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读诗经(156)豳风-东山:踟蹰在归家的路上,思念故园的风光

(2011-06-04 21:14:35)
标签:

我徂东山

零雨其蒙

妇叹于室

其新孔嘉

还乡路上

丰富想象

心理描写

文化

分类: 我读诗经

http://s15/middle/62fc01d9ha4e2ad2014ae&690

我读诗经(156)风-豳风-东山:我东曰归,我心西悲

 

[原文]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

  我东曰归,我心西悲。制彼裳衣,勿士行枚。

蜎蜎在桑野。敦彼独宿,亦在车下。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

  果之实,亦施于宇;伊威在室,蛸在户;

町疃鹿场,熠耀宵行。不可畏也,伊可怀也。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

  鹳鸣于垤,妇叹于室;洒扫穹窒,我征聿至;

有敦瓜苦,在栗薪。自我不见,于今三年。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

  仓庚于飞,熠耀其羽。之子于归,皇驳其马;

亲结其缡,九十其仪。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

 

[注释]

(cú),往。              东山,所征之地也。     

慆慆tāo tāo),言久也。   零,落也。             

,雨貌。                  裳衣,平居之服也。   

勿士行枚,朱熹注“未详其义”。郑氏曰:士,事也。行,阵也。枚,如箸衔之,有缠结项中以止语也。

蜎蜎(yuān yuān),动貌。       (zhú),桑虫如蚕者也。

,发语辞。有人解为“暴露”。敦(duī),独处不移之貌。

 

luǒ栝楼也。         施,延也。蔓生延施于宇下也。

伊威,鼠妇也,室不扫则有之。(xiāo shāo),小蜘蛛也。町疃(tuán),舍旁隙地也,无人焉,故鹿以为场也。

熠耀,明不定貌。    宵行,虫名,如蚕,夜行,喉下有光如萤。

 

鹳,水鸟,似鹤者也。      垤,蚁冢也。

穹窒,见《七月》。        聿,助辞。

敦(音团),瓜系蔓之貌。     瓜苦,瓠子。非今天之苦瓜。

栗薪,即聚薪,栗木成堆的薪柴,可作蔓生植物攀援之用。

 

仓庚,飞婚姻时也。        熠耀,鲜明也。

皇,黄白曰皇。            驳,骊白曰驳。

缡,妇人佩巾,母戒女而为之施衿结巾兑 也。

九其仪,十其仪,言其仪之多也。

 

[试译]

我背井离乡去往东山战场,

太久太久了不能返回家乡。

我从东山那里匆匆往回走,

一路上细雨淅沥迷迷茫茫。

我自东方踏上漫漫的归途,

牵挂着西部家园内心忧伤。

从今后制作日常生活服装,

不再从军小木棍衔在嘴上。

野蚕蜷曲着身形缓缓蠕动,

暴露在栽满桑树的原野上。

我就像野蚕那样蜷曲成团,

孤独地露宿在战车的下方。

 

我背井离乡去往东山战场,

太久太久了不能返回家乡。

我从东山那里匆匆往回走,

一路上细雨淅沥迷迷茫茫。

繁盛的瓜蒌结下累累硕果,

修长的藤蔓伸展到屋檐上。

丑陋的土鳖虫藏在屋壁下,

细小的蜘蛛在门框上织网。

屋旁的空地成了鹿的乐园,

纷飞的萤火虫在熠熠发光。

家园破败的景象并不可怕,

因为家里有个她让我怀想!

 

我背井离乡去往东山战场,

太久太久了不能返回家乡。

我从东山那里匆匆往回走,

一路上细雨淅沥迷迷茫茫。

长腿鹳鸟独立在小土堆上,

妻子在家里暗自叹息彷徨。

快些打扫庭院堵好屋角洞,

远征的我将要回到你身旁。

我仿佛看见苦瓠瓜的长藤,

匍匐蔓延在栗木搭的架上。

这熟稔的风景很久不见了,

掐指算来已足有三年之长。

 

我背井离乡去往东山战场,

太久太久了不能返回家乡。

我从东山那里匆匆往回走,

一路上细雨淅沥迷迷茫茫。

黄鹂鸟倏地在我眼前飞过,

翅羽上闪动着耀眼的光芒。

想当年我的妻子初嫁之时 ,

黄骊马载她来是多么风光!

母亲为她结好漂亮的佩巾,

安排繁复仪式隆重拜花堂。

新婚宴尔是那样两情欢悦,

故人重逢时不知何等模样?

 

[简析]

朱熹解曰:“赋也。成王既得鸱号鸟之诗,又感雷风之变,始悟而迎周公。于是周公东征已三年矣。既归,因作此诗,以劳归士。盖为之述其意而言曰:我之东征既久,而归途又有遇雨之劳,因追言其在东征,而言归之时,己西向而悲。于是制其平居之服,而以为自今可以勿为行阵衔枚之事矣。及其在途,则又睹物起兴,而自叹曰:彼蜎蜎,则在彼桑野矣,此敦然而独宿者,则亦在此车下矣。

第二章:“章首四句,言其往来之劳,在外之久。故每章重言,见其感念之深邃。言:己东征,而室庐荒废,至于如此,亦可畏矣,然岂可畏而不归哉!亦可怀思而已。此则述其归未至,而思家之情也。”

第三章:“将阴雨,则穴处者先知,故蚁出垤而鹳就食之,遂鸣于其上也。行者之妻,亦思其夫之劳苦,而叹息于家,于是洒扫穹窒,以待其归。而其夫之行,忽已至矣,因见苦瓜系于栗薪之上而曰:自我不见,此亦三年矣。栗,周土所宜木,与苦瓜皆微物也,见之而喜,则其行久而感深可知矣。

第四章:“赋时物以起兴,而言东征之归士未有室家者,及时而婚姻,既甚美矣;其旧有室家者,相见而喜,当如何邪!”

序曰:一章言其完也。二章言其思也。三章言其室家之望女也。四章乐男女之得其时也。君子之于人,序其情而闵其劳,所以说也。说以使民,民忘其死,其惟《东山》乎!愚谓完,谓全师而归,无死伤之苦;思,谓未至而思,有怆恨之怀;至于室家望女,男女及时,亦皆心之所愿而不敢言者。上之人,乃先其未发而歌咏以劳苦之,则其欢欣感激之情为如何哉!盖古之劳诗皆如此。其上下之际,情志交孚,虽家人父子之相语,无以过之,此其所以维持巩固数十日年,而无一旦土崩之患也。”

http://s12/middle/62fc01d9ha4e2b009c90b&690

这是一首描述征夫回家之情的叙事诗。最突出的特色是,情景交融,统摄全篇,故园风景和心理描写非常成功。

诗中的主人公应该是一位随从周公东征的战士吧。他去往东山战场,因为战争迁延日久,他很长时间没有回到自己的家乡了。现在终于可以完身还乡了,心情一定是相当复杂吧,自己九死一生的幸运,目睹战友血洒沙场的惨伤,久别未归的期盼与焦灼,互相紧紧地交织在一起。如今还乡的时候,正是细雨迷蒙,这或多或少地给自己的心理和情绪笼罩上一层薄薄的迷茫与哀伤。我从东部往回返家,我的心却早已因为思念西部家乡而情不自禁地悲从中来。从今以后有望脱下这身军装,穿上日常的衣服,那种行军打仗嘴衔木棍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回想起当初远征在外的艰苦岁月,士兵们像一条条野蚕一样蠕动逡巡着,长年累月地暴露在桑田野外;晚上就蜷曲着身子,一动不动地孤独地露宿在战车之下。那是多么令人不堪回首的战争年代啊!

本诗四章每章前面四句都是重复的,起到了营造氛围、奠定基调的作用,总的来讲,是不断强化着久久不归的痛苦与思念之情,深化着细雨迷蒙引发他思绪万千的当前状态。在回乡路上,在返程途中,他脑海里浮现出家乡里的境况:瓜蒌已经结成果实,它的蔓茎延展到屋檐下;土鳖虫在阴暗潮湿的壁根乱爬,小蜘蛛在久不扫尘的门框上方结网;房屋旁边的空地成了鹿的乐园,每到晚上萤火虫飞舞着发出明灭不定的光芒。故乡这种破败不堪的景象,我并不害怕看到,因为有她在家里,她是我的最最想念的啊!

    这首诗好象电影一样,连续播放着那个经典的片花和片头曲:我战后余生,踏上归途,走在迷蒙的细雨中。脑海里又先后浮现出家里的情景:鹳鸟立在蚁穴上面的土堆上鸣叫着,因为天将阴雨,蚂蚁搬家出洞,它可以食之。诗人以此象比兴,引发“妇叹于室”的联想。我的妻子此时此刻一定在家里为风雨载途的我暗暗担忧叹息吧!此处可见夫妻情深,思念之情。我的爱人啊,不要傻傻地等待吧,快点收拾院落,洒扫庭除,堵死屋角的洞隙,我出征服役结束,很快就回到家乡啦!咱家院子里一定还是那样熟稔的景象吧:瓠瓜在长长的藤蔓上一个挨一个匍匐着,挂在栗木堆架上。这种情景我曾经是多么熟悉啊,如今再见到已是多年以后的事情了。

关于“栗薪”,姑且摘一段别处的资料,供阅读参考。堆码整齐“聚薪”,既在室外空地之上,则春夏之际,牵牛花藤蔓、南瓜藤蔓、葫芦瓜藤蔓之类,攀附其上,摇曳纷披,也就成了常见的农家庭院风景。“有敦苦瓜,在栗薪”,描写的就是葫芦瓜藤蔓攀延在已经劈开并堆码整齐的柴堆,即所谓“聚薪”上的情形。“析薪”当然是苦事,但对远征东山, “慆慆不归”的人来说,却是甜美安适的家庭生活的象征——即朱熹所谓“微物”,有力地反衬出了军旅生活之苦。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雨在下,人在行,随着一步步走近家乡故园,征夫的心也在不断地忐忑不安起来。黄鹂翩翩飞舞,羽毛是那样鲜明亮丽。诗人以此比兴下文:想当年爱妻新嫁之时,载她的马车前跑着黄骠马和骊白马,那是多么风光啊!临行前她的母亲给她结好漂亮的佩巾,送亲、迎亲、成亲的仪式是那么繁复隆重。我们新婚宴尔之际是何等美好亲密!但不知道相逢之时该是什么光景?多年之后相聚,当是新妇变故人了,当初那份情感是否依旧?他内心里充满了变数。诗最后其旧如之何?”令人思之悠长!这一句顶前面若干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