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染挥毫疏竹间
浅析智雄的墨竹艺术
湖州是江南著名竹乡和书画之乡,历代画竹高手辈出。自唐代画竹已为独立题材,开始出现专门画竹名家,一直来画竹大师都视北宋时代的文同为鼻祖,到了元代,墨竹的传承与发展到了一个较高水平,由于文化上的疏离,文人士大夫们不愿或难以进入仕途,转而向书画中寻求精神的逍遥和个体人格的独立,正是这种远离社会人寰、隐逸出尘精神创作了不朽作品,赵孟頫、柯九思、吴镇、顾安、李息斋等画竹大师将历史上形成的蜚声中外的“湖竹派”推向顶盛时期。
墨竹画家竹童正是继承了传统“湖竹派”的墨竹写意形式,汲取前人的墨竹画经验,在当代文学语境中给予重新解读与扬弃后,完成了物像到心象的艺术转换。所以我看竹童画的墨竹有种兴发感动,画家智雄所传达的心灵体验,其实我们所得到的美感经验,正来自同一根源性的灵魂,这一大魂灵亘古而存,却隐而不彰。他画的竹给人一种凝摄精神与文化符号的象征,以天地之美、神明之容,把我们生活背景中日渐隐退的“湖竹派”重新发扬光大。
竹童62年生,祖籍嘉善,生于湖州,全真教龙门派十九代冠巾弟子,道名朱圆若,湖州市道教协会副秘书长。自幼便有绘画天赋,7岁开始学习绘画,18岁高中毕业便受聘在菱湖印刷厂担任美术设计,84年由组织调动到湖州一家印刷厂任厂长,期间两次去美院进修,受到艺术大师张仃、范曾、韩美林等多位名师指导,为他的艺术生崖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此后竹童还游历多个国家,积累了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知识,先后在湖州市图书馆举办了二次个人展,2012年在台北举办了“辛亥百年江南墨客智雄画竹展”,展出墨竹一百幅,有风竹、雪竹、雨竹和春笋冬笋图,有十米长卷竹林图。
竹童长年涉足于长兴安吉遍山竹林,四季与竹为伴,竹子生长于大自然,老竿新篂,春夏秋冬,风霜雨雪,各俱神态。春夏之竹,枝绸叶茂,竹叶青翠发亮,显得柔和;秋冬之竹,竹叶苍青有力,如刀似戟。从自然之竹到画家笔下艺术化的墨竹,在师发自然的同时,智雄已将自己主观情感溶铸其中,创造出独特意境。用他话说“我是一名修道者,首先是用道家的宇宙观,然用艺术家的眼光去观赏自然之竹,去发现自然之竹美感。画竹我们自然而然会想到一句话即“胸有成竹”,在我看来智雄的墨竹,在艺术上追求的是“无”,因无是无限的,有是有限的,他画的竹是一个艺术功力对象化的过程。
竹子的生物形态特征,总结升华成一种做人精神风貌,其内涵已形成中华民族的品格和美学精神象征。竹虽无牡丹之富丽,无松柏之伟岸,无桃李之妖艳,但其禀赋和美学精神象征,人们自然想到它不畏逆境、不畏艰辛、中通外直,也正是竹子特征的审美价值。
竹文化,我们可追溯到仰韶文化,距今6000年的仰韶遗址,在大量出土的陶器中就可看到,并能辨出竹字符号。由此可见原始社会时期竹子与人们的生活有了密切联系,殷商时代用竹简写的书叫“竹书”,用竹写的信叫“竹报”,利用竹子的另一项重大成果是造纸。早在9世纪古人开始用竹造纸,比欧洲约早1000年,有关竹造纸明代《天工开物》中作了详细记载。竹在文化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对保存前人知识,形成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在光辉灿烂历史文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竹童多年来植根于源,博采众长。他敏慧力学,箫然自适,朝着一切可能融合的元素,去寻找自己的表达语言。湖州是著名江南竹乡,为了熟悉更多竹的种类,几度去四川、江西、福建等地写生,对每一地区竹属形色情状、生聚荣枯、老稚优劣,体察极深。他喜竹、爱竹、写竹、画竹,又能与之相神交、相融会,对竹几近痴迷,自喻竹童。
艺术是一部不断创意的历史,从中可以看出创意是贯穿了历史的始终,因此就艺术而言,每一点努力与进步都是可喜可贵的。智雄在自己的艺术道路上勤奋地耕耘着,他远离世俗,追求艺术的纯粹性和严肃性,因此他所画的墨竹鲜明而清新,厚重而又优雅,艺术是作为一种精神来表现,其作品和艺术思想都透射出一个艺术家、一个文人的生命精神之光。他以强烈的忧患意识思考着“湖州竹派”艺术发展的终极归宿,当时代风貌文化心理审美都有发生剧变的今天,他的作品表现出追求感情的奔放和线条的柔情洒脱,如几幅用朱砂彩绘所画的朱竹是博采众美,合而为画的,作者在表现形式上非常自信感觉,放纵情感,尽可能地抛开了理性而生而活,追求画面的自动,将夸张、变形,象征荒诞等元素,依感觉,合主观,无秩序的生成。整个画面表现出作者对道家思想的体悟,是怀着对淡散旷远境界的向往,在审美的多维性与随意性中折射出主体的创造性,它相对于传统的“湖竹派”而言更适合现代人的多元心理审美需求,历来人们对墨竹的审美是非常重视线条,而他画的“朱竹”在我看来则是更倾重时光的流动性,他的竹子隐约间让我看到岩壁上的痕迹,化石中的影子,他笔下的竹与叶就艺术审美来讲、线条已不是任一自然的线段,而是使形体演化成为或飞动或端庄的审美感受,竹与叶既没有直线的生硬,也没有标准圆弧线的柔弱,作品的美全由曲来完成,因曲线是最有张力和流畅感的,它是介与力度与弹性的中间点。
以完全“湖州派”的语言结构和传达方式来展现当代人的心灵,绝非是技巧和功力所能为之。艺术家不仅需要有丰厚的学识积累、广阔的文化视野和艺术视野,而更需要大胆的睿智,才可跨入“湖竹派”那片艺术圣地。
竹子以高风亮节著称。智雄在画竹中下笔遒健圆劲,行笔平直,两边如界,为了突出竹的亮节,在自然圆正的主杆,用浓笔重墨加以点节,用侧锋在竹节两边点上线状根须,或饰以墨点,在看似轻松的画面却突现了墨竹主杆的雄强之骨。竹童施墨大胆泼辣,淋漓潇洒,突破了自然形态的约束,强调抒发心胸臆,表达自己情怀,在构图上章法严谨,有如卦象之局。以书法入笔,强调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
笔者在实际艺术创作中以“软笔写硬字”这些笔墨之道,均来自“以柔弱胜刚强”道学理论,老子说“柔之胜刚”,文人画的基础用笔“十八法”,每根线条产生均需要结聚内气,讲究心力,要求力达笔尖,如“牛耕水田”以大地为纸,泥水相容成就线条之美。
竹童笔下的墨竹主杆,师古人,又师法自然,形神兼备,妙合天成,驰骋于法度之中,逍遥于尘垢之外,表现的是时代的虹霓,是历史的征帆,是情绪的舞蹈,是心灵的音乐,他的作品在恢宏的境界之外,更平添了一种古淡天真的意蕴。
几年来竹童的墨竹画以视觉和心灵的需要形成和构筑起属于自己的有意味的精神家园,所以他总能不断变约着表现手法,去追寻着不同感受的印象,文人画家的崇“道”思想决定了画家所想表现的对象和结果,当代文人画构成的要素中,包括了中华优秀文化中很多先进的思想,吸取了人类智慧中大量成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可分割,是一种开放性的艺术成果,中国文人画“湖竹派”是历经千年形成的中华文化结晶。
冯建中“浙江省美术评论协会理事”
http://ww4/large/62fb2e9djw1f3pb81cso8j20zk0lfamb.jpg 浅析湖州竹童的墨竹艺术" />
http://ww3/large/62fb2e9djw1f3pb7dk1e1j20kz0jd0zl.jpg 浅析湖州竹童的墨竹艺术" />
http://ww2/large/62fb2e9djw1f3pba1t1adj21kw0w0hdt.jpg 浅析湖州竹童的墨竹艺术" />
http://ww1/large/62fb2e9djw1f3pb67wbu9j21kw0r9467.jpg 浅析湖州竹童的墨竹艺术" />
http://ww4/large/62fb2e9djw1f3pbarsy5kj21kw0qftig.jpg 浅析湖州竹童的墨竹艺术"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