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字博物馆,位于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大道东段656号。是经国务院批准的一座集文物保护、陈列展示和科学研究功能为一体的国家级专题博物馆,也是中国首座以文字为主题的博物馆。
该馆是一组具有现代建筑风格和殷商宫廷风韵的后现代派建筑群,由字坊、广场、主体馆、仓颉馆、科普馆、研究中心、交流中心等建筑组成,总占地143亩,总建筑面积34500平方米。共入藏文物4123件,其中一级文物305件,涉及甲骨文、金文、简牍和帛书、汉字发展史、汉字书法史、少数民族文字、世界文字等多个方面。2007年11月29日,中国文字博物馆一期工程开工,2009年11月26日正式开馆。
我们于2016.8.27上午参观该馆。
一 序厅
中国文字博物馆序厅位于一楼大厅,整体设计隐含了传统文化中天圆地方的理念,序厅四周的四面浮雕分别展示了中国文字载体发展史、中国书法发展史,以及一片甲骨惊天下和少数民族文字大家庭的盛况
北面表现中国文字载体发展史。最上面的是史前陶文。往下依次是甲骨文、金文、石鼓文,最下方是书写在纸张上的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反映了汉字从陶器刻画、甲骨契镂、到铸于铜、勒于石,最终发展到纸张书写的历程。

南面浮雕表现的是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安阳是甲骨文的故乡。
东面浮雕表现汉字字体演变的一个轮廓,某种意义上也是中国书法史的缩影
西面浮雕集中表现各少数民族文字,选择的是主要少数民族的比较典型的吉祥话语。有蒙文、藏文、维文、壮文。还有一些现在不再使用的少数民族文字。
四块浮雕的内容浓缩了中国文字的概况,表现了中国文字的丰富多彩和源远流长。
浮雕旁边的天然石材有竖向的凹槽,远远看去,好似古代的竹简。黑白灰的颜色搭配也象征着中国的水墨书法。房顶上的苍穹代表了天空,周围的灯饰象征着天空中闪烁的星星。
专题展厅:一片甲骨惊天下




基本陈列:中国文字发展史
第一部分 汉字源流释古今

第一单元 字法自然




第二单元 甲骨纪事

第三单元 钟鼎千秋
古文物上的汉字
盘为盛水器,一般与匜配套使用;逨盘于2003年1月19日陕西省宝鸡市眉县杨家村出土。该盘方唇,折沿、浅腹、附耳、铺首,圈足下附四兽足。腹及圈足装饰窃曲纹,辅首为兽衔环。盘内底铸铭文21行,约370字,记载了单氏家族8代人辅佐西周12位王(文王至宣王)征战、理政、管治林泽的历史。对西周王室变迁及年代世系有着明确的记载,可映证史书的记述。这件器物重要就重要在它的对夏商周断代工程所拟的西周宣王年表做出了检验。盘优美的造型与纹饰,气势恢弘的长篇铭文,精湛的铸造工艺,都表明它无愧于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的经典之作。
第四单元 物以载文
第五单元 文字一统
第六单元:从隶到楷

第七单元:说字传义
第二部分 民 族 文 字 大 家 庭
第一单元拾文遗彩
第二单元承古传今 第三单元 创新发展
第三部分从印刷术到信息化
第一单元印刷术起源
第二单元雕版印刷
第三单元——活字演变 第四单元:汉字进入计算机



中国文字博物馆以世界文字为背景,以汉字为主干,以少数民族文字为重要组成部分,以详实的资料、严谨的布局、科学的方法和现代化的展示手段充分展示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文字、灿烂的文化和辉煌的文明,荟萃历代中国文字样本精华,讲解古汉字的构形特征和演化历程。
同时,以古汉字符号为独特视角究成果,具有普及性和学术型双重使命。
建成后的文字博物馆通过文物陈列和现代化的展示手段,展示历代中国文字样本精华,展现古汉字的构形特征和演化历程,以及华夏文明与中国语言文字的研究成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