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武:古人谈两个文明建设

(2011-03-03 13:34:03)
标签:

杂谈

    人生面对的问题,古往今来都是差不多的。人们都要面对生存问题、面对精神问题。面对生存问题,就要维持生计,面对精神问题,需要思考,借鉴前人的思考,就要读书。在生计与读书之间,古人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因为生计的维持是简单的,而精神的护持是很难的,是高层次的。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一个人,想挣得一桶金,或者是容易的,一生总有几次机遇,但一个人要照顾自己的精神世界,却是很难的。贫穷时固然精神苦闷,富裕时也不见得好到哪去,所谓坐在“宝马”流泪。

    对一个问题的理解,要放到广大的历史中去考察。从古到今,有许多殷实的大家庭,所谓富二代、富三代,这些家庭何以能长盛不衰呢?其原因无非积德。很多古代的富人,都坚持做慈善事业,为子孙积福。不像现在,做慈善也是为了图虚名,有时候甚至雷声大、雨点小,没有多少实际行动。其实真正的慈善,应当默默地去做,生怕因为有了名声的回报,而使这一份功德有所贬值,积的是殷德,求的是子孙的福运长久。如果这也算自私,至少不那么急功近利,境界已经比现代的许多富人要高很多了。修德不是求取回,求的是梦稳心安,内心的一份真正平静。

    还有,经济是有限的,精神是无限的,如果只有物质的满足而没有精神的满足,是很可怜的,就像大家说的:穷的只剩钱了。这看似矛盾的表达,表达的是人对财富的矛盾心理,富裕并不代表幸福和快乐!

    读书是精神追求的典型方式。读书即便没有很大成就究竟人品变得更加高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