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家宅被誉为海南侨乡第一宅,一座中西合璧青砖彩墙的大宅院,极是气派而且别具一格。是村中印尼富商蔡家森1934年回乡建造的。历经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如今风姿依然。青砖大瓦加钢筋水泥,上下大屋的前檐既有中国古钱币和古代宫灯雕塑,又有西方的立体花盘和古罗马人头像雕塑,屋顶既保留海南民居的屋脊翘头,又大胆使用西方的方、圆、弧变化图案,使整个屋顶别具一格,美观大方。




这是昔日漂泊印尼的富商蔡家森的宅院。它像一座坚固、大方、豪华、新颖、别致的城堡,宅院为砖、瓦、木、水泥钢筋混合结构组成的中西合璧的精美建筑。该宅院厅堂三进,天井两个,两侧有横廊楼阁多间,四周有厨房、柴房、卫生间、浴室、猪舍等。天井之中设有花木墀,全宅院是一座庞大而完整的二层三厅四合东西式楼房建筑。




二楼上的雕花围栏绕天井一周,透出一股奢华和富贵。







院内前、后庭和上、下楼都有走廊楼梯相连,遇到下雨天,足不湿鞋可以走遍宅院内的每一个角落。紧密衔接的环廊具有挡风遮光蔽雨的功能,因此一年四季,大宅内清爽宜人,和煦如春。

蔡家森宅院占地600多平方米,宅院共开大小门户35个,大小窗户104个,宅院四通八达,上下连通,堂屋、横屋以及前后井庭相互环抱,结构紧凑牢固。整幢建筑高大森严,气势非凡
。

古色古香的民族特色中,包涵着浓郁的南洋风格。屋宅的前檐雕刻着飞翘的龙头,门窗木雕是精致的传统技艺。立柱花栏又有西式的立体花盘和古罗马人像雕塑。屋顶既保留海南民居的飞檐翘脊,又有机地揉合西方的方、圆、孤形线的图案浮雕。






房顶边有绘画






漂亮的灯



蔡家宅的厅堂和庭院内,嵌铺着彩色花纹地板砖,虽然历经70多年的岁月沧桑,依然光鲜如新,完全可与现代的瓷砖媲美。这些精美耐磨的地板砖都是建屋的主人从南洋用船运回来的。片片瓷砖,都是从异国他乡远渡重洋而抵达留客村的,凝聚着主人的一腔心血。
回到家后,查百度:
位于海南省琼海市博鰲镇留客村的蔡家宅建于1934年,是印尼富商蔡家森等四兄弟共同建造的一个建筑群落。四座建筑风格相似,外观酷似城堡,坐东南、向西北,其中以蔡家森住宅规模最大。
占地4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多平方米,有大大小小的房间五十多间,建筑物布局犹如进入迷宫一样,从外观来看更像一座古城堡。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民宅建筑,至今仍保存完好,有“侨乡第一宅”之誉。
蔡家宅的主人蔡家森有四兄弟,父亲早逝,家境贫寒,蔡家森带着两个弟弟跟随“去番”的热潮,前往印度尼西亚谋生。他们历尽千辛万苦从事橡胶种植和船务航运,经过多年奋力打拼,蔡家兄弟成为当地赫赫有名的富商和印尼“番客”中的侨领。像很多从海南出去的“番客”一样,发家致富的蔡家兄弟心中牵挂的第一件事就是回到家园盖祖屋,衣锦还乡,耀祖光宗。1934年,蔡家森回到琼海留客村,和兄弟们一起盖起了蔡宅。蔡家宅每幢宅院的厅堂都设置了供奉祖先牌位的“公阁”。蔡家宅的“公阁”很高,每次烧香祭祖时要用梯子上下。
豪华富丽的蔡家大院只热闹了几年。1939年日军侵琼时,蔡家兄弟又撤回印尼,家屋只剩下不肯离开故园的老母亲和照顾她的仆人。蔡家森的母亲去世后,这座豪门宅院在孤寂中开始了无尽的守望,成为一座空宅。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海外的蔡家后人才从国外回到故园的大宅中拜祭先人。蔡家宅现在由蔡家的后人委托村民韩新元看管。蔡家大宅代表着一段历史,也代表着一种建筑文化,充满着神秘和传奇色彩。
我们只参观了蔡家森住宅。

我的电脑不知怎么了,几分钟出现一次,关闭程序。再从新开始,正评论就关了,很难评论,很难回复。望朋友原谅!打开博友的博文,还没看又关闭了,不知该如何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