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武:拷问空巢

(2010-08-31 09:58:01)
标签:

杂谈

    过去一直认为空巢是指老年人的境遇,其实现在四十多岁可能就掉进去了。

    陷落空巢的原因嘛,不想说因为儿女成家单过而导致的,也不必说一般的因为工作、学习而造成的,这都有点迫不得已的原因。我要说的是自己主动跳进去的人。

    他是我的一个朋友,他把孩子、太太送到国外学习和陪读,自己在国内单身,为事业艰苦奋斗。这样的朋友不止一位,已经是一种社会现状,而且大多是已有一定社会地位和经济基础的成功人士。

    送孩子出国接受教育,这是对中国教育的无声谴责,我也无话可说。

    让母亲去陪读,延续父母在不远游的古训?呵呵,你要远游,我就跟着,免得让你落个不孝的名声。开个玩笑。现在简直是父母孝敬儿女。反哺在另一个意义上说,就是本来应当反哺的现在反过来还要妈妈哺。呵呵。

    母亲跟着,无非是怕孩子在外面生活不习惯,会受委屈。其实外国的教育,最值得重视的是做人的教育,是如何自立的教育。跟着母亲保姆去,教育效果就要大打折扣了吧?

    不管了,谁叫他们家有钱呢,负担两个人在国外的生活不在话下。

    父亲在家有什么事情做呢?干事业很好,可以占去大部分时间,免得寂寞。两个人在国外的生活,毕竟是增加一些支出,所以父亲还是有必要多做一些努力的。

    夫妻,本来是最有缘份的两个人,这样两地分居,双方都过着混乱不堪的生活,亲情和天伦之乐何在?有的要这样过上三四年,七八年。一个人的日子,总有寂寞的时候,于是接受、偶遇、思量很复杂的另一种缘份趁虚而入。这本不是大错,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为当初的选择付出,一幕幕爱恨纠结的电视剧才深入人心,这也是这个时代这个成功人群生活的一部份。

    这种含辛茹苦的样子,很像过去中国那些伟大的母亲。这些奶爸也难免要遭遇过去母亲们曾经遭遇过的事情。

    这样的孩子还会不会回到中国来?不知道。似乎不到万不得已不回来,去就是想获得个身份,不少人这样想。

    万一孩子退守中国,他\她和这个在他生命中最重要的成长期里只是供他钱的人,到底有多少感情呢?不知道。

    把孩子带在身边、生活在国外相对开放和相对更寂寞的环境中的妻子,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万一凯旋国内的时候,他们的感情还回得去吗?他们还是分离之前那对互相体贴、有着万丈雄心的爱人吗?不知道。

    他们为了一个在国外的身份,所付出的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吗?不知道。

    为了未来的幸福,要放弃眼前的幸福,我们经常被这样地教育着。而且据说有科学实验的依据,能够这样做的孩子,长大以后比较成功。但我们为了未来的幸福而放弃眼前的幸福,最后的期限是什么时候?放弃与获得之间的最佳平衡点在哪里?不知道。所以,很多人放弃了一辈子,到死都没有获得他想要的生活。

    相反的,有人就提倡及时行乐了,是贷款买房还一辈子钱、住一辈子好房子,还是攒一辈子钱、住一辈子破房、临死前住上全款买的房呢?这种理论,带来了一代房奴,半生背负着房贷的重担,不敢轻举妄动。

    我一直在拷问自己,什么是幸福?是一家人过简单快乐的生活幸福,还是含辛茹苦、挣得大钱再来享受生活幸福?

    思考真的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别人被时间安排,每天追着时间跑,是时间的奴隶。我来安排时间,每时每刻你都要决定自己要做什么?做主人远没有做奴隶来得简单。

    有一个北京女孩儿,样子美丽,说话婉转,八面玲珑,当年二十岁出头,已经身家几个亿,她是我心中的成功人士。听说最近五年左右,她一直是在麻将桌边生活的,这让我想起了学富五车的胡适,晚年是死在牌桌上的。功成名就之后,这是很多人打发时间的唯一方式。

    还有一位男士,也是钱多得不得了,专做不赚钱的生意。他已经不需要赚钱了。他问当时只有十几岁的我:人为什么活着?我当时是一心想多挣一点钱,好在这些富人堆里,可以昂首挺胸地活着。以我当时的能力、阅力,怎么能听进这些话,怎么能回答这样深邃的人生问题。我听着这些话就烦,哪里听得下去?但我现在非常想见他,非常想再听一次当年的谈话,看看我已经能够领悟多少?

    我家里摆着戒贤师父的照片,他很恬静地做着茶道,心思宁静,不为尘世的一切烦扰所动。这是最好的人生选择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