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英博物馆的中国瓷器(一景德镇)

(2011-02-28 08:56:49)
标签:

杂谈

分类: 参观


    大英博物馆又名不列颠博物馆,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伟的综合性博物馆,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博物馆收藏了世界各地的许多文物和图书珍品,藏品之丰富、种类之繁多,为全世界博物馆所罕见。目前博物馆拥有藏品600多万件。由于空间的限制,还有大批藏品未能公开展出。

    中国文物大量流失海外是我们心中挥之不去的痛。有信息显示联合国科教文组织2006年披露,中国流失文物多达164万件(还不算各国私人藏有的10倍于这个数字的中国文物),被世界47家博物馆收藏,而大英博物馆是收藏中国流失文物最多的一家,竟达2.3万件。
  大英博物馆所藏中国文物囊括了远古石器、商周青铜器、魏晋石佛经卷、唐宋书画、明清陶瓷以及45卷《永乐大典》等超级国宝,可谓门类齐全,时间则跨越了中国各个历史时期(这小段摘自百度)。

    这里放的是女儿在该馆里拍的一部分瓷器,件件是珍品,真不知如何取舍(拍了近200张瓷器)。第一部分集中一些景德镇的瓷器。


大英博物馆的中国瓷器(一景德镇)  1大英博物馆

 

大英博物馆的中国瓷器(一景德镇)
2 元至正型青花云龙纹象耳瓶 

  这是大维德基金会收藏的中国瓷器最有名的一件:至正十一年(1351)青花龙纹大瓶。此瓶成对,器型复杂,形体又大;九层纹饰(耳饰算一层),几乎囊括元青花绘画内容的全部(就差人物未画),后凡是层次多,绘制内容相仿佛的元青花,都被统称为“至正型” ,可见此瓶的影响力。这对花瓶是现存最重要的青花瓷样品之一,也很可能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瓷瓶。高63.6cm,宽22cm   元代至正十一年(1351年)

   首先是它有确切纪年,直接书写在瓶颈上,一丝不苟,说得清清楚楚。加之内容丰富,绘制精良,难有与之比肩者。

  第二,此瓶成对,器型复杂,形体又大;九层纹饰(耳饰算一层) ,几乎囊括元青花绘画内容的全部(就差人物未画),后凡是层次多,绘制内容相仿佛的元青花,都被统称为“至正型” ,可见此瓶的影响力。

  其三,元青花作为研究结果,不过几十年的事情,民国时期的收藏家与学者还不知有元青花存在呢!上世纪80年代,由于国际上的拍卖,元青花形成高价,因此名声大噪,以至于能亲眼看见这对大瓶都是幸运。)(摘自百度)

    女儿专门照了英文介绍,很长。我译第一句话是:这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中国瓷器。 仔细看上面有龙、鸟、云、海水、蕉叶、花扁菊、等等。


大英博物馆的中国瓷器(一景德镇)

景德镇瓷器 青花釉里红镂雕大罐  南宋到元代 公元 1127-1368

 青花釉里红,俗称“青花加紫”,是在青花间用釉里红加绘纹饰的一种瓷器装饰手法

 青花,是指用青花料描绘图案花纹,然后施透明釉,在以1300C左右的高温一次烧成的釉下彩。釉里红,是指用铜的氧化物(铜花)为着色剂配制的彩料,在坯体上(或先施以青白釉的坯胎土)描绘纹样,再盖一层青白釉,然后装匣入窑,经1250C~1280C的强还原焰气氛,使高价铜还原成低价铜,呈现娇妍而沉着的红色花纹。

  这件大罐顶部的牡丹、莲、菊和梅表现春夏秋冬,中部四面用镂雕方式展现立体的红花蓝叶纹饰。



大英博物馆的中国瓷器(一景德镇)
4景德镇瓷器 明  永乐到宣德期间公元 1403-1435

 大英博物馆的中国瓷器(一景德镇)

5景德镇瓷器 明代到清朝 1426-1911

 

大英博物馆的中国瓷器(一景德镇)
6景德镇瓷器  明代   成化到正德期间 1465-1521

这个罕见的瓷板上写的是取自古兰经72语的经文,上有大明正德字样。


大英博物馆的中国瓷器(一景德镇)
7景德镇瓷器  明代  嘉庆到万历期间  1522-1620

大英博物馆的中国瓷器(一景德镇)
8景德镇瓷器  明代   嘉庆到万历期间 1522-1620

 大英博物馆的中国瓷器(一景德镇)
9景德镇瓷器 明代 嘉庆到万历期间 1522-1620

 

大英博物馆的中国瓷器(一景德镇)
10景德镇瓷器  明代万历到崇祯期间  1533-1644


 

 

大英博物馆的中国瓷器(一景德镇)
11景德镇瓷器  清朝   1644-1911

 

大英博物馆的中国瓷器(一景德镇)
12景德镇瓷器  明代 明代风格的彩饰  1465-1874

 

大英博物馆的中国瓷器(一景德镇)
13景德镇瓷器  明代 明代风格的彩饰 1465-1722



大英博物馆的中国瓷器(一景德镇) 14 景德镇瓷器  明代 明代风格的彩饰  1465-1949

 

 大英博物馆的中国瓷器(一景德镇)
15景德镇瓷器 斗彩和五彩  明到清期间 1465-1911

    斗彩又称逗彩,创烧于明成化时期,是釉下彩(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的一种装饰品种。斗彩是预先在高温(1300°C)下烧成的釉下青花瓷器上,用矿物颜料进行二次施彩,填补青花图案留下的空白活涂染青花轮廓线内的空间,然后再次入小窑经过低温(800°C)烘烤而成。斗彩以其绚丽多彩的色调,沉稳老辣的色彩,形成了一种符合明人审美情趣的装饰风格。

 

   五彩瓷器,基本色调以红、黄、绿、蓝、紫等五色彩料为主,按照花纹图案的需要施于瓷器釉上,再二次入炉经过700——800摄氏度的高温二次锫烧而成,其特点是创造了釉下青花与釉上彩料相结合的装饰方法。

大英博物馆的中国瓷器(一景德镇)
16景德镇瓷器 粉彩  清到民国期间  1720-1949 

  彩瓷又叫软彩瓷,景德镇窑四大传统名瓷之一,是以粉彩为主要装饰手法的瓷器品种。粉彩是一种釉上(在瓷胎上)彩绘经低温烧成的彩绘方法。粉彩瓷器是清康熙晚期在五彩瓷基础上,受珐琅彩瓷制作工艺的影响而创造的一种釉上彩新品种,从康熙晚期创烧,后历朝流行不衰。


大英博物馆的中国瓷器(一景德镇)
17  景德镇瓷器  明到清期间1403-1911

 

 

大英博物馆的中国瓷器(一景德镇)
18  来自景德镇的单色(也叫单彩)瓷器 清1644-1911
 指单一的色釉。如青釉、红釉、黄釉、黑釉、绿釉、蓝釉和白釉等。单色釉也称“一色釉”、“纯色釉”或“一道釉”。由于釉内含不同化学成分,烧成后就呈现出不同色泽。

 

大英博物馆的中国瓷器(一景德镇)
19来自景德镇的单色瓷器  明到清期间 1403-1911


大英博物馆的中国瓷器(一景德镇)
20来自景德镇的单色瓷器  明到清1403-1911


 

大英博物馆的中国瓷器(一景德镇)
  21 来自景德镇的单色瓷器  清代1700-1911
 

大英博物馆的中国瓷器(一景德镇)
22  
来自景德镇的瓷器 明到清 1403-1795
 

   这些都是在馆里专门陈列中国文物的33号中国展厅展厅拍的。它与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和印度展厅一样,也是这里屈指可数的特别引人注目的几个国别展厅之一。这里的瓷器上自汉唐,下至明清,青花钧瓷唐三彩景泰蓝按年代与产地排列,应有尽有,据说是中国以外最大的中国陶瓷馆

   我想在异国他乡的博物馆里,观看自己国家的国宝,心情定是复杂的,为我们国家有这么多精品而骄傲自豪,也定有一阵阵心酸涌上心头,我们的国宝竟如此大量的流失。

   由于不懂瓷器,两文的翻译定有不妥或错误。

   有关青花釉里红、斗彩、五彩、粉彩和单色釉的介绍摘自百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