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国内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点认识

(2014-03-21 16:35:09)
标签:

教育

旅游

对国内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认识

  

 

    在第五周期的继续教育中,读到了国外基础教育改革的资料,颇为感兴趣。国外基础教育改革的走势是怎样的,我做了以下的梳理:

1.更加强调教育的全面性和基础性:基础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而非面向其中的少数杰出者,搞所谓的精英教育,这当然和“教育的大众化” “科学为大众”的提法相一致。

  2.更加强调终身学习:即必须摈弃通过学校课程为学生提供全部知识的想法,如实承认学校教育仅仅是终身学习的起点,因此基础教育的宗旨乃是夯实终身学习的基础。

3.更加强调培养学生的个性、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这和当今世界多元化的价值观、世界日趋多极化是一致的,也与知识经济时代对于人才的要求一致。        

4.更加强调综合能力的培养:如现在的综合课程的实验强调从单纯的“知识中心”向技能、能力、素质全面发展转移,这与当今世界信息的大量涌现以及交叉学科的发展是分不开的,因此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提高了。

  5.更加强调人文精神:即随着科技的进步,一种被称之为“科技异化”的现象出现了。因此人文精神的培养不是不重要了,而是更重要了,这已为各国的教育学界所公认。

  6.更加强调课程的展开性目标、表现性目标:即不像过去一样单纯强调行为目标,而是更加注重在行动中或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自身的能力和素质,这和重视学生的个性与开展活动课程是一致的。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7.更加强调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即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不再是凌驾于学生之上的唯一权威,师生双方都是主体,双方一起探究世界、探究知识。

     对于基础教育而言,国内外教育的目标是趋同的。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正式颁布,《决定》规定: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两相比较,可以看出国内外基础教育的理念如出一辙,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主体发展,提倡主动学习和终身学习,重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在体验、合作的基础上获取知识的同时加强人文精神的培养。重温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规划发现我们功利心还很强,没有一套完整的素质评价体系,过多的还是看优秀率;课程的三级管理大多数地区的学校还处在起步阶段;很多教师在课程整合和选择上仍然裹足不前;学生书写的习惯早被分数挤掉;学生礼貌习惯也被装进了书箱里;很多时候成为学生活动的监督者而不是参与者等等。为什么课程结构仍显单一,我想关键在考试,这也是左右老师们的主要因素。但是课程改革不应该害怕考试,改革是提升素养,包括学科素养,素养提升了成绩自然不会低下来的。只要我们迈出一小步,学生就会迈出一大步。基础教育的改革关键在教师。

基础教育就是为高等教育夯实基础的教育,何谓基础?简单的是指事物发展的根本或起点,对于未成年的学生来讲其发展的根本就是习惯的培育,基础教育阶段培育不出大师。我们该做的就是踏踏实实的把基础教育改革落实到底,让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渴望知识,充满好奇,进取的动力永不不枯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