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运河畔梁家嘴

(2016-11-23 12:01:26)
标签:

放生院

龙须沟

铁匠铺

作坊

运河漕运

分类: 天津往事

梁家嘴又称梁嘴子,原是天津旧城西北角的一个小村子。当时的南运河从杨柳青流到现井冈山桥附近,便向南基本沿着现在的复兴路到芥园道南,画成一个圆弧,又折向北偏东方向,在现在的大丰桥附近,归到现在的南运河河道。南运河在这里形成了一个小河套,梁家嘴三面临河,恰好处于河湾里。1921年,南运河裁弯取直,从邵公庄到赵家场之间形成了如今的河道,旧河道逐渐废弃。

梁家嘴最初只是一片菜地,居民也不多。从十九世纪末开始,天津市市区不断扩大,人口大量增加,对粮食需求也随之大幅增加,运河漕运日见繁忙,这里逐渐形成津门重要的水陆码头和粮食集散地。著名的怡和斗店、老老店及驴市口都在运河的两岸。以代客买卖粮食的怡和斗店为例,生意最兴旺的时候,斗店除办公用房外,有140多间营业用房,其中包括一处大仓库,员工达一百二三十人。每年的营业利润高达10万块现大洋。在全市的斗店中,怡和斗店的规模是比较大的。

漕运的发达,使与之配套的仓库、车行、脚行、饭馆、澡堂、茶楼、药铺等在沿河两岸应运而生,形成了商业区。同时,河套码头又是落帆抛锚的好地方,一些船只在此停泊检修,船上所需的铁制品很多,于是,这里又出现了许多铁匠铺。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这里还保留着两家以打制船锚、锁链等产品的作坊。每次我从这里路过,总能看到在高炉前,父子俩人挥动小锤大锤,叮叮当当地锻造各种铁制品的场面。在众多的小吃中,梁家嘴原河畔的大福来锅巴菜最驰名,文革前,曾获天津市二商系统小吃类金奖。大福来锅巴菜铺,早已迁移到别处,但仍保持原有的字号和特色,还成立了连锁店。

我父亲上世纪30年代初在放生院小学上学时,旧河道已成为一段死水,要通过木桥过河到学校,人们习惯将放生院附近称之为“河北”。放生院小学就是在原佛教放生院基础上改造而成的。虽然已改成学校,但操场后面的一间小屋还没有拆除,据说,里面的一口缸里,缸里有一位老和尚的坐化肉身。梁家嘴还有其他庙宇,如土地庙,庙宇的规模不大,但每逢节日,这里同样有民间的庆祝、祭祀活动,场面非常热闹。

当初运河裁弯取直后,梁家嘴失去了便利的交通条件,渐渐萧条起来,这里的两家洗染店还不断将废水排向河中,居民也将生活污水倒入河里,致使旧河道的水质日益恶化,蚊蝇滋生,臭气熏天,成了天津的“龙须沟”。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下大力量将臭河道填平,旧河道变成了放生院小马路。在原河道附近还建立起新厂房。至1999年,国家又对梁家嘴地区进行了拆迁改造,原来的所有房屋,全部夷为平地,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片居民楼和规模宏大、功能齐全的中小学校。现在已经一点也看不到梁家嘴的旧痕迹了。

梁家嘴地区虽然不大,却是名人辈出。其中最著名的应属天津方言及中国秘密宗教研究的著名学者李世瑜和原北洋大学(今天津大学)和耀华中学校长的赵天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