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武:我的无奈与纠结
(2010-10-12 12:54:15)
标签:
杂谈 |
我一直认为“无奈”是人所共遇,
“灵台无计逃神矢”,无计可施。
想当年,西楚霸王项羽在垓下进行必死战斗的前夕慷慨悲歌一曲: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从古至今,有多少后人为这“无奈”之情悲叹、不平: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人生在世,无不是西楚霸王,
内心自认天下无双,
现实生活却处处是垓下,
充满不能达到的目的的遗憾之情:
“无可奈何花落去”。
近年来流行了另外一个词:“纠结”,
把原本 “枝枝相纠结”的《古意》境界,
演化成心情烦闷、不知如何是好的心理描绘,
活活画出矛盾重重、左右为难的纠集状态。
这种转意,据“库图鲁的召唤”考证,始于2004年。
在一部4月新番中一个角色大叫“纠结啊~~~~~~~~”
这个词首先是在网络之外被普及,之后在网上流行起来的时候就有了很大的理解基础,
更多的人从网络上了解了这个词以后,又运用到网络外,网上、网下互相促进。
06-07年成为流行语,2010年8月,《咬文嚼字》杂志公布了由国内语言文字专家评选出的2009年十大流行词汇,“纠结”一词榜上有名,可见群众基础之广。
以至报纸、杂志都竞相“纠结”起来:
如新华社发的一篇2010年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稿,标题即是《复杂内外形势下中国力破经济发展“两难”纠结》;《新周刊》在2010年5月推出封面报道,总题为《100年来,那些纠结于中国的人和事》。
为这一现象推波助澜的,是一个古字的复活:“囧”。
这个字本意是窗户,象形字,代表光明。
因为特像一张口角向下的苦脸,所以被赋予“窘迫”的新义。
“纠结”一词可以看作这幅图画的文字释义。
这个词之能流行,因为它真实反映了时下人们“纠结”的生活状态。
不特指哪一个行业、哪一个族群、80后或90后或什么后,
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普遍的生存状态或文化现象:
就业、收入、升职等经济压力,
没车、没房的生存压力,
爱情、婚姻、生子等繁衍压力,
以及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种种窘态:
外出时,错穿不对号的鞋子,
吃饭时盯着长长的菜单却不知道要点哪一个,
工程策划时不知从何下手,
跟女朋友关系闹僵陷入痛苦之中……
盘点近年来的社会流行语,或可看出国人的心路历程:
从“别理我、烦着呢”这种外在的愤青表露,
到“郁闷”这种有苦难言的压抑状态,
再到崔永元等名人的“抑郁”,积郁成疾,
现在到了更加盘根错节、难以厘清的“纠结”,
程度日重、伤人日深。
生存环境的急剧变化,
选择的多样性,
都会让人在选择中无所适从,
面对两难、甚至多难困境,
人们在理性与感性、欲望与克制、道德坚守与流俗、梦想与现实之间挣扎、困惑。
生活让我们太过纠结,
也许是因为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行动起来,就会更少心理挣扎;
迷惑于诸多选择而左右为难,
解决的办法就在于搞清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徘徊受阻的终极解脱是突破自我。
人生在世,
挫折、困难,无奈的风雨总要刮来,
但内心却不必因此而纠结。
多一分宽容与勇气,
让智慧、理想的阳光照进心田,
仰望天空、又脚踏实地,
心灵的彩虹就会将人送到,
风光无限的桃花彼岸。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