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莫尔道嘎森林公园出来后,我们就直奔临江屯。它是中苏界河---额尔古纳河边的一个屯子。地处祖国最北边陲的我国最重要的原始林区之一的森林深处。这里聚居着华俄后裔,多为第三代、第四代。他们除了保留中华民族的一些风俗外,还沿袭一些浓厚的俄罗斯特有习俗,如居住木刻楞、过俄汉两个民族的主要节庆日等。是个有一百多年历史的村子。

屯子不大,有三分之二是俄罗斯血统。刚住下,老伴就在村子里转,和村民聊天。村民说,村里有百户人家,三万亩土地。土地都是集体的,私人没有土地。村里只有几户蒙族人。

体验俄式风情建筑

一进屋看到里面四周都是粗大的圆木,真怕晚上会透风。爬上去仔细看,木之间塞满了特殊的草。整晚一点不冷。

画框是白桦树枝

木刻楞是俄罗斯族典型民居,用木头和手斧刻出来的,有楞有角,非常规范和整齐。地基都是石头的,且要灌上水泥,然后把粗一点的木头放在最低层,一层一层地叠垒,第二层压第一层。通常用木楔,先把木头钻个窟窿,再用木楔加固。建木刻楞的传统方法要垫苔藓。冬天零下30℃-40℃,有苔藓压在底下,不透风,冬暖夏凉。

农家乐的名字多是俄罗斯的人名,如阿廖莎、瓦西里、米沙、 娜塔莎、娜佳....

住好后,就去界河边
河对面就是俄罗斯
第二天早上一起来我就拍院子里的花。这时女儿短信告诉我们,她们去骑马了,我们没这胆了,但马上去看他们骑马,给他们照了许多相。回来后我和老伴去了主人家的菜地。

院子里种了七、八种花。主人告诉我,这花是他从俄罗斯移栽过来的,他也不知叫什么名子。


我什么时候见到牵牛花都喜欢!

这是什么花?颜色有红,粉,蓝紫等。
房后有一大片菜地,有玉米、土豆、南瓜、韮苔、葱......

土豆花,没注意过,这里有两种颜色,白和粉。

土豆花

韮苔花

这是我今天最开心的事了,主人教我给南瓜花人工受粉。先摘下一朵雄花,扯去花瓣,然后把这剩下的酒杯状的下面部分倒扣到雌花上就可以了。当然得先会分辩雌雄花,雄花比雌花多的多,雌花都藏在浓密的枝叶下面,主人和我一起耐心找。老伴说他们小时玩的多了,问我在中学生物课上没学过?忘了,好像没有。

主人家的菜地,多好啊!游客吃的菜都是他们种的。

才五点多吧,我就看见村民骑着高头大马来回转,原来是招揽生意的。我们住家的儿子也在其中,利用假期为自己挣学费。

一路野花


小得(我的外孙)这匹马最漂亮啦,不用主人牵。这马值一万多元呢。

他们开心极了,骑到山上,跑了好远,也没走到金黄色麦田边。回来后,他们又骑到界河边。


临江屯就位于美丽的额尔古纳界河边。这界河真是九曲十八弯啊。
正在盖的房子。 全是原木搭的框架。
早饭后离开临江屯,就去室韦。
室韦口岸是1989年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一类口岸。额尔古纳俄罗斯民族镇(室韦)位于额尔古纳河中游右岸,是全国唯一的俄罗斯民族乡,获得“2005CCTV全国十佳魅力名镇”的称号。我们只参观了口岸和口岸大桥。 
站在河边,对岸的俄罗斯村庄和山岭清晰可见。隔河相望的是俄国小镇奥洛奇。

对面的僚望哨

界河--额尔古纳河



警界岗

室韦--奥洛契口岸大桥与2001年4月22日开工,9月22日竣工。全长310.594米,桥宽5.4米,总投资1376万元,由中方承建,是中俄界河上第一座永久性大桥。
为纪念中俄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特建设了这座永久性友谊桥。

开往俄罗斯
中俄第一桥


界碑
下面是离开室韦的路拍,车竟又返回第一天晚住的额尔古纳市。
。







中午竟又返回额尔古纳市,中饭换了一家,还是吃的羊排。

午饭后,参观完弘吉剌蒙古部落就开往黑山头,路上看到骆驮。我们晚上想住满洲里,司机不愿意,说路远不好开(第二天去,路好极了)。只好住黑山头。这段时间司机的生意好极了。女儿网上联系好的司机忙不开,让他的朋友帮忙开的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