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后的同学聚会
(2015-05-10 06:47:32)
标签:
情感同学秋季招生聚会官场 |
分类: 世态杂谈 |
我初中毕业至今已经四十年了。从1972年2月入校(文革期间改为春季招生,因此小学上了6年半)到1975年9月初中毕业(又改回秋季招生),初中同学三年半,朝夕相处。本来今年聚会计划在正月初十,因同学的父亲初九过世,打乱了原计划,结果推迟到不久前才举行。
记不清从哪年开始,春节过后,中学同学开始相约聚会。最初是几个好友,而后人员不断增加。每当有“新”人加入,大家都会仔细辨认。已经20年甚至30多年不见了,岁月早已将大家变得面目全非,乍看哪里还有当年的模样。细细端详,方能找到昔日的影子。有人说,你还是那样,没什么变化。那一定是恭维之语,切不可当真。岁月在每个同学的脸上刻上了岁月的痕迹:从鬓角出现白发开始;从光润皮肤不再开始;从爬满脸上的皱纹开始;从变得呆滞的目光开始。
每次同学聚会,最深的感受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我们这些同窗好友,已由翩翩少年,即将步入老年行列,青春不再。正如著名作曲家王洛宾谱写的那首脍炙人口的《青春舞曲》:“太阳下山明早依旧爬上来,花儿谢了明天还是一样的开。我的青春一去无影踪,我的青春小鸟一去不回来。”这首曲子有些伤感,但也最能表达我们此时此刻的心情。“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有些改变是现实的必然,是成长的代价。乐观地看,也正因为从校园到社会的种种变化,同学聚会才有了存在的意义,大家才愿意聚在一起,交流感悟、分享经历,回味过去、迎接未来。
于是感慨万千。我们老了,但少了嫉妒,多了欣赏;少了成见,多了宽容;少了浮躁,多了从容。我们开始淡泊名利。无论你是一无所成,还是功成名就,都无所谓。你是当官的,必须放下你的架子来,你是有钱的老板,也不要趾高气扬。没有官场上的等级尊卑和鲜明的功利性;没有社交场合的逢场作戏,虚情假意。甚至吃饭喝酒,也没有官场上为了脸面强喝酒,而让自己身体痛苦的事。大家最厌恶的是一些世俗化与功利化的东西渗透在聚会上。让同学聚会浸染了势利、世俗、市侩、世故等。使感情交流的场所演变成了炫耀卖弄的平台。
老同学欢聚一堂,重拾旧谊是一道暖人的风景。大家一定是从回顾历史开始,说典故,叫绰号,记起一件件愉快的事,也想起一桩桩当时不太开心的事。没有什么可以隐瞒,也不值得去隐瞒什么。
今年同学聚会,又有了新的举措。大家都纷纷掏出手机,添加微信好友。说这样可以分享每个人的近况,有几个同学操作不熟练,但还是加上了。在这里,感情永远是第一位。朋友过得好就送上一份祝福,不如意就送上一份安慰,互道珍重。同学之间的友谊更像陈年老酒,时间越久越是醇香甘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