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鹦鹉学舌”中的教育契机

(2009-11-16 16:43:26)
标签:

两岁

语言能力

桐桐妈

解读

育儿

分类: 早期教育

解读两岁孩子的行为(十)

――“鹦鹉学舌”

 

进入两岁之后,桐桐越来越喜欢“学舌”了,似乎只要她的嘴巴有空,大人说一句,她就会跟一句,有时候还可以模仿很长的语言单位:

我:“this little piggy cried, wee-wee-wee-wee-wee-wee, on the way home

桐桐:“wee-wee-wee-wee-wee-wee, on the way home

 

有时候是边模仿边改造、吸收:

我:“宝宝,妈妈的手受伤了。”我指着被烫伤的手腕给她看

桐桐:“桐桐的手也受伤了”,一副煞有介事的样子,其实她的小手完好无损。

 

这种鹦鹉学舌的习惯还影响了她表达否定语义时的语法结构,让她的否定句式变得冗长不堪:

我:“宝宝,墙不是用来画的!”

桐桐:“我不要墙不是用来画的!”

我:“如果你想画,可以画在纸上!”

桐桐:“我不要可以画在纸上!”

 

桐妈解析:

一般认为,孩子到了两岁左右,会出现一个喜欢重复大人讲话的时期,称为“鹦鹉式学语期”,在这个时期,孩子对于成人说过的话――不管是否理解――都充满了模仿的欲望,这种模仿有时候是有意的,比如,主动地跟读外语、唐诗等,有时候则是无意的,比如上述案例中冗长不堪的否定句式。

 

记得曾有妈妈在我博客里留言谈到相关的顾虑,说孩子总是动不动就模仿自己的话,担心孩子的语言发展会不会因此止步不前。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因为孩子的这个学话阶段一般会在两岁半左右自然消失。相反,孩子的“学舌”热情可以为我们提供如下教育契机:

 

1、扩大孩子的短时记忆容量

人的短时记忆单位一般是7±2个,有意的练习能提高孩子的短时记忆容量,这对间接地提高她的长时记忆能力会有所助益。在跟桐桐互动的过程中,遇到她模仿的心血来潮,有时候我会在确信她能理解的前提下,刻意说很长的句子,随便她去“学舌”,通常我会发现,小家伙的模仿热情并不会因我的句式冗长而受阻,相反,她会“迎难而上”,有意无意地把我的句子模仿的很漂亮,这让我感到很欣慰,因为能模仿的句子越长,说明她的短时记忆容量越大。

2、进行外语教育

当孩子的模仿热情波及外语,外语教学便会变得事半功倍,因为小家伙会乐此不彼地跟着你学舌,而这通常是学习外语的最初手段,特别是对处于语言敏感期的孩子来说。比如,利用桐桐听到外语也喜欢模仿的特点,她爸爸经常有意无意地在她面前播放或讲外语词句,小家伙则在有意无意的模仿中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日常用语、单词甚至儿歌。

3、进行唐诗、三字经等国学教育

像唐诗、三字经之类的国学教育内容,对孩子来说往往比较抽象,详细的讲解又难免破坏孩子所喜欢的诗词本身的韵律美,但利用孩子这个时期机械识记能力较强、模仿热情较高的特点,则刻意趁机让孩子接触这方面的学习内容。桐桐最近对唐诗的热情(见上文记载)便是一个例证。

 

当然,挑战也是有的,那就是鹦鹉学舌期的孩子往往判断力还比较差,在选择模仿对象的时候不会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而是一股脑儿纳入“学舌”之列,万一遇到不规范或者不文明的表达,孩子的语言发展就受到了影响。比如我在上一篇博文中曾经举过一个桐桐模仿“我靠”的例子。其实,不管孩子是否处于这个时期,当父母都意味着沉甸甸的责任,孩子总是那么善于“偷学”,我们的日常语言或许就是他们的教科书!

 

 

又注:关于博主的更多育儿类文章,烦请访问博主在育儿网的博客http://blog.ci123.com/mylittleangel,谢谢合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