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与后》

标签:
亨利·摩尔雕塑家王与后杂谈 |
分类: 在美国 |
这件作品,是亨利·摩尔50年代初在艺术风格上的一件试验性作品。作品中国王与王后的头部都有一个洞,似眼非眼;面孔十分怪诞,象个面具,似人非人,身体薄且长,呈扁叶状。整个作品简洁明了,没有过多的细部刻画。
对这件作品的评述有很多,最精彩的莫过于亨利·摩尔对自己构思的说明:“恐怕,理解这组雕像的线索正在于这个‘王’的头部,那是冠、胡须和颜面的综合体,象征着原始王权和一种动物性的‘潘神’似的气质的混合。‘王’的姿态比起‘后’来显得较为从容和自信,而‘后’则更为端庄,而且带点帝后的自觉。在我开始做雕像的手和脚的时候,有机会使它们做得更为现实,以进一步表达我的想法。我想以此说明人类的温良和原始皇权观念之间的对比关系。”
作品是亨利·摩尔受英格兰威廉爵士的委托而创作的,并且被他天才地指定放在苏格兰贫瘠的丘陵地带的一片旷野之中。这对童话般的统治者的形象便与悠久的英国历史以及童话式的传统观念联系在一起。他们仿佛从遥远的古代一直端坐到今天,尊严而亲切,静静地伴随着荒原,永远如斯,唤起了人们无限的充满诗意的联想。自然环境的衬托更增加了这尊雕塑意味无穷的历史感与神秘感,这仿佛是向人类原始文明的呼唤,也朦胧地表达了现代人的迷惘与失落。
Working
亨利·摩尔1898年7月30日生于英国卡萨佛德一个多子女的矿工家庭。在当地的学校里,亨利有一次听到了关于米开朗基罗的故事,使他对这位“迄今最伟大的雕刻家”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亨利于1919年9月入利兹艺术学院学习。在利兹学院亨利全凭自己的意图从事形象塑造,因为他与惟一的雕塑老师合不来。1920年亨利成为利兹大学雕塑系惟一的学生。1922年亨利创作了第一件“母与子”雕塑。1923年亨利获皇家艺术学院奖学金并成为那里的雕塑导师。1930年亨利被评为“当代英国雕塑家”。1934年作品第一次被美国博物馆收藏,现存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1943年首次在国外举办个展(纽约)。1945年亨利当选为英国皇家建筑学院荣誉理事。1953年在第二届圣保罗双年展上获国际雕塑奖。1959年获得第五届东京国际艺术展“外务大臣奖”。1972年在佛罗伦萨举办亨利·摩尔回顾展,由玛格丽特公主殿下揭幕。1982年作为利兹市艺术馆延伸部分的亨利·摩尔雕塑中心由女王陛下揭幕。1984年法国总统密特朗访问佩里格林时亨利被授予法国国家荣誉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