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昭陵

(2016-06-14 06:00:56)
标签:

清昭陵

正红门

神功圣德碑亭

隆恩门

隆恩殿

分类: 祖国各地


清昭陵


清昭陵



清昭陵

清昭陵
 
 
 

清昭陵

清昭陵

清昭陵

清昭陵

清昭陵




清昭陵







清昭陵


清昭陵











清昭陵






清昭陵是清朝第二代开国君主太宗皇太极以及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陵墓,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是清初“关外三陵”中规模最大、气势最宏伟的一座。位于沈阳(盛京)古城北约十华里,因此也称“北陵”,是清代皇家陵寝和现代园林合一的游览胜地。园内古松参天,草木葱茏,湖水荡漾,楼殿威严,金瓦夺目,充分显示出皇家陵园的雄伟、壮丽和现代园林的清雅、秀美。是清初关外陵寝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座帝陵,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帝王陵墓建筑之一。



正红门内有一条南北笔直的石路叫“神道”,神道两侧由南往北依次立有擎天柱柱一对,石狮子一对,石獬豸一对,石麒麟一对,石马一对,石骆驼一对,石象一对。这些石兽统称“石象生”。再往北,在神道正中有神功圣德碑亭一座。碑亭之北是方城,方城正门曰“隆恩门”,城门上有楼,俗称“五凤楼”。方城正中是隆恩殿,两侧有配殿和配楼。配楼俗名“晾果楼”,晾晒祭祀用果品之处。隆恩殿后有二柱门和石祭台,再后是券门,券门顶端有大明楼,步入券门是月牙城,月牙城正面有琉璃影壁,两侧有“蹬道”可上下方城,月牙城之后是宝城、宝顶,宝顶之内为地宫。
    昭陵建筑布局严格遵循“中轴线”及“前朝后寝”等陵寝规制,陵寝主体建筑全部建在南北中轴线上,其它附属建筑则均衡地安排在它的两侧。这样的设计思想主要是体现皇权至高无上,同时,达到使建筑群稳重、平衡及统一等美学效应。




清昭陵



清昭陵



清昭陵


清昭陵





清昭陵

正中是牌楼。牌楼是前部主体建筑,系青石建成,四柱三层,雕刻得玲珑剔透,精美无双,为罕见的艺术珍品。游罢牌楼,即可至正红门,这是游中部的开始。正红门为缭墙的正南门,层楼高耸,十分庄严,而其两翼所装饰的五色琉璃蟠龙壁,因造形生动,更引人注目。正红门内的参道两旁,有华表、石兽和大望柱,它们两两相对。既整饬又肃穆。碑亭与正红门相对,为颂扬墓主而建,里面所竖碑称"昭陵神功圣德碑"。
出碑亭即至隆恩门。隆恩门是方城的正南门,与碑亭相对。方城为后部,它建造得如同城池一般,位于缭墙,仿佛是城中之城。后部,是方城、月牙城和宝城,这是陵寝的主体。



清昭陵



清昭陵

清昭陵



清昭陵



清昭陵

清昭陵


清昭陵


清昭陵
华表




清昭陵
石望柱

清昭陵

石獬豸    石生像之一

清昭陵






 
清昭陵

 
清昭陵
    看不见碑文



清昭陵

清昭陵
  驮碑文的龙跌

清昭陵

清昭陵


清昭陵



清昭陵


清昭陵




隆恩殿居于方城中心,前有隆恩门,后有明楼,左右有配殿,四隅有角楼,犹如众星拱月一般,故显得异常雄伟。隆恩殿以雕刻精美的花岗岩台阶为底座,以金光闪闪的黄琉璃瓦为屋顶,再加上画栋雕梁、金匾红墙,故又显得异常华丽。隆恩殿后经过明楼,即可至宝城。宝城在方城北端,为月牙形。宝城又称宝顶,其下即地宫,安置着墓主夫妇的棺椁和陪葬品。登上宝顶,向四下一望,绿树环合,景色清幽。



清昭陵




清昭陵


清昭陵

清昭陵


清昭陵


清昭陵
铺首 (辅首)

清昭陵
插门栓的石孔


清昭陵

清昭陵
 


清昭陵



清昭陵



清昭陵

清昭陵


清昭陵
玲珑的石雕

清昭陵




清昭陵
清昭陵
  台阶的下侧都雕有花纹,保存到现在。

清昭陵
好看斗拱

清昭陵
漂亮的雀替


清昭陵

清昭陵
上面是殿外,下面是殿内



清昭陵

清昭陵


清昭陵




清昭陵


清昭陵


清昭陵





清昭陵
硫璃照壁

清昭陵




清昭陵


清昭陵



清昭陵



清昭陵


清昭陵





清昭陵


清昭陵


昭陵的一大特色是漫漫数里的古松群。现存古松二千余棵,松龄达三

百摇曳挺拔,参天敝日。这些苍翠的陵松在金瓦红墙中构成昭陵又一壮丽景观拔,参天敝日。这些苍翠的陵松在金瓦红墙中构成昭陵又一壮丽景观。
清昭陵


清昭陵



清昭陵

下面几张和最前面几张是在城楼上拍的

清昭陵


清昭陵




清昭陵

瓦当也这么美



清昭陵







     这里主体建筑仍保存至今,地下基础完好,规划、布局依然完整,古建筑与遗址未受后人过多的干预与改变,自然环境也基本保持原始状态。我们看的比较仔细,拍了许多,如“石象生”全拍了,还拍了许多古松。
    特别喜欢建筑上的斗拱、瓦当、角替、飞檐等,照了许多。这里的砖雕,石雕,木雕也很精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