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从“没有成绩,过不了今天;只有成绩,过不了明天”说开去
(2018-10-06 09:34:35)
标签:
转载 |
2011年10月10日,我开始为期两个月的“教育部初中校长高级研修班”的培训研修活动。每天,我会在这里记录我的所感、所思、所变。感谢您的分享,请您不吝赐教!
从“没有成绩,过不了今天;只有成绩,过不了明天”说开去
——谈“元认知高效学习系统”的价值
著名教育专家陈玉琨教授有一个著名的观点:没有成绩,过不了今天;只有成绩,过不了明天。既适应于学校,也适应于学生。虽然这个观点在他今天《建设一流的学校》的报告中一带而过,却激起我大脑的涟漪。因为这段时间,我始终在系统思考“元认知高效学习系统”的价值,它对于学生的发展是一个怎样的支撑?陈教授的观点点亮了我的心灯,答案就在这句话中。
作为一所合并而成、规模较大的初中学校,广文五年的发展给社会、家长和教育部门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满意答卷的背后,首当其冲的是毕业生的成绩,从2007年到2011年,连续五届毕业生都以优异的中考成绩获人瞩目,没有中考成绩作支撑,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成果就没有可能被津津乐道。优异成绩的背后,首当其冲的是老师们的艰辛付出和学生的拼搏努力,老师是学生发展的关键人物,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业成绩优异首先归功于他们。
五年中,广文也和诸多学校一样,坚持实施素质教育,探索高效愉悦课堂,走出了“以多元课程为载体,以实践体验为路径”的素质教育之路和“54321自主课堂”教学模式,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很大提高,课堂效能也日见成效。这成效,来自于“调整教学关系”“改变教学结构”:因为“先学后教”,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被极大的激发;因为“减少讲与听,增加说和做”,问题在学生手底下得到了解决,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升。一个大的教学流程的重新设计,就带来了课堂生产力的巨大解放。
但是,我们深深地知道,我们对课堂的研究还需要继续深化,我们的课堂教学还远远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
课堂教学,凝聚的是教育质量,而非教学质量。课堂教学,应该是学生智慧的提升和人格的完善统一的过程。
课堂教学,实现的是育人目标,而非单一知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只获得知识,这个教育一定是失败的。
课堂教学,是传递智慧的活动,是知识为载体、学习为手段,促进学生智慧提升的过程。
而这些,靠我们自己的能力难以实现。
“54321自主课堂”我们已经提出3年,但五步教学流程中的“第一步:自主学习”尚没有具体的操作流程。作为学习活动的关键一步,如果“输入”问题解决好了,学生就会品尝到自学的愉悦,就会产生很多领悟,就会越来越感到兴奋,也就会越来越投入到学习中。“学案”作为课程改革的产物,已经风靡大江南北,目前的学案基本都是“习题”,设计怎样的学案才符合大脑接收知识的规律?怎样做题学生才能会考试、避免马虎、做题速度快?我们同样研究很少。
“元认知高效学习系统”基于对学生认知规律、学生心理学规律、脑科学规律的研究成果,设计了学生学习的两大系统:输入(读书)系统、输出(做题)系统。在这里,读书和做题都只是载体,系统更加关注学生思维方式的形成。在输入系统,重视读书时所遵从的“程序”:调动大脑中的旧知识阅读,联系上下文阅读,靠拢主题阅读,这都是凝聚着规律的设计。在输出系统,同样是“一道题做三遍”的程序:第一遍为,读题、提取信息,利用学过的旧的知识解决问题;第二遍,回头再看,这道题是如何想出来的,审视思维过程;第三遍,和自己的思维进行对比,哪个环节不一样,思维在哪里出了问题。日久天长,这套系统固化到学生大脑中,就成了学生自动运行的程序。而这必然带来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做题速度的加快,思维方式的改变。一个大脑的内在程式发生了改变、思维更加符合规律的人,其对事物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解决的能力就会形成。提升智慧在知识学习中得以实现。
在课堂教学中,“元认知高效学习系统”关注的是学生的思维方式,而最终形成的是一流的成绩、良好的思维方式、完善的人格。
“没有成绩,过不了今天;只有成绩,过不了明天”,这句话对“元认知高效学习系统”的价值做了最好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