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嵋雪霁与人生真谛
(2009-11-17 18:32:44)
标签:
文化 |
不仅我,今年全国许多人都和雪特别有缘。
离开下雪的北京,来到四川,雪仍然迷一样围绕在我的身边。
层层升高,飞身峨嵋极顶,极目远眺,还是一片无际的雪雾。
雾霭之中,山峦隐约,山势峥嵘,披雪带雾,直指青天,似在云山雾海中参悟。
吐一口城市的浊气,沁进心肺的全是清冽,纯净的峨嵋气息。
人生也如烟雾,似有还无,以为抓住了,细看手中,还是空无一物。
人生难以预知,总是雾气腾腾,似见非见。
以为色全是空的时候,却还是隐约见到山之影,听到水之声。
雪中的峨嵋金顶,比金殿更耀眼的是雪,极度的纯净远胜于昂贵。
有人说过雪有不同的颜色,我不很相信。非亲历不足以信服,现在我分明看出了,这里的雪与北京的雪是如何的不同。韶华逝去的皮肤与处子的凝脂,的确不可同日而语。
雪野之中,钟声响了,在这一片雪国的宁静之中。
一紧、一慢、不紧不慢,再紧、再慢、不紧不慢。如同一年的时光更迭。
相传在东汉明帝永平六年(公年63年)六月一日,有一个叫蒲公的人,到山上采药,在云海之间,看到一只美鹿,留下的足迹状如莲花,心中不免惊异,于是一路追着神鹿爬到山顶,到了山顶却不见了鹿的踪影。他不甘心,去寻问在山上结庐修行的宝掌和尚,有没有看到一只神鹿?和尚说那是普贤菩萨显圣啊。蒲公深受感动,回到家中,就把家施舍出去,建成一座寺院。从此这里是普贤菩萨道场的声名,越传越远。许多人,从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赶来参拜。这里的寺院也越建越多,香火日盛。
初一,一个一定要拜佛的日子,我来到这雪国中普贤菩萨的道场。
钟声悠扬,历史在钟声中重现,仿佛从未改变。
故事听着这样传奇,原来眼见是虚。我以为只有小说里才有,谁知却是县志里认真记录下来的历史。
你说这些都不存在吗?普贤菩萨的老师释迦牟尼佛,也想到了以后有一天,人们会不再相信他的曾经的存在,于是特意留下一颗珍贵的佛牙。历史上记载,这是宋代一位高僧到印度取经,沿南丝绸之路历经艰辛,从斯里兰卡迎请回来后,供奉于华藏寺的。佛牙,是释迦佛祖的真身灵骨。这不是普通的牙齿,它的表面光滑油润,恰如美玉,还有深深浅浅的斑斑紫纹,长30厘米,宽12厘米,重7公斤。那么佛的真身应当有多么高大雄伟呢?(目前存世的还有北京八大处的佛牙舍利、西安法门寺的佛指骨舍利等)
普贤菩萨,与文殊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的协伺,合称“华严三圣”。他曾在宝藏佛前,发愿要在像娑婆世界一样不清净的国土中,修菩萨行、救度众生。化不净为清净,教化无量的菩萨。在《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中,记载普贤菩萨有十种广大的行愿,他要在十方世界之中,一刻也不停息地实践这十大行愿。有如此广大的大行愿,他自然被尊为“大行”普贤菩萨。
人,不看你说什么,看你做什么。。。
峨嵋金顶上,有世上最高的普贤十方金像,“十方”意喻普贤的十大行愿,广度十方三世一切众生。
我到的时候,佛事还在雾霭之中进行着。我多么想在这峨嵋极顶,亲睹菩萨的真容呢?但是雾气昭昭,什么也看不清。我在心中默祈着,像念着自己的亲人一样,亲切地呼唤着菩萨的圣号。
我确知自己眼前,一定有一尊无比雄伟的菩萨圣像,我执著地朝那里看下去,终于,雾渐渐散去,菩萨金色的笑脸,清晰地在我眼前呈现。
我看到了人生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