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和婆婆

(2010-03-19 07:01:45)
标签:

我和婆婆

亲情

分类: 亲情

我和婆婆

  我们回他的家--浙江农村结婚,我第一次看见公公和婆婆。进村时,家家户户的人都站在自家门外看这个戴眼镜的城里来的大学生媳妇。当年村里只有一二个大学生,没有女的大学生,女人也没戴眼镜的。村里人就如同看希罕似的,叽叽喳喳,围拢着,夹道欢迎似的把我们拥到家。婆婆在家等着,这时屋里屋外挤满了看热闹的人群,说是夹道欢迎,水泄不通,一点也不过分。在这么多人的注视下,我如何能吃了婆婆给我做的第一碗冒尖的炒粉干,上面还窝着几个鸡蛋,粉干好吃极了,可这环境,太不是品尝美味的,且婆婆还不知她的这个媳妇只能吃这碗饭的四分之一呢。

我结婚是没有任何东西的,没有一件新衣,新裤和鞋,更不要说首饰了。婆婆问我有没有新衣服,我说没有,婆婆就在我的衣服里挑了一件没有补钉的浅咖啡色条绒上衣,一条洗的发白的黄裤子和同样洗的发白的黄球鞋。我哪里都不像新娘。婆婆说话我也一句不懂,我也没有任何要求,那个年代像我这样的人不少吧。

  晚上盖的被子是新的,只有一床,身下面垫的是稻草,没有褥子,枕头一个,里面也装的是稻草。床是他姥姥的,红颜色木质的,有三面立板,前面有上床的一个大木垫,这是我第一次见这样的床,很好奇。睡在床上可看见天呢,因为这里的房子是在木梁上直接盖瓦,没有用泥巴糊。

  70年我回家生孩子。一天我俩一起去兰溪县城洗澡,在县城去了他的同学家。回来走到一个小亭子处,我肚子疼,在亭子里坐了一会,仍是走了回去,晚上疼的更历害,婆婆说是要生了。叫了农村的接生婆,我疼的不敢喊,拔掉头发,咬破嘴唇,那是怎样的疼痛,终于听到孩子的哭声。我们俩和孩子仍睡在我们结婚的那张床上,三人一床旧被子(新的我们带到内蒙),一张光席,席下是稻草,枕头里装的是稻草,第三天孩子不哭了,弟弟抱到医院,医生说孩子死了,死于硬皮症,也就是说是冻死了。

  我的心碎了!漫天的大雪在祭奠着我的可怜的第一个女儿!两个大学生,把孩子冻死了,这是永远不可饶恕的罪过。我撕心裂肺的疼啊!婆婆带着人来念咒驱邪,让我改睡在阁楼上,更冷。早上要扫落在蚊帐顶上的雪。楼下喊叫着,我不懂在喊什么,只知是驱鬼。我因没喂奶涨的死疼,胳膊抬不起,丈夫去给抓了中药麦冬,每天奶水流的内衣铁硬这样的悲痛我就这样无声的承受着,他把我抱在他怀里,也是无声的落泪。第五天,我们冒着漫天大雪离开兰溪回到陕西我娘家。当然是坐火车硬座了。婆婆在这期间没有和我说过一句话,也许是她认为说了我也不懂吧。

  我的女儿就只活了两天多,就被活活冻死了!我无知,我不知孩子该如何带,我都冷的不行,可这是一个新生儿啊!我又能怎样!今天写着,我仍泪流满面,对一个第一次当妈妈的人来说,这个打击有多大啊!我永远不能饶恕我们的这个罪过。刻心铭骨的疼。

  回到陕西的家,妹妹伤心极了,尽管她们对我百般体贴,但下乡不在家。丈夫先回内蒙上班了。在这个家仍是无助和无奈。我心里仍然很苦,离出月子还有几天,我一人又坐火车回到内蒙。产假是五十一天,假还未满,我就去上班了,希望上班忙于工作能冲淡我的悲哀。

  开始我在婆家,每天早上四五点天还很黑就起床,和小姑子去扫树叶,下午跟着婆婆去喂猪,晚上在木板上切猪食(红薯叶),样样活都想干,甚至她们叫我烧灶火,我也去,但我不会,总把我自己呛得历害,还几乎把火弄灭,她们笑着教我,要把柴火下面掏空,通风。

  我们从工厂回到家,起初婆婆嫌我没有把丈夫的毛巾,衬衣衣领洗干净,总叨叨没完,丈夫说,他在工厂上班,又是烟火又是焦油,整天和煤打交道,就很脏,洗不出,让婆婆别老说我。我纳鞋底是横着纳,南方人是转圈纳,婆婆就会叫村里的妇女来看,说:你看她怎么纳的鞋底等等,总之开始婆婆叨叨的多,批评的也多,反正我也听不太懂。我心里想真成了“小姑贤那个剧里的婆婆了,媳妇干的什么都不对,媳妇扫的地是乱画,说是小姑扫的就是干净的能照镜子,媳妇纳的鞋底说像乱麻一样,后小姑说是她纳的,就横看是道道,竖看是道道。

  但慢慢的就不一样了,也许是我的勤快和并不太笨,并从我们领第一个月工资开始就一直从不间断的给他们家寄钱,而从没给我的家寄钱吧,我几次听见她对村妇女讲这些。婆婆开始接受我,心疼我了,夸我会纳鞋底,会这会那。她说包棕子,教两个小姑子,她们总学不会,我一下就学会了。人心换人心吧。

  一年,我到上海出差,一个人绕道回浙江看公婆,公公婆婆好高兴,婆婆出门就给碰见的人说,媳妇回来了,一个人回来的。在水塘边洗衣时也乐呵呵的和这个说和那个说。晚上偷偷的用围裙兜了几个大橘子,让我放在枕头边的下边,藏起来自己吃,不要给别人,她说她把大的都给我挑出来了。我不由得想起我开始想吃红薯和红萝卜,但在南方农村这些是喂猪的,人不吃,可我还是想吃,就晚上偷偷的吃,但还是被婆婆看见了。

  夏天回来,饭后坐在院子里,婆婆总是拿个大蒲扇在我腿边一直扇,说我特招蚊子。吃饭时,有好吃的总给我碗里夹。还让丈夫带我到县城去转转

  公婆第一次来我们家,婆婆勤快地把家里各处的鞋,不论是布鞋,皮鞋和棉鞋一起都泡在了水里,挨了丈夫的批评。婆婆每天把一切能擦的东西齐齐擦一遍,包括桌子腿等。她不习惯北方的生活,吃不惯。特别是第二次来,总觉胃里不舒服,尤其是没有人说话,电视上的普通话听不懂。在村里、在家、路上和在塘边都不断有人说话,这里没有,我给找了个浙江老人,但她们没有共同的话题,话也不太懂,所以只住了一个多月就回了。后来婆婆多次提出要来我们这,总说,可丈夫没有再去接,说住不了几天,没人说话,吃不惯就又要回。在农村,天天都是家长里短,东家媳妇西家娃,在这说什么啊,婆婆就觉难受。

  家里每次来电话,婆婆都要先问我好吗,身体好吗,不多的几封信也是如此。我深深的被感动,她是真正的接纳了我。

  2006年春节我们回到村子,小姑子扶着婆婆出来迎接我们,她们说婆婆很久没有下床了,天天打吊针,一听说你们回来了,不仅下床了,还走出来了。是啊,精神的力量有多大。

  但这次回来,婆婆的身体明显下降,吃的少了,尽管她很想吃,特别想吃肉,我们却不让她多吃,怕她消化不了。她也不能和过去一样和我们一起今天到大妹家吃,明天去小妹妹家吃。小妹妹家离得近些还去过,大妹家也在本村稍远点,也就没去了。过年时,我们一家和婆婆在弟弟家吃的年夜饭。婆婆给我,丈夫和小女一家一人四个一元的硬币压岁钱。前几年回来,是一人一元,都用红纸包好,上放一柏树枝。再早是一人一角。今年婆婆没力气去弄柏树枝了,也没用红纸包了。饭后,婆婆就休息了,两个妹妹家大人和孩子一起过来玩,打扑克。后来几家人一起吃饭,小妹夫对我的女儿和女婿说:奶奶,爷爷经常夸大嫂的人品,叫我们都要好好向大嫂学习;又说大哥在我们家威信很高,不管他说的对不,我们都听他的。这是我和婆婆在一起过的最后一个春节。

  初二祭拜,婆婆没有再领我一起去了,往年回,都是婆婆领着我,让我给这个烧香,给那个拜,我都一一照办,其实我一个都不认得,也不晓得是谁,每次我都提着装有烧纸和香的竹篮,跟着婆婆。但今天是我和大妹妹一起去的。

  快走的两天,婆婆撑不住了,打葡萄糖吊针。兄弟俩商量着给婆婆找个保姆,因大妹妹说要出去打工给儿子娶媳妇,小妹也说要出去打工给小儿子盖房,都不能照顾妈,弟媳和婆婆不合,多年不来往。保姆一月五百元工资,由兄弟俩出,但弟弟家是媳妇管钱,拿不出,先由我家出。

  那晚婆婆吐了,不舒服,丈夫在床前侍候照顾,我也去一起陪。婆婆不让儿子回,说等她死了再走…..,我说,妈,他要回去动手术,好了才可方便回来照顾您呀。这次是您孙女婿开车回来的,他现在还要柱双拐走路等。第二天大早,大妹来说,找的保姆又不愿干了,他们兄妹又商量,后来丈夫还是劝说大妹,让她照顾,每月我们给寄五百,她也好在家照顾她自家的婆婆,她家有事大家都会帮,大妹同意了,会开了很长时间。早上我一人又去公墓和公公告别。我们走时已是下午一点了。

  这是我最后一次见婆婆,也是丈夫最后一次见妈妈。我们走后,婆婆的身体越来越不好,一直想儿子,并叫儿子回去,但丈夫222号在西安又做了第二次手术,打了石膏回不去了,家里电话一直说婆婆叫回,丈夫给弟弟说,告诉婆婆说回,让她有个念想,….可是婆婆还是挺不住了,没有等到我们回去,这年五月五日上午我们的车子正要开(是女婿来接我们到河南),接到电话,婆婆去世了。我顿时觉得天旋地转,我们就那样在家呆了几天就走了,竟又是没有能好好照顾她,坐在车上我擦不完的泪,往事一幕幕的浮现出,我和婆婆…。我们开始谁也听不懂谁的话,到后来能交流,到婆婆对我心疼,对我这个缺少爱的人来说,我感到被承认,被尊重的真挚的爱。

……

  婆婆走了,带走了我对她的爱,留下了她对我的爱。

 

  2009年清明前一天,我和丈夫从河南赶回浙江农村家给父母扫墓祭奠。到村口下午五点多了,大妹的大儿子来接,天下着雨,他告诉我们这里的习俗是清明不能扫墓,要么今天,要么后天。我们放下行李,拿上烧纸、蜡和炮去墓地。这是婆婆故去我第一次来到她的墓前,丈夫是第一次来到父母的墓前。我们俩在爸妈的墓前深深的鞠躬,长长的倾诉,天越来越黑了,雨越下越大了,心里的思念越来越浓.....

 

我和婆婆

 我和婆婆

我和婆婆

                                这是我问婆婆要的她压箱底的粉垫和荷包(烟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