再喜欢学习,成绩日渐下滑,终至厌学、辍学,母亲才如梦初醒,悔时晚矣。

这个反面例子告诉我们,如果我们希望孩子朝某个方向发展,最简单的做法便是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孩子,如果我们希望孩子远离什么不良习惯,最好的做法就是洁身自好,从我做起。这是启蒙教育的“铁律”。

 

二、勤于学习,做个智慧型母亲

孩子不是小大人,有其特殊的生理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对他们进行启蒙,不能仅仅凭借本能,还要有教育智慧,这就需要我们掌握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知识,幸运的是,随着早教热潮的复兴,市面上已经出现许多整合了这类知识的书籍或声像资料,如《卡尔·维特的教育》、《解读孩子的敏感期》、《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等等,不仅写的深入浅出,而且可读性特强,便于我们在愉悦心灵的同时增强启蒙教育的能力。

如果时间允许,我们还可以多看甚至背诵一些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故事、儿歌和谜语之类的东西,以便在需要的场景随时愉悦孩子、寓教于乐,也许有人会说,现在到处都是绘本、音像制品和小人书,自己不记也罢,当然未必不可,但我想说的是,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一个肚子里装着取之不尽的智力财富的母亲将更有魅力,而且,这样的“学习型”母亲对于孩子的行为本身就有着示范意义!

记得我小时候,母亲的嘴巴里总有讲不完的故事、猜不完的谜语和数不尽的童谣,这让我对母亲充满了依恋和崇敬,特别享受和她在一起的亲子时光,因为她总会让我的幼小心灵沉浸在童话般的美妙世界中,以至于我那清贫的童年,现在都充满了多彩多姿的记忆…….有了母亲给予我的这种情感体验,女儿桐桐诞生后我一直在偷空有意无意地背诵适合她接受能力的东西,比如《三字经》、上百首儿歌、各种生动活泼的故事等,这让我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信手拈来、适时用儿歌、故事等多种形式跟她互动,每每换来她满足的笑声和快乐的表情,当然伴随而来或许还有难以即时显现的教育意义!

 

 三、善于承担,不让辅导班取代启蒙的责任

随着社会上早教意识的复兴,各种辅导班正如雨后春笋一样层出不穷,眼看着邻居家朋友家的孩子都去上了这个班那个班,不少妈妈担心自己的孩子会输在起跑线上,急于让孩子投入这股大潮。

对此,我的认识是,辅导班的确以一种专业的方式教给我们的孩子各种知识技能,如果正好对孩子的胃口,去上一下,未尝不是件好事,但我们这些做妈妈的,千万不要把孩子“成功”的希望都寄托在辅导班上,虽然辅导班有其专业优势,但毕竟是片断的、零散的,不能承担系统的启蒙教育使命,孩子的启蒙教育,更多的还是随机的、潜移默化的,或多或少受我们的价值取向影响的,作为妈妈,千万不能把所有的启蒙责任都推卸给辅导班,否则我们会容易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而忽视了言传身教的意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