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向余映潮老师学四步评课法

(2014-04-13 18:08:05)
标签:

学习

旅游

向余映潮老师学四步评课法

 

周日做余映潮班的旁听生,余老师的四步评课法颇值得借鉴。这四步是:提炼创意——梳理活动——细部弱点——重新设计,即对教者进行了肯定,又对教者指出了不足,更难能可贵的是给出了自己的设计,这是一对一的传授,客观冷峻中不乏期望,温和宽松中不乏严谨。十四节课。每一节课都是那样的人真聆听,认真梳理,认真矫正,我佩服余老师对语文的赤子之情,大师非大人物也,而是对年轻人的尊重与相帮,是对从事的工作那份敬业精神。带着敬仰之心,也试着用四步评课法对所听的课试着评议一下。

说来也巧,周五的时候曾道南开中学听了一节《雪》,执教者是一位年轻的教师,很投入,还不知怎样切入点评,于是就照着余老师的模式小试牛刀。

教学创意——知晓文意  话题讨论

教学活动

1.          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注意听朗读节奏、明白内容(音图配合很有意境,教师很用心)。

2.      整体感知

思考:①.文章写到了哪些地方的雪?分别有什么特点?根据句式回答问题

我读出了__________的雪有_________特点,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你更喜欢哪幅图画,为什么?

3.      研读探究

①.              文章是怎样描写江南雪景与朔方雪景的?主要用了哪些方法?

②.              你认为作者更喜欢哪幅雪景图?为什么?

③.              妞儿的作者仅仅在写景吗?其中有没有更深层的意思?

细部弱点

1.        学生静思时间少,所以学生回答问题是显得有点沉闷。尤其是整体感知环节,老师提出要求后,学生没有再进行读课文,就马上然学生来回答,缺少自主思考。整节课就只有老师的一遍读书,这是一篇散文诗,应该加强学生朗读指导为好。

2.        课堂动态生成没有抓住,有的问题表面上看是让学生各抒己见,可是当一名女生说作者更喜欢江南的雪景时,教师没有利用好这一个宝贵的问题点引爆学生的思维,确实被另一名同学的座位的正确答案抢占了,教师也顺着对朔方的雪的喜爱行了下一个环节的教学。有点遗憾!

3.        对文本的解读好停留在表层了。至于文中的对比手法的使用学生一看便知,可是文章的细部静读缺失是最大遗憾。比如作者用了那么多的笔墨写堆罗汉江南雪景图其用意是什么?如果这一点不把握,就不能很好地理解“孤独的雪”的含义。这一段的描写不仅衬托江南学的滋润特点,还可以看到人的活动,那是多么热闹的场景。而朔方的雪景中没有人的参与,是冰冷的、坚硬的、孤独的。再比如对文章最后一段“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的理解,这是鲁迅发自内心的呼唤,是一名伟大的革命者的战斗的豪情,是宣言,是硬朗朗的特立的人格!

重新设计

1.      背景材料介绍,了解鲁迅先生写这篇散文时的处境与能够使社会环境。

2.      朗读指导,并解决一些字词的认读,了解文体。

3.      文意把握,概说两个雪景的特点,品析两个场景中的词语,学习写作手法。

4.      美段赏析,选取最后一段的表达作用。

语文是需要深度、美度和厚度的,这种美育的功能必须在教师的引领下达成,所以语文教师要具有语文功底和语文素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