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租个老外撑门面部分企业热衷“自制”国际化形象

(2012-01-19 11:06:13)
标签:

财经

租个老外撑门面部分企业热衷“自制”国际化形象

采访对象:正略钧策管理咨询  合伙人  朱振锴

    已经在中国待了五年半的杰夫有两次当托儿的经历。
    “最近的一次是去年12月份的时候,我朋友的朋友叫我扮成一个加拿大公司的代表,到沈阳去做一个关于低碳主题的演讲。”美国人杰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刚开始我朋友跟我说的时候我很紧张,因为我并不懂低碳。”
    但杰夫还是去了,做了一个30分钟的英文演讲,赚了2000元,而且主办方还招待得很周到。
    据了解,很多中国企业会雇用美国或其他西方国家的老外充当假的临时主管。这些人主要工作只是去参加各种活动和露脸,有时也会去演讲,就可以获得很高的报酬。
    “租老外撑门面”
    这并非个案。据悉,长相体面的外国男性,能在中国内地的二线、三线城市扮演推荐厂商的“外资”高层,出席权贵餐宴,冒充外国设计师等,女性的受雇表演范围则从研讨会的海外贵宾到某某人的冒牌女朋友等。
    前不久,一位在北京工作的自由撰稿记者米奇•莫克斯利发表了一篇《租一个老外》的文章。
    他在文中写道,不久前他被美国一驻华企业聘用,前往山东东营担任公司的质检员,周薪为1000美元,尽管他没有任何专业经验。企业只要求他穿西装、打领带。莫克斯利说他和其他冒牌商人在工厂的开幕剪彩那天得到了“红地毯待遇”。最后,他们还跟市上某领导进行了合影,并接受了当地电视台的采访。
    《每日经济新闻》致电仍在北京的米奇•莫克斯利,他承认自己确实做过这样的事情。对于哪些中国企业雇佣了他们,米奇•莫克斯利和杰夫都拒绝透露。“我有些朋友至今还在山东东营那家公司‘工作’”。米奇•莫克斯利对记者表示。
    引起外国媒体关注
    “我是朋友介绍过去的。”杰夫表示。据了解,进入这个行业的老外大多都是朋友之间辗转介绍去的,不过也有通过“广告”招聘的。
    据外电报道,有公司在供外国人交流的某网站发过  “RentALaowai(租一个外国人)”的广告:有公司需要外国人去参加会议或者晚宴,需要对客户微笑和客户握手。有很多机会给长得漂亮的外国女性和穿西装的帅气的男士。
    莫克斯利告诉记者,他在2007年的时候也看过类似的广告。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张涌表示,“这应该是个行业,因为有巨大的市场需求。”
    这样的事情在国外特别是美国引起了很大的关注,美国CNN、大西洋杂志都进行了相关的报道,并在海外引起了强烈反响。
    张涌表示,崇洋媚外的心理,不仅在民间,在政府层面也是这样的。政府机构也经常喜欢找老外来撑门面。请一些大名人来撑台面、作秀。张涌给记者举了个例子,他以前参加了一个国际峰会,规定必须要请多少个外国人来,而且日本、新加坡的都不行。
    张涌表示,这首先体现了中国人的不自信,而且也已经养成了一种习惯。“我这个活动没有一个老外,就没有和国际接轨了。”
    正略钧策管理咨询合伙人朱振锴表示,国内的公司在不断地国际化,但它在人员匹配等各方面的资源还没有达到国际化的状态,只能临时性的去充面子,这是一种发展中的状态。“大部分是中小型公司在做这样的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