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龟山汉墓-千古奇观 中华一绝 (徐州行)

(2017-06-23 06:04:38)
标签:

徐州龟山汉墓

七个不解之谜

世界罕见中华一绝

点石园

圣旨博物馆

分类: 祖国各地


龟山汉墓-千古奇观 <wbr>中华一绝 <wbr>(徐州行)
龟山汉墓,是徐州龟山景区的主要景点之一,位于江苏徐州市鼓楼区龟山西麓,为西汉第六代楚王襄王刘注(即位于公元前128年--前116年)的夫妻合葬墓。

龟山汉墓-千古奇观 <wbr>中华一绝 <wbr>(徐州行)
     这次是最典型的说走就走的旅行。9月21号晚饭后,两人散步回来,老伴突然说要去徐州玩,我很诧异,去徐州看什么?没听说有人旅游去徐州呀。对徐州我仅有的印象就是唐国强的广告,还有我的一个同学是徐州人,再就是回家火车过徐州。老伴说过去这里是交通枢纽,这里有淮河战役博物馆,有汉墓。。。都是我不感兴趣的。22早,他叫我快起床,他昨晚已定好票。我们也来不及取钱了。他乐意,我也就一起去吧!
 
    
  2016.9.22我们5.15起床坐第一班地铁到火车站。10.20到徐州,办好住处,找了一家小馆子吃了午饭,两人共花10元,就公交车到第一个景点:龟山汉墓。
 



龟山汉墓-千古奇观 <wbr>中华一绝 <wbr>(徐州行)
  墓葬东西长83米,南北最宽处达33米,总面积达700余平方米,几乎将整个山体掏空。共有15间大小配套、主次分明的墓室,卧室、客厅、马厩、厨房一应俱全,井然有序,是一座地下宫殿。南北两条平行的甬道各长56米,沿中线开凿最大偏差仅有5毫米,精度达到1/10000,南北甬道之间相距19米,夹角为20秒,误差仅为1/16000,每条甬道有26块重达6-7吨的塞石封堵。
龟山汉墓有许多不解之谜,因此被称为“东方金字塔”。


龟山汉墓-千古奇观 <wbr>中华一绝 <wbr>(徐州行)



龟山汉墓-千古奇观 <wbr>中华一绝 <wbr>(徐州行)

龟山汉墓,是徐州龟山景区的主要景点之一,位于江苏徐州市鼓楼区龟山西麓,为西汉第六代楚王襄王刘注(即位于公元前128年--前116年)的夫妻合葬墓。龟山汉墓有许多不解之谜,因此被称为“东方金字塔”。

龟山汉墓-千古奇观 <wbr>中华一绝 <wbr>(徐州行)



龟山汉墓-千古奇观 <wbr>中华一绝 <wbr>(徐州行)


龟山汉墓-千古奇观 <wbr>中华一绝 <wbr>(徐州行)

第一谜    崖洞墓开凿之谜:龟山汉墓为典型的崖洞墓,其十五间墓室和两条甬道总面积共700余平方米,容积达2600多立方,几乎掏空了整个山体,在半山腰挖石修墓,其神奇堪与埃及金字塔垒石成墓相比肩,当时的汉代工匠是如何掌握山体的石质和结构,使得施工顺利进行?。


第二谜   塞石之谜:南甬道在发现时由26块塞石堵塞,分上下两层,每层13块,每块重达6-7吨,石块间接缝紧密,连一枚硬币也难以塞下。据专家考证,汉墓的甬道在当时处于龟山的半山腰,且塞石的质地来源于西南很远的地方,它到底来源于什么地方?在当时生产力极为低下的汉代,古人又是用什么方法把这些庞大的塞石运来并塞进甬道?

龟山汉墓-千古奇观 <wbr>中华一绝 <wbr>(徐州行)

第三谜  甬道设计施工精度之谜:墓葬开口位于龟山西侧,有南北两条甬道,甬道各长56米,高1.78米,宽1.06米,沿中线开凿最大偏差仅为5毫米,精度达1/10000;两甬道之间相距19米,夹角为20秒,误差仅为1/16000,如将其向西无限延伸,其交点将位于1000公里外的西安,这是迄今世界上打凿精度最高的甬道。甬道由26块重达6-7吨的塞石分上下两层封堵,塞石间排列十分紧密,连一枚硬币也无法塞进。且甬道两壁都磨如平镜。按当时的技术水平,如何修建这样的甬道?
墓葬东西长83米,南北最宽处达33米,总面积达700余平方米,几乎将整个山体掏空。共有15间(刘注10间,夫人五间)大小配套、主次分明的墓室,卧室、客厅、马厩、厨房一应俱全,井然有序,是一座地下宫殿。南北两条平行的甬道各长56米,沿中线开凿最大偏差仅有5毫米,精度达到1/10000,南北甬道之间相距19米,夹角为20秒,误差仅为1/16000,每条甬道有26块重达6-7吨的塞石封堵。


龟山汉墓-千古奇观 <wbr>中华一绝 <wbr>(徐州行)
马厩   中间是饮马池

龟山汉墓-千古奇观 <wbr>中华一绝 <wbr>(徐州行)


龟山汉墓-千古奇观 <wbr>中华一绝 <wbr>(徐州行)
楚王马车是四匹马

龟山汉墓-千古奇观 <wbr>中华一绝 <wbr>(徐州行)


龟山汉墓-千古奇观 <wbr>中华一绝 <wbr>(徐州行)


龟山汉墓-千古奇观 <wbr>中华一绝 <wbr>(徐州行)
武库

龟山汉墓-千古奇观 <wbr>中华一绝 <wbr>(徐州行)


龟山汉墓-千古奇观 <wbr>中华一绝 <wbr>(徐州行)
盥洗室


龟山汉墓-千古奇观 <wbr>中华一绝 <wbr>(徐州行)


龟山汉墓-千古奇观 <wbr>中华一绝 <wbr>(徐州行)
乐舞厅

龟山汉墓-千古奇观 <wbr>中华一绝 <wbr>(徐州行)

龟山汉墓-千古奇观 <wbr>中华一绝 <wbr>(徐州行)
楚王棺室

第四谜  崖壁画之谜:楚王棺室北面墙上清楚地显示着一位真人大小的影子,它身着汉服,峨冠博带,作拱手迎宾状,被称为“楚王迎宾”。令人费解的是,这一现象是在墓室正式开放后逐渐形成的,而影子外却没有任何渗水痕迹,有人认为是由于岩石石质不同而形成,但它为什么偏偏出现在楚王棺室呢?
龟山汉墓-千古奇观 <wbr>中华一绝 <wbr>(徐州行)

第五谜  刘注前殿未解之谜:刘注前殿位于整个墓葬的中心部位,是十五间墓室中最大的一间,面积达68.91平方米。象征楚王生前理政朝拜、宴饮宾客的大殿。中间的擎天石柱,高大粗壮,气势雄伟,恰好撑在南北甬道的中轴线上,构造之巧妙,令人叹为观止。该布局是巧合,还是另有寓意?

龟山汉墓-千古奇观 <wbr>中华一绝 <wbr>(徐州行)



龟山汉墓-千古奇观 <wbr>中华一绝 <wbr>(徐州行)


龟山汉墓-千古奇观 <wbr>中华一绝 <wbr>(徐州行)


龟山汉墓-千古奇观 <wbr>中华一绝 <wbr>(徐州行)


龟山汉墓-千古奇观 <wbr>中华一绝 <wbr>(徐州行)



龟山汉墓-千古奇观 <wbr>中华一绝 <wbr>(徐州行)


龟山汉墓-千古奇观 <wbr>中华一绝 <wbr>(徐州行)


龟山汉墓-千古奇观 <wbr>中华一绝 <wbr>(徐州行)


龟山汉墓-千古奇观 <wbr>中华一绝 <wbr>(徐州行)



龟山汉墓-千古奇观 <wbr>中华一绝 <wbr>(徐州行)

第六谜  壸门之谜:据专家考证,楚王夫人下葬应该是在楚王下葬三、四年之后,但楚王和夫人墓都是同时开凿完成的。当时,两个墓宫之间留有一道门,却未开通,直到楚王夫人下葬后,才由工匠们“开门寻夫”。能够建造此墓的能工巧匠,把两座墓宫勘测设计技术打造得天衣无缝,但在这里却留下一个让人无法理解的问题。这里是5个墓室中唯一一个开凿不规划的过道,楚王这边门小,夫人那边门大,使整个通道成为一曲尺形。有人说,这是在开门寻夫时找错了位置,凿到一半时才修正的。但是,在整个的15间墓室中,除了这一个过道外,没有一处发生误凿,为什么偏偏发生在这道只有两米厚的墙壁处呢?
龟山汉墓-千古奇观 <wbr>中华一绝 <wbr>(徐州行)
壶门



龟山汉墓-千古奇观 <wbr>中华一绝 <wbr>(徐州行)
王后前殿

龟山汉墓-千古奇观 <wbr>中华一绝 <wbr>(徐州行)



龟山汉墓-千古奇观 <wbr>中华一绝 <wbr>(徐州行)


龟山汉墓-千古奇观 <wbr>中华一绝 <wbr>(徐州行)
王后棺室

龟山汉墓-千古奇观 <wbr>中华一绝 <wbr>(徐州行)
第七谜    星宿分布图之谜:刘注夫人墓室的前厅和棺室及石柱上都分别留有乳头状石包,分布走向呈不规则排列,绝非工艺点缀,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有人云它乃为上天星宿分布,还有人谓其为楚王襄王刘注上应天星,但楚王墓室顶部却没有,细考之,以上之论均不能自圆其说,这些乳状石包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龟山汉墓-千古奇观 <wbr>中华一绝 <wbr>(徐州行)



龟山汉墓-千古奇观 <wbr>中华一绝 <wbr>(徐州行)
北 边墓道


龟山汉墓-千古奇观 <wbr>中华一绝 <wbr>(徐州行)


龟山汉墓-千古奇观 <wbr>中华一绝 <wbr>(徐州行)
    皇后的车马只有两匹马




二   点石园
       出汉墓右转,到了“点石园”,这是收藏家周庆明投资建造的,藏有万余件各地收藏的珍品,尤以石刻艺术品为主。陈列有汉代至民国时期的珍贵石刻2000余件。
龟山汉墓-千古奇观 <wbr>中华一绝 <wbr>(徐州行)

“点石园”三个字来源于清代康熙皇帝御笔,取“点石成金”之意,也寓意园中的石刻文物具有独特、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点石园以石刻艺术为载体,集砖雕、木雕为一体,陈列有汉代至民国时期的珍贵石刻2000余件,展现了中国“三刻”文化的发展史。
龟山汉墓-千古奇观 <wbr>中华一绝 <wbr>(徐州行)

龟山汉墓-千古奇观 <wbr>中华一绝 <wbr>(徐州行)

指立德、立功、立言

龟山汉墓-千古奇观 <wbr>中华一绝 <wbr>(徐州行)

龟山汉墓-千古奇观 <wbr>中华一绝 <wbr>(徐州行)

龟山汉墓-千古奇观 <wbr>中华一绝 <wbr>(徐州行)

龟山汉墓-千古奇观 <wbr>中华一绝 <wbr>(徐州行)

龟山汉墓-千古奇观 <wbr>中华一绝 <wbr>(徐州行)

龟山汉墓-千古奇观 <wbr>中华一绝 <wbr>(徐州行)

龟山汉墓-千古奇观 <wbr>中华一绝 <wbr>(徐州行)
镇馆之物

龟山汉墓-千古奇观 <wbr>中华一绝 <wbr>(徐州行)

龟山汉墓-千古奇观 <wbr>中华一绝 <wbr>(徐州行)

龟山汉墓-千古奇观 <wbr>中华一绝 <wbr>(徐州行)

龟山汉墓-千古奇观 <wbr>中华一绝 <wbr>(徐州行)

龟山汉墓-千古奇观 <wbr>中华一绝 <wbr>(徐州行)

龟山汉墓-千古奇观 <wbr>中华一绝 <wbr>(徐州行)

龟山汉墓-千古奇观 <wbr>中华一绝 <wbr>(徐州行)

龟山汉墓-千古奇观 <wbr>中华一绝 <wbr>(徐州行)

龟山汉墓-千古奇观 <wbr>中华一绝 <wbr>(徐州行)

龟山汉墓-千古奇观 <wbr>中华一绝 <wbr>(徐州行)

龟山汉墓-千古奇观 <wbr>中华一绝 <wbr>(徐州行)

龟山汉墓-千古奇观 <wbr>中华一绝 <wbr>(徐州行)


三   圣旨博物馆
龟山汉墓-千古奇观 <wbr>中华一绝 <wbr>(徐州行)

龟山汉墓-千古奇观 <wbr>中华一绝 <wbr>(徐州行)
 

这部分照片都拍的不好,略去。

还是放几张 留念,文发后加
 

龟山汉墓-千古奇观 <wbr>中华一绝 <wbr>(徐州行)

龟山汉墓-千古奇观 <wbr>中华一绝 <wbr>(徐州行)

龟山汉墓-千古奇观 <wbr>中华一绝 <wbr>(徐州行)

龟山汉墓-千古奇观 <wbr>中华一绝 <wbr>(徐州行)

龟山汉墓-千古奇观 <wbr>中华一绝 <wbr>(徐州行)
上为清同治年木刻圣旨匾

龟山汉墓-千古奇观 <wbr>中华一绝 <wbr>(徐州行)
文革中被破坏的

龟山汉墓-千古奇观 <wbr>中华一绝 <wbr>(徐州行)

龟山汉墓-千古奇观 <wbr>中华一绝 <wbr>(徐州行)

龟山汉墓-千古奇观 <wbr>中华一绝 <wbr>(徐州行)

龟山汉墓-千古奇观 <wbr>中华一绝 <wbr>(徐州行)

龟山汉墓-千古奇观 <wbr>中华一绝 <wbr>(徐州行)


这张是室外拍
龟山汉墓-千古奇观 <wbr>中华一绝 <wbr>(徐州行)
堵塞墓道的巨大塞石
   这就是第二谜   塞石之谜:南甬道在发现时由26块塞石堵塞,分上下两层,每层13块,每块重达6-7吨,石块间接缝紧密,连一枚硬币也难以塞下。据专家考证,汉墓的甬道在当时处于龟山的半山腰,且塞石的质地来源于西南很远的地方,它到底来源于什么地方?在当时生产力极为低下的汉代,古人又是用什么方法把这些庞大的塞石运来并塞进甬道?

 

      我们最感兴趣的是龟山汉墓为两座并列相通的夫妻合葬墓,其中南为楚王襄王刘注墓,北为其夫人墓,两墓均为横穴崖洞式,墓葬开口处于龟山西麓,呈喇叭形状,有南北两墓道,墓室由人工开凿而成。每条通道长56米,高1.78米,宽1.06米,沿中线开凿南北甬道长短差5毫米,高度差仅2毫米,相距19米,夹角只有20秒,精度达到1/10000,误差是1/16000。也就是说把两条甬道无限向下延长,它们的焦点会在1000多公里以外的西安地区。2000多年前古人怎样测量定位?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汉朝完成这样的工程不得不说是个奇迹。通道地平面,内外高低相差527毫米,呈10/1000的自然坡度,是迄今世界上打凿精度最高的通道。每条通道由26块塞石分上下两层堵塞,每层13块,每块塞石重达6-7吨。墓室十五间,室室相通,大小配套,主次分明,墓葬东西全长83米,南北最宽处达33米,总面积达700余平方米,容积达到2600多立方。此墓工程浩大,雕凿精细,气势雄伟,实为世界罕见,中华一绝。
     这座墓葬东西全长86米,南北最宽处达33米,总面积700多平方米,容积达2600多立方米。专家推测,在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下,修建这样的墓葬需要300多名能工巧匠日夜不停的动工,十年才可以完成。而我们现在所走的这条甬道并排只能走2个人,所以并不可能300名工人同时开工。刘注的在位时间只有13年,可想而知他要花费多么大的人力和物力来打凿这座地下宫殿。所以,龟山汉墓不仅是当时封建贵族奢华生活的见证,也凝聚了汉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心血。


    下面是从汉墓出土的,方知墓主人为何人。
龟山汉墓-千古奇观 <wbr>中华一绝 <wbr>(徐州行)


龟山汉墓-千古奇观 <wbr>中华一绝 <wbr>(徐州行)
          2016.09.22拍于徐州
 
 
感谢老师赠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花与果(四)
后一篇:百日草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