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招生中的腐败
(2013-06-16 21:37:07)
标签:
公信力大学招生逆反心理合格证公平杂谈 |
分类: 世态杂谈 |
14日,中央电视台播发了“暨南大学2013年艺术类高考出现舞弊行为”的节目。记者采访了举报该校戏剧影视文学专业作弊的教师。他对记者说,考试前,校领导告诉艺术类专业考试的面试的五位考官,称有三个学生上级要求予以关照,而考试后,几个考官发现他们的专业考试太差,出于逆反心理,其中一位考官给予了这三个学生0分成绩,一位考官给予了这三个学生1分成绩。校领导发现后,又对考官做工作,最后两位考官分别将这几位考生的考试成绩分别加了30分。即使这样,5个评委,每个人打个分,加起来的分数(总分),也明显低于其他考生,无法进入第二阶段考试。然而事实上,最终参与面试的260多位考生中,有100位考生最终拿到艺考合格证。这几位排名靠后的考生轻松获得艺考合格证。因此怀疑分数被学校招生办篡改。
暨南大学相关负责人回应称,没有给评委打过招呼,让评委拿出书面证据。他认为,所以改分,是由于个别评委存在抵触心理,仍不按学校制定的标准打分,有违客观原则。在此情况下,学校才决定由文学院和中文系组成专家评审复核小组,根据录像进行复核,对分数异常的学生进行重新审核和评价。整个过程都是在招生办、文学院专家组,尤其是纪检监察部门的全程监督下进行的,根本不存在个人或部门单方改分的情况。
但如果确如校方所言,需对分数异常的学生进行重新审核和评价,也应该由新评委签名确认,而实际情况是在原评委的分数上,直接改分。这在程序上合法吗?是评委的真实意愿吗?如果连考试分数都可以随便改,大学的公信力何在?另外,个别评委为什么存在抵触心理?没打招呼,怎么会存在抵触心理?同样,如果确如校方所言,没向评委打招呼,而评委随便压低学生的考试成绩,大学招生还有公平可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