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沉睡的儿童》《华尔兹舞曲》...

(2013-05-21 05:57:26)
标签:

西蒙基金会

雕塑

沉睡的儿童

华尔兹舞曲

罗丹的手

分类: 参观

 

     2012.9.4我和老伴去河南博物院参观了“古典与唯美——西蒙基金会收藏雕塑、绘画展”。

同年10.21 我又陪女儿和点点参观了这个展览。

 

     这个展览展出了来自墨西哥收藏家佩雷斯•西蒙先生私人珍藏的近80件雕塑和绘画精品。

     该展览是一个汇聚19世纪至20世纪前期欧洲绘画与雕塑精品的展览,分为古典与唯美和生命的维度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学院派艺术家采用写实的手法,深刻领会造型的规律,以神话、宗教和历史为题材,创作出具有优雅精致的唯美主意情调,追求古典艺术所推崇的和谐、均衡与典雅,力求展示最完美的人体之美,以及对艺术价值永恒的追求。展览的第二部分“生命的维度,展现的作品大多表现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题材,有劳作的工人,奔跑的运动员、起舞的情侣,温情的母子,这些作品来自生活,带着浓厚的现实主义特征。

    近80件藏品云集了欧洲学院派、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以及现代派艺术家的作品。它们的创作者可谓众星云集,囊括了众多欧洲艺术史上的声名卓著的艺术家,如吕德、莱顿、巴里、卡波、罗丹、克洛代尔、热罗姆、毕沙罗、雷诺阿、高更、博纳尔等。这些展品以丰富的表现形式、多样的艺术语言贯穿起一条19-20世纪初艺术流变的脉络。


       

                        这是一次艺术的熏陶,美的盛宴 

       这文放的是一些雕塑,其中1--10和15是展览宣传页上有的,其它是宣传页上没有的,但我很喜欢。图下第一段文字录自我拍的作品旁的说明。若有第二段,是摘自网络,做了删减。

       我最喜欢《沉睡的儿童》、《华尔兹舞曲》和《持着躯干的罗丹的手》!

《沉睡的儿童》《华尔兹舞曲》...


                            1 《赫柏女神与朱庇特的鹰》
                             弗朗索瓦•吕德(1784-1855)
                                        青铜 黑色锈
                                    76.8 x 56 x 38.5 cm

     吕德是法国著名的浪漫主义雕刻家。赫柏女神是为众神斟酒献食的青春女神。朱庇特的鹰是神的化身,象征着权力。吕德在这件作品中,将赫伯女神提升为女性的象征,而鹰成为愿望和爱的象征,以此来强调生命周期的力量和持续的循环。

 

    赫柏女神是朱庇特(宙斯)和朱诺(赫拉)最小的女儿,是为众神斟酒献食的青春女神。朱庇特的鹰是神的化身,象征着权力。虽然这件作品表现了“永恒青春”的神话主题,但是艺术家采用与前人不同的手法,以精湛的自然主义表现人物的身体。 


《沉睡的儿童》《华尔兹舞曲》...

2 《特修斯杀死马人》

安托万-路易•巴里(1796-1875)
青铜 黑绿色锈 约 1876年
73.5 x 67.2 x 30.2 cm

     法国雕塑家巴里以表现动物的动态著称于世。这件雕塑作品取材于古希腊罗马神话。表现的是希腊神话中的英雄特修斯与半人马比耶纳打斗的场景。作品中紧张的动态和猛烈的运动感扣人心弦,展现了雕塑家对动态把握的娴熟技艺和对解剖细节的丰富知识。

     这件雕塑的主题来源于奥维德的《变形记》,即拉皮塔庆祝庇里托俄斯和希波达米亚婚礼的那部分。半人马不习惯饮酒,他醉酒后试图强暴人类女子,挑起了人类和半人马之间的战争。雕塑表现的是特修斯与半人马比耶纳(Biénor)打斗的场景,拉皮塔屈从于半人马可以被理解为一个隐喻,暗示理性被置于动物的本性之下。巴里巧妙地利用这个史诗般的情景,表现出了其雕塑中表现身体动态的娴熟技艺和对动物解剖细节的丰富知识。 

 


《沉睡的儿童》《华尔兹舞曲》...  
                            3 《大卫战胜歌利亚》
                          马里于斯-让-安托南•梅西耶(1845-1916)
                                       青铜  棕绿色锈
                                      46 x 23 x 17cm

     这件作品是法国雕塑家、画家梅西耶第一件获得成功的重要作品。雕塑表现了大卫得胜的情景:他脚踩歌利亚的头颅,正将佩剑插入剑鞘。当时,大卫已成为当时法国的象征。在普法战争中受到重创的法国视大卫形象为“希望”,以此期望有一天能战胜比自己强大的对手。

 

 

        《沉睡的儿童》《华尔兹舞曲》...

 

                                4  《被征服者的荣耀》
                              马里于斯-让-安托南•梅西耶(1845-1916)

                                 青铜镀金 棕色锈  约1880年
                           121.4 x 61 x 48.4 cm

 

     梅西耶在得知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的消息以及好友亨利.里格纳特的死讯后,他决定以“战败的士兵”为题纪念好友并唤起一种虽败犹荣的民族自豪感。梅西耶用一个支点使两个人物有轻盈升腾之感,并成功地解决了两者之间的平衡问题。


 

 


    《沉睡的儿童》《华尔兹舞曲》...  
 

 

                              5 《蒙面纱的利百加》
                            乔万尼•马里亚•木佐尼(1809-1873)

                                     青铜  约1880年
                                 155 x 62 x 42 cm

 

      这件作品是新古典主义雕塑家本佐尼的代表之作。表现的是圣经中的人物利百加,她蒙着面纱,正等待着被介绍给将来的丈夫以撒。艺术家在这里通过面纱来表现人物的天真和纯洁,同时,高超的技艺又让她的身体显露出来,可以让我们看到她那贞洁的身躯和羞涩的面庞。

     这件作品甚至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利百加的呼吸,以及面纱的浮浮、头发的漂动,不由得让你对作品的圣洁保持敬畏之心。

      
            《沉睡的儿童》《华尔兹舞曲》...
 《沉睡的儿童》《华尔兹舞曲》...
                                   

                                    6  《爱侣》
                            马蒂兰•莫兰(1822-1912)

                                      大理石  

                             96.3 x 44.5 x 40.5cm

      法国学院派雕塑家莫罗的这件作品取材于古希腊作家隆哥所著的浪漫乡村小说《达佛涅斯和克洛伊》,他们是古希腊田园传奇中被后人视为楷模的一对情侣,故事的主题影响了很多艺术家。莫罗在作品中用象征的手法表达出人们渴望的真爱的价值。

 

    他的作品似乎受到了希腊作家朗高斯的影响,取材于朗高斯所著的一部浪漫的乡村小说《达佛涅斯和克洛伊》。故事中讲述了被牧羊人收养的两个孩子的故事,他们经受了各种不同的遭遇,随着时间的流逝,纯真的感情变成了全然的、热烈的爱,最终两个人结为夫妻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这个故事用象征的手法表达人们渴望的真爱的价值。
《沉睡的儿童》《华尔兹舞曲》...  

 

                                   《自然在科学中除去面纱》
                                路易•恩斯特•巴里亚斯(1841-1905)

                                       抛光青铜  棕锈  

                                 59.5 x 25 x 18.5cm

       法国雕塑家巴里亚斯的作品承袭了卡尔波的浪漫主义风格。这件作品表现了“自然”女神正掀去垂坠于后背的长长的面纱,向“科学”展露她的秘密,雕塑因为其所表现出的“现代性”,而倍受关注,被认为是新艺术运动的先声。

 

        《沉睡的儿童》《华尔兹舞曲》...
                                  

                                       8 《抱小狗的女孩》
                                 朗切斯科•巴尔扎吉(1839-1892)

                                         大理石

                                103.4 x 38.3 x 37cm


 

     意大利雕塑家巴尔扎吉是19世纪著名的贵族肖像雕刻家,他的儿童肖像特别善于捕捉他们纯真的神态。这件作品中,女孩胸部的线条、她抚摸小狗的左手和提起衣襟的右手,都完全展现了巴尔扎吉的风格,作品完美地融合了经典雕塑的理想形态和贵族女孩的自然浪漫。


                  《沉睡的儿童》《华尔兹舞曲》...
1587

 

                                    《挖掘者》
                                阿尔雷德•布歇(1850-1934)

                                     青铜棕锈  约1890年

                                 56 x 30.7 x 27.3cm


 

       法国雕塑家布歇作品中的劳动者带有理想化的、英雄主义的形象。这件雕塑中,布歇表达了他对于“作为创造者的农民”这一主题的热爱,明确地显示出挖掘泥土的人的价值所在。当时,这件雕塑被认为是男性身体经典的形象与现代雕塑写实主义结合的完美典范。


《沉睡的儿童》《华尔兹舞曲》...  
                                  10 《年轻女性的躯干》
                                阿里斯蒂德•马约尔(1861-1944)

                                     青铜墨绿锈  约1900年

                                 66.5 x 31.5 x 21.5cm

     马约尔是20世纪上半叶最重要的雕塑家之一。他的人体和女性躯干具有一种古典建筑的结构,既坚实又优美,在庄重沉静中表现坚实感和力度。这件作品充分展示了裸体所具有的无限魅力,充满了健康的美感。

 


 

《沉睡的儿童》《华尔兹舞曲》...
                         

                                      

                                     11 《沉睡的儿童》
                              威廉•亨利•莱因哈特(1825-1874)

                                大理石1859-1869年  1865
                                 
37 x 94.5 x 49 cm

 

    

     美国雕塑家威廉-亨利-莱因哈特(1825-1874)以其新古典主义的风格而著称,作品多为人物雕塑。这件作品是艺术家朋友的孩子们的墓雕。莱因哈特怀着朋友的孩子们能从死亡中苏醒过来的美好愿望,创作了表现两个相拥入眠的孩子形象的雕像。   

 

    美国雕塑家莱因哈特以其古典主义的风格著称,栩栩如生的孩子雕像,孩子睡得如此甜美、安祥,使人们赞叹、欣赏,乃至忘却了为怀念逝者的初衷。

   《沉睡的儿童》《华尔兹舞曲》...

                                   12 《沉睡的儿童》
                              亨利•威克斯(1807-1877)

                                    大理石  1865
                                   
38 86.8 x 50.4 cm


      威克斯认为,艺术的理想主义就如同自然的诗意抽象,正如我们在这件作品中看到的那样,艺术家的作品使梦成为了死亡的一种理想化形式,但同时又赋于了作品更多的柔情和温情,就仿佛孩子已沉沉入睡,而小狗在一旁看护着他的梦。

   作品11和12同为《沉睡的儿童》。英国艺术家亨利·威克斯和美国雕塑家威廉·亨特·莱因哈特的作品创作年代不同,但是风格很相似,“这2件作品都是作者为朋友早夭的孩子做的墓碑,作者都受到利迪娅·西歌尼的诗歌“不是死亡,而是熟睡”的影响,莱因哈特表现的是两个相拥而眠的儿童做着甜美的梦。威克斯的作品是一个儿童在熟睡,小伙伴的一只狗在守护着主人。在这里看到熟睡的孩子会不由自主地发出赞叹和欣赏,都会忘掉作者实际上是为墓碑创作的初衷。

《沉睡的儿童》《华尔兹舞曲》...


                              13 《沃吕比里斯》

                           阿尔弗雷德•布歇(1850-1934)
                                  大理石
                             66 x 42.8 x 30 cm

       

      法国雕塑家不歇创作的作品除了现实主义的主题之外,还有一系列诗意的、与自然和神话相关的佳作,比如这件表现大理石中出现的女性躯干的雕塑。雕塑粗糙的底部材质和抛光的女性身体之间形成十分强烈而新颖的对比。


         《沉睡的儿童》《华尔兹舞曲》...


                                 14  《酒神的女祭司与爱神》

                                让-莱昂•热罗姆(1824-1904)
                                     抛光青铜   1897年   
                                  95.5 x 33.5 x 32.5 cm

      -莱昂.热罗姆是浪漫主义的热衷者,热爱描绘历史和神话故事,作品中带有特殊的图像学特征。这件作品表现的是希腊神话中人物,一说是在酒神节狂欢时那些追随与崇拜酒神的信女,一说是酒神的侍女迈纳德的形象。
    
  《沉睡的儿童》《华尔兹舞曲》...  
 

                                      15 《华尔兹舞曲》
                                卡米耶•克洛代尔(1864-1943)
                                       青铜  棕锈  1895年构思 
                                       46.5 x 35 x 20 cm

     克洛代尔是法国女雕塑家、画家。她早期的作品同罗丹的风格相似,但成熟斯则摆脱了罗丹的影响,作品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激情和装饰性质。这件作品是艺术家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表现了一对身体慵懒地交织在一起的、正在起舞的情侣。

 

这件作品是女雕塑家克洛代尔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她曾是雕塑家罗丹的学生、助手,也是罗丹的模特、情人。这是她成熟期的作品,已摆脱了罗丹的影响,其作品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激情和装饰性。有人说这是她在描绘与雕塑家罗丹的热恋,浑身洋溢着激情。她创作了一对正在起舞的情侣,一对身体慵懒地交织在一起,作品不但把华尔兹舞曲的旋转、扭动、弹性和销魂表现得淋漓尽致,更把恋人间灵肉相拥,配合默契的内涵表现的丝丝入扣,确实显示出女雕塑家的非凡才华。

 

      克洛代尔从1889年起就开始对《华尔兹舞曲》(La valse)(或被称为《舞者》)这一主题进行创作,艺术家经过深入研究为这一雕塑创造了不同的版本。各版本之间的差别几乎微不可辨,但却能为观看者带来不同的个人感受。在这一作品的最初版本中,这对情侣未着寸缕,在炽热的拥抱中起舞。克洛代尔认为只有石质的材料才能充分地表现这一作品的魅力,希望制作它的大理石雕塑版本。雕塑家为此向法国政府寻求资助,但作品中赤裸的肉体表达了明显的感官享受主题,使其在寻求政府资助时遇到了障碍。尽管由美术部派来的检查人员也承认了艺术家的技术素养,但还是因舞者赤裸而紧贴的身体感到吃惊;由于这一雕塑充满明显的情欲意味,并且这一作品出自一位女艺术家之手,检查员向克洛代尔建议为雕塑穿衣蔽体。尽管罗丹也写信呼吁,表示不赞成美术部的决定,但最终的结果还是克洛代尔被迫退让。随后,尽管政府的资助程序顺利完成,可克劳代尔从未收到过资助的大理石块——显然,美术部的负责人亨利•若昂(Henry Roujon)对这一项目并不完全赞同。《华尔兹舞曲》于1893年在巴黎沙龙首次展出,评论家肯定了这一作品,在这一雕塑中克洛代尔让这对情侣不受重力的限制,捕捉住了他们的运动及失衡的形体。从象征意义的层面来看,作品表达了两个相爱灵魂的结合超越了物质的世界。

 

 

《沉睡的儿童》《华尔兹舞曲》...

《沉睡的儿童》《华尔兹舞曲》...

 
                                            16 《幸运》
                                卡米耶•克洛代尔(1864-1943)
                                       青铜  棕锈  约1900年 
                                       48.3x 31.5 x 20.7 cm

      在创作这件作品时克洛代尔利用了她前期作品《华尔兹舞曲》女性形象中的元素,熔炼于心而再造为《幸运》。在这件作品中,克洛代尔再现了人物倾斜的动态,但更强化了整个形体的不平衡性。
        

      讲解员告所参观者,克洛代尔创作《华尔兹舞曲》时,他们还是恋人,当她创作《幸运》时,罗丹已和他的另一情人结婚。讲解员问大家,这对克洛代尔是不是幸运。                                    《沉睡的儿童》《华尔兹舞曲》...  
                                     17  《遗弃》

                          卡米耶·克洛代尔(1864-1943)

                              青铜  1886-1888年

                                   高40厘米

这是雕塑家克洛代尔很感人的一件作品,主题及最初的名字取自印度诗人迦梨陀娑的爱情戏剧《沙恭达罗》,雕塑表现的是一位因魔法失去记忆的国王,将妻子遗弃,当在吃鱼时找到了定婚戒指,恢复了记忆,而跪在他的爱人面前请求原谅他的过错故事。在创作过程中,克洛岱尔将雕塑的名字从印度神话变为“遗弃”为主题的心理概念,并在作品的姿态和表情上,都呈现出一种自省的含义,很能打动人。

 《沉睡的儿童》《华尔兹舞曲》...
                                     

                                          18  《弥诺陶 

                                 奥古斯特·罗丹(1840-1917)

                                      青铜

                               56.3x 63.3 x 64 cm

     这件作品被有些人认为这是罗丹最具有情欲的一件作品,作品在女性的动作表现上存在一种矛盾的感觉,即在人身牛头怪兽弥诺陶逼迫她的时候,一方面女子似乎要努力地挣脱神话中的野兽,但另一方面她的手的姿态却暗示了她有着接受野兽的倾向。

    有些人认为这是罗丹作为艺术家最具有情欲的一件作品,它得以创作完成并公开展出正是因为罗丹具有把神话题材加入性欲、色情内涵的技艺。这件雕塑最引人注目的特征就在于,它避免了对于性高潮的直接描绘,而是通过整个构图暗示地表现这个时刻。在女性的动作表现上存在一种矛盾,在人身牛头怪兽弥诺陶逼迫她的时候,一方面她似乎要努力地挣脱神话中的野兽,但她的手的姿态却暗示了她接受野兽的倾向。

《沉睡的儿童》《华尔兹舞曲》...
 

                                     19 《我很漂亮》

                        奥古斯特·罗丹(1840-1917)

                                  青铜1882

                           69 x 31.5 x 33.5 cm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的这件雕塑是作为《地狱之门》的部分而创作的,作品标题来源于诗人波德莱尔的作品《恶之花》中《美》这首诗的第一句--这样的结合赋予了这件独立的雕塑以力量和意义。

 

罗丹耗费了近20年的时光,根据旦丁的长诗《神曲》创作了雕塑《地狱之门》,他为了表现那些运动中的生命,雕塑了186个分别为情欲、恐惧、理想而不断争斗、折磨自己的形象。这当中,有雄健的躯体,也有柔美的裸身,其中的主要形象后来成为独立的作品。《思想者》便是其中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作品体现了罗丹内心的冲动和雕塑中人物的激情,用狂热的,冲击力的吻,表达了恋人间的冲动与痛苦。有人说,这是罗丹与情人克洛代尔的真实写照。也有人说,罗丹的所有女性雕塑的模特都是情人克洛代尔,而且许多作品的创意和制作助理还是克洛代尔。

在《我很漂亮》中,罗丹用性感的手臂表现生命周期的光辉;情人们浇铸在温情相聚之中,将铜料变得有血有肉,将瞬间化为永恒。

 

 《沉睡的儿童》《华尔兹舞曲》...


                                   20 《持着躯干的罗丹的手,A型》

                                奥古斯特·罗丹(1840-1917)

                                         青铜 1917年

                                   17 x 22 x 10.5 cm

     罗丹创作过许多关于“手”的作品,他坚信一只精雕细琢的手带给人的感动和表现力不亚于一张脸孔。这件作品被艺术家称作是给未来的雕塑家留下的一件艺术遗产,目的是使他们明白这一技艺的伟大,最美的作品永远在于未完成中。

     罗丹的艺术天才和独特个性,使他的作品从墨守成规中走了出来。罗丹创作过许多关于“手”的作品,他坚信一只精雕细琢的手带给人的感动和表现力不亚于一张脸孔。他一生共创作了约450只石膏手、陶手、铜手和大理石手,并留下了大量手的雕塑素描蓝图。这件作品是罗丹在晚年作的最后的一只手,他为“手”加上了一个不完整的小身躯。

 

 


《沉睡的儿童》《华尔兹舞曲》...  
                                     21 《永恒之春》
                              奥古斯特•罗丹 (1840-1917)
                                     青铜  1884年
                               40 x 50.3 x 29.8 cm

     罗丹是最后一位古典主义雕刻家,又是第一位现代主义雕刻家。这件作品是《地狱之门》组雕中的一件。在最初的版本中,男子的腿悬于空中,但在制作大理石及青铜材料的版本时,艺术家在男子的身后增加了岩石的雕塑作为支撑,从而使得整件作品更加稳定。

  

        奥古斯特•罗丹的知名度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创作的雕塑作品系列《地狱之门》。这件是罗丹创作的雕塑《地狱之门》中的一件独立作品,作品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雕塑手法,他用雕像的动态和姿势表达内心的情感和内涵,并注入了令人无法忘怀的现实主义和人文主义思想。在创作时他对每一个部位都精雕细琢,用他独特的方式进行创作,并由此衍生出无穷的变幻。
      《地狱之门》系列雕塑中的人物并非处于同一场景中,每一个人物都仿佛置身于各自奇幻而又不可捉摸的空间内,罗丹在创作中为每一个人物赋予了独特的美学语言。

 

 


      这次展览,罗丹有4件作品:《永恒之春》、《我很漂亮》、《持着躯干的罗丹的手,A型》、《弥诺陶》。克罗代尔有3件作品:《幸运》、《遗弃》,《华尔兹舞曲》。

      在美国时,零距离地欣赏过罗丹的几件大型雕塑,也看过较多有关他的介绍,所以这次看到他的作品很感兴趣。等馆里讲解员给团队讲完后,我请她给我讲讲,她非常高兴。她详细的给我介绍了罗丹的四件作品和克洛代尔的三件作品,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回家后,上网查到她讲的一些内容:

      罗丹是19世纪欧洲古典主义雕塑大师,也为现代主义雕塑开启了新的道路,被誉为欧洲雕刻“三大支柱”。罗丹有一位才华横溢的学生兼情人卡米耶·克罗代尔。他们俩有十余年的情感纠缠,最后克罗代尔在疯人院度过了悲惨的30年,《永恒之春》创作时,两人正在热恋期,激情也带入了作品。

     两人作品同台相邻亮相,呈现了他们在创作上的相互影响。

     卡米耶·克洛代尔绝不仅仅是罗丹的学生和情人,她个人也创作雕塑,虽未舍弃其老师的痕迹,但更别具一格。在雕塑《华尔兹舞曲》中,爱之舞给予了富有情感的表现,舞伴衣服的象征意义也是雕塑构思的组成部分,它象征着永世结合的愿望。爱情是所有时代的中心主题,是佩雷斯·西蒙收藏品的支柱主题之一,也是克洛代尔生命和作品的主要动力,这一主题同样也表现在她的《幸运》中。

     克洛代尔是一位非常有才华的雕塑家,只是她一直生活在罗丹大师的阴影之下,克洛代尔为了罗丹雕塑艺术付出了毕生的感情与心血。在这次展览上,让人亲眼目睹了罗丹情人的作品,让人解读了这位艺术家的悲惨人生。 

    下面是从网上下载的《持着躯干的罗丹的手,A型谢谢原作者。    

 

 

 

持着躯干的罗丹的手,A型

    
http://www.chnmus.net/images/attachement/jpg/site2/20120829/00248121d8eb11a7d2592c.jpg
http://www.chnmus.net/images/attachement/jpg/site2/20120903/00248121d8eb11ae546d48.JPG

17 x 22 x 10.5 厘米

签名:A. Rodin (手腕右侧)

版权: By Musée Rodin 1969 (手腕)

基金会标识:Georges Rudier.Fondeur Paris (手腕)

 

 

    

        网上有说:这些展品强调崇高、追求精致,手法纯熟,令人惊叹。代表了西方美术史上学院派艺术的大致风貌,黑格尔说“上帝惊叹细节”,从这些雕塑作品里,我们能感受到什么是完美,什么是精益求精,什么叫“让大理石也能呼吸”,“让青铜有体温”(罗丹语),什么叫高水准的艺术享受。和现代艺术让人瞠目,令人费解形的所谓理念性的矫揉造作和故弄玄虚成鲜明对比的是,这个展览绝对是通俗艺术,阅读它们不会有谁注意到作品的专业性,不用担心自己的理解力,完全不会有什么负担。你尽可以悠游于神话故事或生活场景中,亦可欣赏女性的优雅与孩童的天真,体味爱情的唯美与艺术家对人性的赞美,张大嘴,去惊叹艺术家的鬼斧神工。

   这次展览强调了一种分享的理念。艺术品的专业性被弱化,取而代之的是令每一位观众都能看懂、欣赏和喜欢的美的展示。观众可以悠游于神话故事或生活场景中,亦可欣赏女性的优雅与孩童的天真,体味爱情的唯美与劳动的艰辛。这既有利于培养大众的审美情趣,也是对收藏家西蒙先生分享理念的传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