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鱼牛童话故事的启示

(2010-05-19 08:37:21)
标签:

杂谈

分类: 教育随笔

鱼牛的故事的启示

机关幼儿园  刘淑坤

在进修学校学习的时候,听了一个故事,让我受益匪浅!从前,有一条鱼和一只青蛙,一起在一口井里生活了很长很长时间。有一天,青蛙跳出了井,来到了岸上,它东看看,西看看,觉得一切都是那样的新鲜。这时,它看到前方不远处有一头牛,就仔细的观察了一番。回到井里后,它向鱼描述自己在岸上看到的事物,介绍的最具体的就是牛了:它长着大大的肚子,一对犄角,还有四条长长的腿,四只蹄子......小鱼认真地听了以后说:“我知道了,我知道了。”拿出纸和笔,画出了它心中的“牛”。但它画的仍然和鱼的模样一样,只是大大的肚子,长着四条腿,在鱼头上还长着一对犄角......

这是一个极好的例子,我们不得不承认,就算“鱼”听得再好,“牛”的形象也要它自己在心中构建,在鱼的眼中它只见过鱼自己同类的样子它无法想象牛的真正的样子,所以它会在自己身体的基础上加上了牛的器官这也就是在教学中一定要避免学生的这种思维定势.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有时候更多扮演了“青蛙”的角色,却没有意识到“鱼牛”的形成是认识发展的必然。同时,“鱼牛”形象的形成存在着许多的局限,所以做为教师的我们, 当你在向你的学生介绍“新事物”时 , 给他们以实物呈现会更好一点。我们不得不承认,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当然也和眼界有关了。只有看得更多,学得更多,才能用更思维灵敏。毕竟知识像网,牵一丝而动全网。

如果有人告诉鱼,大象就是比牛多了个长鼻子,那么鱼脑中的大象与实际的大象更是相差甚远了,错上加错了。鱼牛的故事和皮亚杰的建构式学习理论说明:要想更准确的理解概念、把握规律必须有足够的认知来提供支撑,“惟有从生活中多方面去体验,把社会所得一点一点地积累起来,积累得多了,了解才越见深切。教学中要善于捕捉“生活现象”,还原“生活画面”,为幼儿的学习提供认知停靠点,激发幼儿的学习心向。尽可能做到让幼儿在“情境教学”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智,在“探索”中创新。让他们像青蛙一样,走出自己的小天地,依靠自己的体验去获取知识,充分体现幼儿学习的自主性,实验让幼儿生做,问题让幼儿提,好坏让幼儿评,最大限度恰到好处地给幼儿提供自我学习、自我调控的机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