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山寨”现象谈管理创新

(2010-07-09 16:48:01)
标签:

财经

从“山寨”现象谈管理创新

 

正略钧策管理咨询  顾问  冉儒学

 

“山寨现象”由来已久,但引发广泛关注始于近年民间的IT产业。一些小作坊式的IT厂商,通过快速模仿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等知名企业的知名品牌,以低成本、低价格的模式生产经营,在短期内获得可观收益。目前,“山寨”已经从企业经营发展成为一种值得关注和研究的社会文化现象。

 

管理创新:不妨从模仿开始

 

“山寨”的核心是模仿。对于初创企业而言,以行业内成熟企业为标杆是迅速站稳脚跟并后来居上的捷径;而对于管理基础薄弱的企业来说,学习成功企业的管理经验也是赶超先进的有效方法。

 

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只有短短20年时间,与市场经济已有几百年的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是管理实践还是管理理念的积累方面都比较薄弱,对于缺乏成熟的管理经验、缺乏技术和品牌优势的国内企业来说,“拿来主义”和“师夷长技”是国内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必经阶段。联想、华为等企业大都从IBM、惠普等企业取过经;新浪、百度更是以雅虎、谷歌为师傅和努力目标;国内领先的快递企业顺丰、宅急送也都曾经模仿过联邦快递的运营模式。事实上,模仿是后起国家企业赶超先进企业的普遍经验。日本在战后重建的过程中从美国学习了大量经验,日本的丰田、本田汽车就是以美国的通用、福特汽车为模板而发展起来的;而日本的索尼、松下等企业则成为韩国三星、LG学习和赶超的目标。

 

然而,模仿的目的是为了创新。创新包括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引进、消化、吸收的再创新;第二种是集成创新,利用已有成果,通过纵向或横向集成实现创新;第三种是原始创新和自主创新。相对而言,第一种创新是低层次的创新。目前的“山寨”企业大都处于模仿外观和基本性能的初级阶段,只有少数企业进行了一定的改造和自主创新。

 

因此,管理创新可以始于模仿,但决不能止于模仿,而应从模仿到改造,从模仿创新到集成创新,最后进行自主创新,培育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创新之魂:植入DNA

 

模仿的目的是创新,而模仿创新的最终目的是自主创新。从历史上成功的企业来看,多数企业在早期都有模仿其他企业的情况,比如丰田、本田、三星、LG等,但几乎最终都形成了独特的、差异化的管理模式。

 

因此,对于企业来说,“山寨”式的模仿是不可否定的,但如果仅仅停留在模仿其他企业而不思进取的话,就难以逃脱被淘汰的命运。同样是“山寨”企业,同样是模仿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等著名品牌,多数企业都被淘汰了,但也有金立、天语等企业在模仿之后形成了自己的品牌。这些企业成功的原因在于,与多数模仿企业依靠模仿知名品牌获取短期利润不同,这些厂商在模仿知名品牌外形的同时也形成了技术、品质、工业设计和管理模式等,逐步积累了核心竞争力,从而在三四级市场形成了一定的市场规模。

 

模仿是容易的,但容易模仿的东西也容易被别人模仿;缺少核心竞争力,往往只是获得了外观等皮毛的东西,是低附加值的和低技术含量的,只有掌握核心竞争力的自主创新才是高附加值的。因此,对于企业来说,模仿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创新才是目的;模仿不是终点,只是起点,创新才是发展方向,在“输血”的基础上需要逐步形成自身的“造血”机制,在学习的基础上需要不断积累和形成具有自身DNA的核心竞争力。

 

同样,对于国家而言,需要从“中国制造”发展到“中国创造”,这不仅在于技术方面,管理方面也是如此。只有同时拥有一流的技术和一流的管理,才会拥有一流的企业。为此,我们既需要学习国外一流企业的先进管理,同时也需要创造中国式的管理思想和方法。

 

本文作者系正略钧策管理咨询顾问,该文章已发表于《中国邮政》2009年5月刊,如需转载,请联系正略钧策市场部,010-5908298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