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座具有海南民族文化特色的大力神图腾文化形象大门
巍峨奇特

上面中间是大力神,两边是牛头(黎族和许多少数民族一样,对牛很崇拜敬,谷里有牛文化馆),下面拱顶部分,导游讲了,忘了,不知是不是船形屋的一部分

我觉得这图案是黎族的精华 龙被图案

这是一次快乐游
其一,这次是和学校的同事朋友一起游,今年我们学校来了近二十位老师,还都住在渔村。
其二,这不只是风景游,而是一次风情游,一次文化艺术的旅行!
景区位处甘什岭自然保护区,两边森林峻峭,中间是一条连绵数公里的槟榔谷地,故称槟榔谷。椰子代表海南,槟榔代表黎家,在黎家,没有槟榔不成礼,没有槟榔不成婚,这“槟榔”二字可以说是海南真正的“主人”黎族人的文化字符,而聚居在海南中部山区的黎族,以神秘雨林山谷为栖身,只有走入槟榔谷,走入黎家文化,进入这一片神秘雨林谷地,才能感受原汁原味的民族风情。

我们的景区导游是个黎族小帅哥,他让我们叫他小川。
二
非遗保护村
景区内展出的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有:黎族打柴舞、黎族原始制陶工艺、黎族纺染织绣技艺、黎族树皮布制作技艺、黎族钻木取火技艺、黎族“三月三”节、中黎族民歌、黎族竹木器乐、黎族船形屋营造技艺、黎族服饰

青蛙是黎族人最崇拜的动物之一,认为它会给人们带来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当然不可以吃了
谷里看到很多青蛙雕塑,它也是妇女纹身的主要图案

这张的上面一张是我这次拍的最好的一张,仔细看她的脸,被专家喻为“海南岛的敦煌壁画”的活化石——最后一代的绣面文身阿婆,她们用皮肤记载着黎族的沧桑历史。
她把右手放胸前,伸出大拇指,嘴里说:波隆。这是和游客打招呼。一进景区,导游就教我们,一定要这样先和村民打招呼。

看到中国古代最先进和与众不同的纺织工具——踞腰织机。几处妇女织的黎锦图案色彩都不同,织法也不同。我想这是因为黎族有五个方言区。导游告诉我们,现在年轻人不会织,也不愿学。国家为了不使它失传,鼓励年轻人学,提供很多优惠政策,如考各级学校都加20分,还有经济上的补助。

看到早年这里黎族的陶器,粗造,简陋,单色。导游告诉我们,他们只要求结实耏用。这些陶器都是女人制作,男人不得走近。说男人走近,就会烧坏。小川多次给我们讲,这里过去是母系社会。犁地,织锦,做陶器都是女人做。男人喝茶,打猎等,男人打猎女人不能同去,女人去了就打不上了。现在不打猎了,男人更是闲。你们娶个黎族姑娘做媳妇可划算啦。

古老有致的船形屋
走近正在消失的黎族传统建筑——船形屋,它是山性与海性相结合的独特建筑,是黎族人飘洋而至的历史见证从而推测黎族先民当年远征渡海迁移的历史。
黎族的船形屋与海洋文化密切相关。在黎族的民间故事《雅丹公主》中,描写了雅丹公主坐小船漂流到海滩上,把小船拉上岸,底朝天放在木桩上做屋顶,又割来茅草遮住四周,住于船形屋中。由此可见,船形屋具有船的象征性。

打制银器,黎家人都佩戴的是熟银,用药酒泡制的,小川让大家看瓶里放的毒蛇等小动物,我不敢看。
在这里给每个导游带的队伍的二到三个人免费用熟银手镯挂痧。目的让游客到跟前的银店买银器,这里呆了挺长时间。有游客提意见了。介绍说熟银时间长了也不会变黑。挂痧时用水就可以,不用油。
三 原甘什黎村

五根图腾柱的高低图案不同,它们分别代表五个方言区,人口最多的最高

进村门时,黎家姑娘要柔柔客人的耳朵,表示友好和祝福

村口
看到两只青蛙吧 蛙是黎族最崇拜的动物之一

拜扣隆
黎语称拜扣为姑娘,隆为房屋,拜扣隆是指黎家姑娘集体居住和娱乐的地方,也是男女青年放歌和谈情说爱的公共场所。好小啊!

百年谷仓群
岛内仅存的


船形屋
到达深山中的黎寨,最能引发起对族群的神秘感,无疑是由那一座座默默无言的船形屋,它令人在茂密的山林中联想起海岛上的海洋文化的传承。

织黎锦






百年槟榔林,而槟榔谷,同时也是海南岛槟榔的发源地。
村内椰风摇曳,茅舍掩映,村边溪流轻淌,水车悠悠,炊烟袅袅,一切那么悠闲,一切那么自在
在这里我们品尝了可口的山栏酒,一些游客试了射鱼。小川带我们去看过去村里开会的地方,和村长做的椅子。
四
在谷里我们参观了黎族民俗馆,文身馆,无纺馆,蜘蛛文化馆,黎族龙被馆等。了解了黎族妇女纹身的历史源因,看到这里黎族的五个方言区,了解了树皮布的制作流程等。看到了镇园四宝:龙被,树皮布,绣面文身和鼻萧。

看到用牛角、圆木、竹子、椰壳等制作的黎族古乐器,最有名的是鼻萧

黎锦

龙被王 全岛唯一的明代特大龙被——龙腾祥云、麒麟双凤吉祥图龙被
世界记录协会给它颁发了世界记录证书

龙被
是黎族织锦中的一种,是黎族在纺、织、染、绣四大工艺过程中难度最大、文化品位最高、技术最高超的织锦工艺美术品,是黎族对封建皇朝进贡的珍品之一。

人类在无纺时代所穿的树皮衣,“衣服的祖先”竟然是用剧毒树皮(见血封喉)
所制。做树皮衣常用的树有:见血封喉,厚皮树和构树。

树皮布

绣面纹身
反拍馆里照片
黎家人纹身习俗自古以来都有定制,因为他们把纹身看成民族的标志。如果生时不纹身绣面纹上本家或本支系的特定标志,死后则祖先因子孙繁多,难以遍观尽袒。倘若“祖宗不认其为子孙,则永为野鬼”。再则,在上古时代,种族之间常发生互相残杀的悲剧,把俘虏妇女作为战利品。由于种种原因,妇女将成年时,务必进行纹身,易于辨识,亦免为俘虏。小川讲男的一般不纹身,只有调皮捣乱的男孩才纹,为了管束。
女子只要长大到十一、二岁到十四、五岁时,都毫不例外,必须按照祖先遗留下来的特殊标志接受纹身。各族按祖传之图案进行纹身,绝不能假借紊乱。倘若违背或由于特殊原因不能按时纹身,不幸与世长辞,亦不可避免的用木炭按本民族祖先遗留下的特殊标志在纹身的位置,画上图案,才能将尸体置于棺枢之中。不然,就没有资格埋葬在黎族集体的墓地之中。
各族按祖传之图案进行纹身,互不相同,绝不能假借紊乱。成为黎族不同氏族、部落的标志,黎族男青年看女性的文身图案就能知道是不是一个祖先的、能不能通婚。
也有这样的说法:纹身习俗产生于原始宗教,文身含有民族标志的意义:一是为防止被掳掠;一是为表示爱情的忠贞不移;一是为美丽。在旧时代,文身是黎族妇女一项神圣的人生生活内容,所以文身的仪式与过程自然也十分庄严神圣。可以说,文身过去是每一个黎族妇女生命礼俗中的成年礼。
纹身是黎族历史上最壮观的文化现象;但随着时代的发展,黎族纹身必将完全消失。

五个方言区
黎族分五个方言系,即润方言、美孚方言(右一)、哈方言(右二)、杞方言(右三)、赛方言(左一)。

还让我们参观了蜘蛛文化馆,介绍如何从蜘蛛身上取巨毒,做成黎药。并给一队两到三位游客免费使用,目的当然离不了推销。用过的都说,药劲很大,但我们这队没人买。
五
大型原生态黎苗文化实景演出
歌舞《槟榔·古韵》
《槟榔.
古韵》是自然风光与人文演出的完美结合。舞台高处金字塔形的茅草屋,便是隆闺了,在每个口耳相传的美丽爱情故事里,都有“夜探隆闺”的篇章。舞台上水车悠悠,转动的是岁月,日出日落,更改的是时光,不变的是村落里世世代代的淳朴和善良。
这段文字多来自屏幕

钻木取火
展示黎族先祖很早很早以前就懂得了钻木取火技艺

织黎锦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历史悠久,2009年就被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最原始的钻木取火、自制的黎族乐器、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黎锦纺织技艺都被巧妙地融入歌舞演出中。

苗捏
海南岛苗族有独特的恋爱习俗 可惜我没拍上屏幕介绍,网上也没查到

三月三拜扣帕曼情歌对唱黎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民歌更是他们的精神食粮,传统的“三月三”节日是男女青年对歌择偶的好时机。通过对歌情投意合后,就可结为终身伴侣。

舂米
表现出黎族妇女的勤劳,黎家山寨的祥和和黎家人丰收的喜悦
舂米筛 筛 筛,
悦耳的筛米声,娥娜多姿的筛米舞姿,以及挑着山栏稻谷满载而归的人们


黎族传统服饰绣
传统服饰是一个民族的符号和标志,也是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黎族五大方言区传统服饰样式繁多,造型独特,工艺精湛,色彩绚丽,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感受一个民族特有的美!

打柴舞
黎族打柴舞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蜚声国际的黎族打柴舞、舂米舞,生动的将黎族生活展现在舞台之上,以表示欢乐、祥和、平安,并祝福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一路上小川给我们介绍了许多黎族的风俗,如男方向女友求婚,必须先过未来丈母娘一关:亲自爬到槟榔树上摘999个槟榔,如果女方母亲收下槟榔就有戏,否者就没门。在黎寨男子不会爬树是被人瞧不起的。
也介绍了一些有关植物的知识。如槟榔树一年长三圈,数树干的圈数,就知道树龄。
如何区别香蕉和巴蕉,前者杆是红色,果实向下。后者杆是绿色,果实向上。
黎族人特别爱嚼槟榔,但必须用一种植物包裹吃,小川指给我们看那植物,并说里面夹的白色东西,不是石膏,是贝壳粉
特别介绍了黄花梨(降香黄檀),原来在黎寨是当柴烧,外地人来了后才知它的价值,于是便有地震,泥石流等恶劣天气,村民冒着生命危险到山里去找被冲出的老树,价值极高!
.....
这次随散团(201412.22)最大的遗憾是没能参观“雨林苗寨”!槟榔谷景区分四个板块:非遗保护村、原甘什黎村、雨林苗寨和大型原生态黎苗文化实景演出--
歌舞《槟榔·古韵》。时间很充足,我们回到住处才下午不到三点。我们的门票包括电瓶车,和高空滑索。60岁以上不可高空滑索,也就算了。可坐电瓶车几分钟就到苗寨。我问小川,他一会讲时间不够,一会讲要爬山,我看你们爬不了。而在卖熟银和蜘蛛药膏的地方停的时间长,游客提意见,票上不是说是纯玩吗,你们又打擦边球。哎,这就是随团游的弊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