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可忽视的“再见”环节

(2009-11-20 11:13:21)
标签:

再见

安全感

桐桐妈

育儿

分类: 早期教育

不可忽视的“再见”环节

 

2009-9-10

桐桐出生于2007729日,现在21个月12天了

 

 

每个孩子都容易粘妈妈,桐桐也不例外,以至于每次把她送到爷爷奶奶家时,如何脱身就成了艰难抉择,因为小家伙看到我离开时往往会充满了委屈和不舍,爷爷奶奶舍不得她哭,便经常哄着她,让我偷偷离开,说实话我很不希望这样“欺骗”孩子,但他们似乎并不接受我的观念,以至于每次偷偷离开孩子时,心里都充满了负罪感。

 

听起来好像是把孩子看的过于娇贵了,但依我个人的育儿主张,我觉得这种顾虑并不是杞人忧天。为什么这么说呢?

 

试想,在依恋妈妈的孩子没有任何预期的情况下,转身找妈妈的时候,却发现妈妈已经不见了,而在这前几分钟,妈妈还在让她感到安慰的视野里,孩子会是什么感受呢?我想最可能的反应是:

 

妈妈随时都可能悄然消失,太让人难过了,以后我一定粘好妈妈!

 

此情此景,孩子也许会默默接受现实,也不会哭泣,但他们的安全感,却在不经意间受到了的伤害。如果妈妈事先本来答应过孩子继续陪她,却又不辞而别,情况还可能更糟,孩子可能会因此发现:

 

原来最爱的妈妈也会欺骗我,太让人伤心了!

 

连最亲的人都不值得信任,哪我还应该相信别人么?对这个世界的不信任感,也许就由此来源。

 

上述反应,不管是那一种,可以说都是比较负面的。相反,如果妈妈离开孩子时讲清道理或者坦然地跟孩子告别呢?情况也许就是另外一种:

 

孩子或许听不懂道理本身,也不愿意接受妈妈要离开的事实,甚至可能会哭闹着拖住妈妈不放,但只要妈妈平静地对待这一切,哪怕是在孩子哭声中离开,所带给孩子的伤害也不过是短暂的分离焦虑,而且,在这种情景多次重复之后,孩子会渐渐明白:只要妈妈不说要离开我,她就不会离开,我就可以放心地玩,即使她离开了,该来的时候她还会重新回到我身边,所以,妈妈的离开并不可怕,而且这种离开是可以事先知道的,毋庸讳言,孩子的安全感和对世界的信任感也因此受到了保护!

 

所以,如果您不得已需要经常离开孩子,一定要注意跟孩子说再见,甚至跟孩子讲清楚离开的理由,即使孩子听不懂具体语言内容也没关系,从您的肢体表情中,孩子会感受到妈妈的诚意,他们的分离焦虑,也许会因妈妈的坦然离开而爆发,但也会在哭泣中修复,而且,这样的眼泪,是他们成长必要的代价,他们虽然流下我们不愿意看到的泪水,却会从中逐渐学会接受妈妈不可能永远陪着自己的事实,从而得到心灵的成长!而悄悄离开所带来的情感伤害,远远比泪水来的可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