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大寺位于平城京(今奈良)东,是南都七大寺之一,距今约有一千二百余年的历史。741年圣武天皇下诏仿中国寺院建筑结构兴建。因位于平城京(奈良旧称)之东,故名东大寺。曾于1180年和1567年两次遭兵火。历代多次修缮。中国唐代高僧鉴真和尚曾在这里设坛授戒。1997年秋,出席“中韩日三国佛教友好交流会议”的三国代表曾在这里共同举行了祈祷世界和平法会。东大寺,1998年作为古奈良的历史遗迹的组成部分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东大寺是日本华严宗大本山,又称大华严寺、金光明四天王护国寺等。佛寺是728年由信奉佛教的圣武天皇建立的。东大寺是全国68所国分寺的总寺院。因为建在首都平城京以东,所以被称作东大寺。另外有西大寺。

25米高的木造南大门。寺院正门是日本最大的正门,作为东大寺的山门,二重屋檐的结构,中间的匾额上书“大华严寺”,气象宏伟,雄浑古朴。
寺门重建于1199年,按天竺式样建造,有18根长约30米、直径约 1米的木柱,是日本最大的寺
进大门不要门票,但进法华堂和大佛殿分别要买500日元门票。

南大门的两端,是著名的双体金刚力士像,据说每尊有5米高。被黑的纱幕遮挡,拍不清楚。

一路见许多老师带着学生的队伍















三月堂---法华堂作为华严宗的根本道场,是东大寺诸堂中非常重要的殿宇。时至今日,东大寺在选拔学僧时,仍在这里进行“竖义研学”(口试)仪式。
每年在位于法华堂北侧举行的修二会(取水节),是以十一面观音为本尊,忏悔罪障,祈求天下太平、五谷丰登的法会。据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它并不是国家明令进行的法会,而是以实忠和尚为首的羂索堂众表达信仰的一种方式。由于每年旧历三月在羂索堂举行“法华会”,所以法华堂又称三月堂。

法华堂本尊不空羂索观音像,是用两年时间于天平十九年(747)完成的脱活干漆像,三目(额上有第三只眼)八臂,象征观音菩萨超现实的普渡众生的能力。中间两只手合十,另六只手的肘部都靠近躯体,设计得天衣无缝;表情端庄,富有感染力。此像造于兴建大佛的准备阶段,当时严酷的现实生活并没有动摇人们造佛的意志,从这尊观音像中似乎可感受到人们希冀以造佛的功德来化解世间苦难的心情。
进去见工作人员和另两个人再拍照,老伴刚拍一张就被禁止,说这里是不准拍照的(那两人到我们走一直在拍)。

二月堂之名缘于旧历二月举行的修二会。二月堂东北相传有由行基菩萨(668—749,奈良时代高僧,致力于民间弘教及社会福利事业)创建的天地院,吉祥堂、如法院、千手堂点缀左右。
二月堂是有名的观音道场,不仅修二会期间,而且一年四季香客不断。这些传统都始于金钟寺时代



在二月堂能够俯视大佛殿和眺望奈良市区。


这里的孩子好多,

上面几张都拍于二月堂


走到那,都可看到鹿

这钟楼和梵钟都是日本的国宝
钟楼,13世纪重建,内有 752年铸造的梵钟,高3.86米,口径2.74米,重26.3吨,为日本最大的古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