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黄山松(三)

(2011-10-02 06:13:30)
标签:

杂谈

分类: 祖国各地

         黄山松千姿百态。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它们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

         奇松是黄山“四绝”之首,黄山无峰不石,无石不松。七十二峰,处处都有青松点染,如一支支神奇的画笔,把五百里黄山抹上了生命的色彩。于是,景美了,山活了,风动了,云涌了,雨多了,泉响了……连山石也有了灵气。难怪古人说:“黄山之美始于松。”

         黄山的十大名松我们只看到三个。按拍的时间放几张做纪念,前几张是第一天雨中拍的。

  

黄山松(三)
1凤尾松 


 

黄山松(三)
2

黄山松(三)

3 雨伞松 

  2006年5月20-24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和夫人考查黄山期间,在看到这棵形状如同雨伞的山松,当即向陪同考察的省市领导建议将它命为雨伞松,并说:看到黄山的雨伞松,我和夫人都非常高兴。因为正如联合国一样,它象征着对人类及人类生存环境的保护,黄山雨伞松会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中。(录自树旁说明牌)                                                                                                                                                     



黄山松(三)  4雨伞松

 


黄山松(三)  5龙爪松  盘结枝虬,宛如蛟龙

 

黄山松(三)

6 连理松(情侣松)  树高16.5米,胸围2.20米,冠幅11.9米X13.4米,一干两木,并蒂齐肩,如情侣相依  

 
 

黄山松(三)
7 过情侣桥,背后是连理松(朋友照)  雨在不停的下着,却毫不影响游人的兴致,过这又湿又滑的小桥要排队,我们也浪漫一下


黄山松(三)  8黑虎松   

 

黄山松(三)
9大王松  苍劲挺拔,像擎天巨柱

黄山松(三)
10大王松上的树节很像只猴子

 

 


黄山松(三)
11团结松   高14.5米,胸围米,冠幅12.5X13.4  枝繁叶茂,五干围  寓意民族团结。2001年 5月江泽民同志视察黄山时,与随行的同志在松树前合唱“团结就是力量” 

黄山松(三)  12

黄山松(三)
13

黄山松(三)
14


黄山松(三)
15大王松边照

黄山松(三)
16

黄山松(三)
17黄山松(三)
18苍松石上生


黄山松(三)
19黄山松(三)  20送客松姿态独特枝干蟠曲,游人把它比作“天然盆景”。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

黄山松(三)
21迎客松  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下面是我过去看过的有关黄山松的佳作:

     濮存熙朗诵的《黄山松》     作者  张万舒

                       黄山松                                

            好!黄山松,我大声为你叫好,
          谁有你挺得硬,扎得稳,站得高;
          九万里雷霆,八千里风暴,
          劈不歪,砍不动,轰不倒!
          要站就站上云头,
          七十二峰你峰峰皆到;
          要飞就飞上九霄,
          把美妙的天堂看个饱!
          不怕山谷里阴风的夹袭,
          你双臂一抖,抗得准,击得巧!
          更不畏高山雪冷寒彻骨,
          你折断了霜剑,扭弯了冰刀!
          谁有你的根底艰难贫苦啊,
          你从那紫色的岩上挺起了腰;
          即使是裸露着的根须,
          也把山岩紧紧地拥抱!
          你的雄姿像千古高峰不动摇,
          每一根针叶都闪烁着骄傲;
          那背阳的阴处,你横眉怒扫,
          向着阳光,你迸出劲枝万千条!
          啊,黄山松,我热烈地赞美你,
          我要学你艰苦奋战,不屈不挠;
          看!在这碧紫透红的群峰之上,
          你像昂扬的战旗在呼啦啦地飘。

 


                             黄山松
                                                                作者丰子恺
  
  没有到过黄山之前,常常听人说黄山的松树有特色。特色是什么呢?听别人描摹,总不得要领。所谓“黄山松”,一向在我脑际留下一个模糊的概念而已。这次我亲自上黄山,亲眼看到黄山松,这概念方才明确起来。据我所看到的,黄山松有三种特色:
  第一,黄山的松树大都生在石上。虽然也有生在较平的地上的,然而大多数是长在石山上的。我的黄山诗中有一句 :
  “苍松石上生。”石上生,原是诗中的话;散文地说,该是石罅生,或石缝生。石头如果是囫囵的,上面总长不出松树来;一定有一条缝,松树才能扎根在石缝里。石缝里有没有养料呢?我觉得很奇怪。生物学家一定有科学的解说;我却只有臆测:《本草纲目》里有一种药叫做“石髓”。李时珍说:“《列仙传》言邛疏煮石髓。”可知石头也有养分。黄山的松树也许是吃石髓而长大起来的吧?长得那么苍翠,那么坚劲,那么窈窕,真是不可思议啊!更有不可思议的呢:文殊院窗前有一株松树,由于石头崩裂,松根一大半长在空中,象须蔓一般摇曳着。而这株松树照样长得郁郁苍苍,娉娉婷婷。这样看来,黄山的松树不一定要餐石髓,似乎呼吸空气,呼吸雨露和阳光,也会长大的。这真是一种生命力顽强的生物啊!
  第二个特色,黄山松的枝条大都向左右平伸,或向下倒生,极少有向上生的。一般树枝,绝大多数是向上生的,除非柳条挂下去。然而柳条是软弱的,地心吸力强迫它挂下去,不是它自己发心向下挂的。黄山松的枝条挺秀坚劲,然而绝大多数象电线木上的横木一般向左右生,或者象人的手臂一般向下生。黄山松更有一种奇特的姿态:如果这株松树长在悬崖旁边,一面靠近岩壁,一面向着空中,那么它的枝条就全部向空中生长,靠岩壁的一面一根枝条也不生。这姿态就很奇特,好象一个很疏的木梳,又象学习的“习”字。显然,它不肯面壁,不肯置身丘壑中,而一心倾向着阳光。
  第三个特色,黄山松的枝条具有异常强大的团结力。狮子林附近有一株松树,叫做“团结松”。五六根枝条从近根的地方生出来,密切地偎傍着向上生长,到了高处才向四面分散,长出松针来。因此这一束树枝就变成了树干,形似希腊殿堂的一种柱子。我谛视这树干,想象它们初生时的状态:五六根枝条怎么会合伙呢?大概它们知道团结就是力量,可以抵抗高山上的风吹、雨打和雪压,所以生成这个样子。如今这株团结松已经长得很粗、很高。我伸手摸摸它的树干,觉得象铁铸的一般。即使十二级台风,漫天大雪,也动弹它不了。更有团结力强得不可思议的松树呢:从文殊院到光明顶的途中,有一株松树,叫做“蒲团松”。这株松树长在山间的一小块平坡上,前面的砂土上筑着石围墙,足见这株树是一向被人重视的。树干不很高,不过一二丈,粗细不过合抱光景。上面的枝条向四面八方水平放射,每根都伸得极长,足有树干的高度的两倍。这就是说:全体象个“丁”字,但上面一划的长度大约相当于下面一直的长度的四倍。这一划上面长着丛密的松针,软绵绵的好象一个大蒲团,上面可以坐四五个人。靠近山的一面的枝条,梢头略微向下。下面正好有一个小阜,和枝条的梢头相距不过一二尺。人要坐这蒲团,可以走到这小阜上,攀着枝条,慢慢地爬上去。陪我上山的向导告诉我:“上面可以睡觉的,同沙发床一样。 ”我不愿坐轿,单请一个向导和一个服务员陪伴着,步行上山,两腿走得相当吃力了,很想爬到这蒲团上去睡一觉。然而我们这一天要上光明顶,赴狮子林,前程远大,不宜耽搁;只得想象地在这蒲团上坐坐,躺躺,就鼓起干劲,向光明顶迈步前进了。


赏读朋友小点点的姥姥的黄山松美图有感:

咏松

盘根深扎乱石缝,千姿百态针叶重。

风雨霜雪无所惧,傲然挺立向苍穹。

松海如画奇峰秀,云涛雾涌待晴空。

碧紫透红松峰美,黄山之美始于松。


谢谢好友兰心明月赠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黄山云海(二)
后一篇:黄山怪石(四)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