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明如镜的九曲溪水,像绿色的绸锻萦绕着群山,牵曳着竹筏欢快的穿行
天游峰位于福建省武夷山九曲溪六曲溪北,景区中心。东接仙游岩,西连仙掌峰,壁立万仞,高耸群峰之上。每当雨后乍晴,晨曦初露之时,白茫茫的烟云,弥山漫谷;风吹云荡,起伏不定,犹如大海的波涛,汹涌澎湃。站在一览台上望云海,变幻莫测,宛如置身于蓬莱仙境,邀游于天宫琼阁,故名“天游”。
一览台位于景区中心,是一处绝好的武夷山水观赏台。随着时序流转,在这里可以观赏到日出、云雾、佛光、夕阳、明月等天游五绝,从一览台上赁栏远眺,但见群峰点点,西望那座山峰就是八曲的三教峰,东望这卒山峰是一曲的大王峰。俯瞰九曲蜿蜒,竹筏轻荡,武夷山水尽收眼底,令人心胸开阔,陶然忘归。徐霞客评点说:“其不临溪而能尽九溪而能尽九溪之胜,此峰固应第一也。” (这两小段摘自网络)
天游峰海拔高度408.8米,相对高度215米。我们冒着小雨从前山上,共有826个台阶,阶陡路滑,下山一千多个台阶,但很缓,如履平地。这是大女儿上大学后,我们第一次一起爬山。点点走的极好,一直一人走在前面!
九曲清流绕青峰,美得刚毅,美得阴柔!

俯瞰九曲蜿蜒,竹筏轻荡,武夷山水尽收眼底

岸两边的凤尾竹
武夷山有种精神,那精神中写满了刚柔相济。豪情中暗含着阴柔之气,柔美中显出一丝坚强。

壁立万仞,高耸群峰之上


仙凡真境接笋峰、丹运翠屏隐屏峰
最左边是隐屏峰,依附于隐屏峰,峰腰横列三痕,仿佛折断又连接在一起的山峰,叫接笋峰





783

隐屏峰下的这座亭叫水月亭。据说月明星稀夜晚在亭中把酒赏月,可看到四个月亮。您猜猜看,有哪四个月亮?



到顶啦
天游峰海拔高度量408.8米,相对高度215米!为“武夷第一胜景”。它东接仙游岩,西连仙掌峰,面向隐屏峰、玉华峰,凭栏远眺,千峰竞秀,万壑争幽,九曲环碧,潆回如带,溪山之胜,尽收眼底。(景点木牌)

天游观
明嘉靖五年重建的天游观,有殿宇式的楼阁,名“遨游霄汉”,成为游客饮茶、赏景的场所。

一曲两弯,九曲十八弯
云雾缭绕,变幻莫测

石壁上,有历代摩崖石刻。其中最大这一幅“第一山”,系道光壬辰冬武显将军岭南徐庆超题写。意思是说天游峰即是“武夷第一胜地”,那么,理应号称“第一山”。也有人解释说,武夷山是道教名山,列三十六洞天中的第十六升真元化洞天。道教的创始人是老子,老子天下第一。因此,他所占居的名山,就应该是天下“第一山”。



真是一石成山啊,壁立万仞!

5326

半云争胜云窝
磊落的岩峦之下,隐藏着许多洞穴,冬春时节常有缕缕烟云从洞中逸出,在峰石间卷舒,故名云窝。


武夷精舍是宋淳熙十年(1183年),南宋大理学家朱熹亲自擘划、营建的书院。朱熹在武夷精舍著书立说,倡道讲学达十年之久,培养了大批理学人才,如蔡元定、游九言、黄干、真德秀等。在此期间,他完成了集理学之大成的代表作——《论语集注》和《孟子集注》。
至今残留的精舍遗址,则是清康熙五十六年(1708年)闽浙总督常见罗满保“捐俸倡修”的,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

女儿在朱熹园给小点点讲述朱熹的故事

朱熹园
朱熹对武夷山的许多景点有详细的记述和赞赏,存有不少题刻和诗词。如晒布岩(仙掌峰)岩壁上有宋、元、明、清历代名士留下的题刻二十余处,其中朱熹的“逝者如斯”题刻,是迄今武夷山景区内所能辨认的400多处摩崖石刻中最早的一幅。
山不在高,有水则灵!九曲蜿蜒盘绕群峰,竹筏轻荡,刻画着武夷山的柔美,天游峰濒临悬崖,高踞万仞之巅的巍然之气彰显出武夷山的刚毅。
(天上一个,水中一个,杯中一个,还有心中一个)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