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们一直在行走

(2022-12-05 13:02:17)

我们一直在行走

 

梁小琳

 

我们一直在行走,行走在生活的酸甜苦辣中,我们惯性地行走着,我们也快乐地行走着。

武汉作协长篇小说创作笔会,就是一条长长的行走之路,记录着武汉作协历届领导班子的汗水和智慧,传承着伯乐相马的精锐品质,

是扶持作家、培养作家的摇篮,也是作家与作家之间近距离沟通的最佳方式。每届20天左右,除了创作,还邀请专家授课,组织采风,以此激发作家的创作灵感。于是我想,也许很难有哪座城市能将长篇小说笔会做成一种品牌,以20年的时间去证明,并对阵现在和将来,难怪有人说,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在不停地锻造着,而水的灵秀则是舞动这座城市的灵魂。

我参加过多次武汉作协长篇小说创作笔会,那是在梁子湖,在木兰山,在凤翔岛,在洈水,我也走过穷乡僻壤,到过风光迤逦的山庄,感受过尘世中的冷暖和喧嚣后的寂寞,尘世与我是这样紧密地相连,我就是这样一次次地去品读生活的本真,然后装进随身的行囊。

本次武汉作协第20届长篇小说笔会,安排在新洲“香草伊甸园”。乍听,这名字与我这年龄真有那么一点不搭调,心里便充满好奇,原来是一个集种植、养殖、旅游、度假、运动、休闲、婚庆、生态农业观光于一体的现代化休身养性的地方。

时值暴躁的伏天,小车沿着“香草伊甸园”直行,一条长长的路延伸开去,那种葱翠,还有花朵的斗艳,那种紫,那种红,那种黄,那种在生命的燃烧中涌动起的澎湃,只需一场风起,或一袭雨落,就可淋得世界充满诗意,成为我停留下来的理由,所谓人在画中走,画在景中游。尤其是飘落在空气中沁入心脾的清香,在你清晨推开房门的那一刻,全流淌进我们的心里。

这次长篇小说创作笔会由市作协副主席喻之之带队。我与她的交往,是以往在省市作协的好几次活动中有过接触,记得还一同住过一宿,此后与她再无过多的交流,但她的才华,她的美丽,她的内敛,她细致又雷厉风行的处事风格,让我有时想起她,想起与她相遇时那淡淡的一笑,虽融化在了时光里,却永远留在了我的心里。

人与人之间的交错就是这样的神秘,包括每一次参加笔会的人员,来了,走了,又相遇了,认识的和不认识的,都在无声地诉说着时光的流逝,最终自己老了,唯一不变的是还在行走,哪怕终有拄着拐杖的那一天,行走却多了一个支撑,这就是文学永恒的魅力。

情感是贯穿行文的主线,换句话说,但凡动人之处无一不是情感的序言。“香草伊甸园”的定位同样以情感走线,那就是让你“舒服”,除了周全的服务,餐厅的位置也设计得巧妙,距离“帝元”住宿约100余米,为了调动起你餐前的口味,一路串起花的涟漪,栅栏攀爬着厚重的叶片,不时摇晃两下,将光影带动;尤其是紫薇,正值花期,色泽艳丽,风起时,抖擞着身姿向我们致敬,雨落时,一地紫色的花瓣,凄凄惨惨地落,让人容易联想到《红楼梦》里的黛玉葬花,惹得一起来的女作家纷纷感叹,举起手机拍照。美,在这里无处不在,也不需要具备发现美的眼睛,因为你就深陷在美景之中,成为美的一员。

大家喜欢在大草坪上留影,尤其是女作家,骨子里的那份矫情还是有的,或卧、或躺、或站立、或侧影、或背影、或合影,就是没有武汉大妈惯常的脚下“剪刀”,手上“胜利”,她们深浅在草坪上,任蓝天白云在头顶游动,汗涔涔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脸,这笑,笑出了武汉女作家丰富的内心,充盈的情感,还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是一方很大的草坪,也是这里的一大特色,因为大,因为茂盛,也因为整齐划一,就显得特别地亮眼。餐厅出来往右走数十步即是,经常看见有新人在上面拍婚纱照。那种浪漫,如一支优雅的抒情曲调,真挚地、轻轻地诉说着爱的永恒,这就是香草伊甸园的魅力,将每一天都酿造成爱的季节,连空气中都弥漫着情侣的味道。

草坪右侧是一条枣红色的石砖路,错落有致地镶嵌着,踩在上面,自成一幅动人的油画,无论截取哪个角度都很美。前方一座时钟耸立在枣红色墙体与白色石调相边的拱型建筑上,约有20余米高,容易让人联想到意大利威尼斯时钟,与石砖路旁的欧式建筑相呼应。在这里,何为近,何为远,仿佛眨眼之间于另一方天地。

每天最放松的时候,大概就是吃完晚饭后,尽管太阳还在西头迟迟地不肯下山,剌得眼睛睁不开,但大家还是不约而同地穿过时钟下的拱门,沿着有点绵长的花径散步,交流文学,谈论时事,加深感情,直到前方的边缘韵味深长,大家才朝着自己的住所走去,身后留下一条长长的影子,夜幕登场。

这次邀请为我们授课的是著名作家,《长江丛刊》执行主编刘诗伟老师,他的表述实用性强,他说一部长篇小说需要一个硬核故事,但不是庸繁文字的堆砌,要有对生活独到的立意,并构成艺术的美感,同时各个人物语言要符合其个性,行文没趣故事就会显得缓慢,意动要加快,最后都落实在语言上。刘诗伟老师以他独到的视角为我们分享他的创作经验,并列举了《生命不能承受之轻》,阿来的《云中记》等几部长篇小说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手法,然后是对在座部分作家小说的剖析,互动热烈。

人生有许多戏剧般的东西,它潜含在我们的生活中,左右着我们的生活。亦如写作,角度的转换,文章的起死回生,有时与时间、地点、人的情绪有关,即瞬间看到的一个事物,一个念想,或对方一句不经意的话,转换一个新的生活空间,都可以让你有感而发,有话可讲,有臆可动,这或许就是长篇小说笔会深藏的秘诀,因此在这里,大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今天我又写了多少字。的确,这次笔会收获满满,回去后大家都递交了在此期间创作的小说。而市文联领导的到访慰问,更是我们努力创作的最大动力。

我想,长篇小说的创作受到如此重视,就在于它存在的意义。尽管我们的笔力有限,文学却以它庞大的支撑,独有的魅力,呼唤着世间的真、善、美,演绎着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它架构在人们精神世界里的灯塔,永远照耀人民前行的步伐,照耀着武汉这座英雄的城市,是魂魄,更是力量。

在本次长篇小说创作笔会的启动仪式上,田天主席回顾说,20多年前的第一届长篇小说笔会他印象深刻,武汉几个有影响的大作家都参加了,大家全心创作,充满了激情,很多人通宵写作,并出版了5部有影响的长篇,笔会结束,“作家写作家”成为首届笔会的一大特色。我突然意识到,本届笔会大多都是中青年作家,很多我还是第一次见到,有两个我熟悉的作家,有人写了,我便写下这篇感想,是回顾,更是感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也是归程
后一篇:2022年12月14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