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植物成语园

(2012-02-20 09:04:08)
标签:

合肥

三国

新城遗址公园

植物成语园

杂谈

分类: 祖国各地

                 植物成语

   合肥三国新城遗址公园里,看到景点分布图里有个《植物成语》,很感兴趣。将桑、桐、梓、槐、松、柏、榆、椿、荆、桂、楮、榴等不同植物种在一个园区,每种树一个书样水泥牌子,每个牌子的左边是树名,所属的属;右边是与此树有关的若干成语。我很感兴趣的是这个创意,但认为制作太粗糙,现还不成规模。 三国遗址公园有关树的介绍有一段:每棵树都有三国文化(放在最后),我们去时还未看到。植物成语园
  负荆请罪  披荆斩棘 荆天棘地  荆钗布裙  班荆道故 披毡蒙荆

 

植物成语园
椿 椿庭萱堂椿萱并茂  椿龄无尽  萱花椿树

 

植物成语园
松柏之茂 柏舟之势岁寒松柏餐松柏

 

植物成语园
石榴裙底  榴实登科  榴开百子

 

植物成语园
 梧桐断角  桐叶封弟  栖梧食竹  梧桐一落叶 天下尽知秋


植物成语园
  食玉炊桂米珠薪桂  桂子飘香  蟾宫折桂  窦家丹桂  兰桂胜芳


植物成语园
松  石枯松老  竹苞松茂  松风水月  指水盟松

 


植物成语园
桑  指桑骂槐  盘石桑苞 桑榆暮景  沧海桑田  桑弧蓬矢 桑林祷雨

 


植物成语园   梓匠轮舆  恭敬桑梓  杞梓之林  樊侯种梓漆

 

植物成语园
   豆重榆暝  屑榆为粥  失之东隅,收之森榆

植物成语园
  位列三槐  槐树婆娑  一枕槐安  槐花黄,举子忙


植物成语园

楮(枸)   莫辨楮叶  断墨残楮  断缣尺楮  镂脂剪楮

 

    由于光线等原因,上面只有3-4张是直接照的,其它都是左右两半分别照的,然后再拼接而成,图片质量很不好。

 

    以下摘自网上。

   合肥素有“三国故地,包公家乡”之称。断三国时期,合肥属魏国扬州淮南郡,孙权凭借水军优势,不断攻打合肥,图谋争夺江淮进而统一全国。据晋陈寿撰《三国志》记载:魏青龙元年(233),征东将军满宠两次上疏魏明帝曹睿,在合肥旧城西三十里建立新城以抗孙吴。孙吴曾于公元233年、234年、253年等多次围攻合肥新城,但直至公元280年三国归晋,曹魏抵御孙吴的这座桥头堡从未失陷,被誉为固若金汤的不败之城。

http://www.zjol.com.cn/pic/0/03/03/26/3032619_334977.jpg
公园满宠草堂

  历经1770余年的风雨剥蚀、沧桑巨变,合肥新城遗址至今犹存,是安徽乃至全国保存较好,极具史学价值和军事研究价值的三国文化遗产,现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合肥三国遗址公园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占地530亩,南临肥水(古施水)故道,西邻鸡鸣山、将军岭,东距合淮路7公里,空气清新,景色秀丽,三国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园内主要景点有新城文物陈列馆、聚贤堂、满宠草堂、征东门、练兵指挥台、兵器铸造窑址、屯兵营遗址、饮马池、舟师坞、时光隧道等。 

http://www.zjol.com.cn/pic/0/03/03/26/3032620_973845.jpg 
合肥三国遗址公园聚贤堂

   

 
    图上的景都已有,还有很多景观,另文再述。
   三国遗址公园有关树的介绍有一段:

  每棵树都有三国文化

  将三国文化、合肥文化融入每棵树的种植中,这是此次三国文化遗址公园绿化建设的又一创新。按照设计方案,不久的将来,在三国遗址公园门口将看到草地上有刺柏自左到右构成“口”、“王”、“、”三个绿篱文字图案,那寓意着“一国三分”;在满宠草堂,有松树、藤本月季等寓意满宠不治产业,心忧国事,万古长青;全国唯一的河洛文化树阵也将现身三国遗址公园,届时,将用植物树阵形式再现河洛文化中的《河图》、《洛书》的点状图形;将桑、桐、槐、松、柏、榆、椿、荆、桂、榴等不同植物种在一个园区,每棵植物都可衍生出若干成语,这也是未来三国遗址公园全国唯一的一大亮点。此外,三国名将地画迷阵、阅兵仪仗队“树阵”、“曹操转军洞”攀缘植物造型、梅林与“青梅煮酒”雕塑小品、桃园与三结义祭坛小品等都是在植物造景的同时融入了三国文化主题。

  合肥三国新城遗址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安徽省乃至全国保存较好、极具史学价值和军事研究价值的三国文化遗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吉隆坡一瞥
后一篇:雾淞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