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藏 三山现 三山看不见(十四)

标签:
福建福州三山藏三山现三山看不见钟山风景摄影旅游文化 |
分类: 影像福州 |
三山看不见
钟山在达明路以西,也是乌山的支脉,旧时因巷内寺庙(大钟寺),时闻钟声而得名,现在此山已没有了半点影迹,在达明路上转了一圈也没什么收获,只留下了一个“大中寺巷”的地名。
大中寺本是南朝梁太守袁士俊居宅,内有小山,时闻钟声,梁武帝普通二年(521年),舍宅为寺,号“袁寺”(袁士俊直到十年后的中大通三年才任福州太守,舍宅为寺时还是普通官吏)。隋仁寿二年(602年),始以舍利为塔,大业二年(606年)改为“鸿业寺”,旋改“钟山寺”。唐上元元年(674年)更名“福唐寺”,会昌年间废,宣宗大中四年(850年)复之,赐名“大中寺”。五代开平时,闽王王审知在寺西建“定慧塔”。宋代时,大中寺面积很大,香火旺盛,包括现在的达明路、上方顶等地,仁宗天圣年间曾遇灾,神宗元丰元年复之。明朝隆庆元年(1567年)任户部尚书的马森于隆庆三年(时63岁)以“母老乞养”为由辞官回到福州。至万历年间为安度晚年,废“大中寺”为宅,又恐里人说他侵占寺地,见宋梁克家《三山志》钞本中将“中”误作“钟”,遂将错就错,一面自言此处为“先人故址”,一面取名“钟邱园”,并在石上以楷书镌“钟山萃灵”四字。未几年,马森故,年74岁。
达明路街景,这里还有一个名字称为“渡鸡口”传说是,有一仙人化装乞丐考验世人。他满脚生疮蛆,秽腥恶臭,众人皆避。这时,他向一财主求讨,财主不但分文不给,还把他驱赶出门。这时财主家的一只公鸡夺门而出,把乞丐脚上的疮蛆啄尽。于是大公鸡变成一只彩凤随仙人升天而去。这故事饱含“宁渡一只鸡,不也渡恶人”的哲理。
达明路周边的古迹“元帅庙”元帅庙建于元代,历称元坛祠、玄坛祠,清中期后改为“元帅庙”。被奉为戏神的雷海青当年是唐玄宗的宫庭乐师,“安史之乱”时因拒绝为安禄山奏乐,被肢解示众。后曾显圣,帅天兵救唐玄宗,人称“田元帅”或“三田都元帅”,唐玄宗更是敕封他为“梨园总管”。八闽的戏剧界、曲艺界、武术界都奉雷海青为行业祖师,戏曲界更是把他尊为戏神
位于达明路东侧的“裴真人庙”裴真人乃是福州当地俗神,姓周,名简洁,为北宋英宗时福建督署衙内幕僚,生前辅政多施恩于民,勉人为善,英宗皇帝赠以非衣(毛衣)。后弃官学道,称“非衣道长”,及至道成,于督署大榕树下羽化,道众景仰,拜为裴仙师,建“仙爷楼”于督署衙内大榕树旁,以作纪念。历代以来,福建省府首揆都会率文武僚属,向其顶礼膜拜。1923年,萨镇冰任福建省长时,曾集资重建。1934年,陈仪任福建省主席时又把它扩为两层。文革时,裴仙宫未能幸免,累遭破坏。80年代,由陈燊官道长历时九年,捐资重修,方成今日的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