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驼岭的故事与“亲历亲为”(下)——对《西游记》部分故事情节的解析(二十)
(2013-06-09 20:20:58)
标签:
走捷径真人故事情节西游记妄念杂谈 |
分类: 西游研究 |
本来狮驼岭这四百多里路是十分艰难的,而妖怪说要用轿子抬唐僧过去,如果真是这样唐僧可太轻松了,不用自己走路骑马,不用担心化不来斋饭。这与师傅领你修行一样,是一条捷径。可是参禅悟道的路上从来没有什么捷径而言。修行的人必须明白:自行善自得果,修行只能靠自己努力,不能坐享其成,老师不是万能的,佛祖也不是万能的,不能幻想靠老师乃至佛祖加持,帮助你成佛。如果修行的人执着 于老师,执着于佛祖,那就步入了修行的歧路。按照佛教的说法,每个人之所以都能成佛,这是因为你本来就具有成佛的内在条件。只要你严格按照佛的教导去规范自己的行为,按照“八正道”、“六度”去努力,是完全可以得到正果的。为什么这么多修行的人没有成佛?这是一般人为妄念蔽障,所以无法明心见性。一旦觉悟,妄念一息,就会恢复本性。假如有人宣称他可以让你快速成佛,他有神通通过佛祖的力量使你成佛,那这个人一定是外道,不是佛法。
师父是重要的,没有师父指导的修炼,大多不易获得成功。要参禅修法,就要有师父,否则就可能多走弯路甚至走入邪道。师父带徒弟,就是要把他们带上佛道,使人走上正途。但是,按禅宗的理论,人只能自悟自证,自成佛道。师父只是引路人,师父只是教给你修行的方法,只能把自己的好经验传授给徒弟,却无法把自己的觉悟传授给徒弟,没有人靠佛的力量和师父的教诲开悟的。作为师父,永远无法把你带到目的地。
至于象六祖惠能大师那样,一闻《金刚经》就有所悟,这是典型的无师自通。需要有十分良好的根基和极佳的悟性。但即使是惠能大师,他依然要寻师访道,去找五祖弘忍大师印证,才能了道。由此可见,拜师的重要性。对佛学理解还不深的初学佛者,往往把师父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上,师父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成了他效法的榜样。似乎不这样就算是对师父的不尊重。其实,最大的师祖是释迦牟尼,其次就是那些菩萨,阿罗汉以及一些得道之人。学佛参禅要拜师,也要找到真正的大善知识,才能对自己有帮助。但是,真正的拜师求道,也不是一件容易之事,自古以来,徒弟找师父,师父寻徒弟,往往终生难遇一个。达摩大师在少林寺面壁九年,为的就是找个徒弟,终于收了慧可。慧可成为中国禅宗二祖,也是由于他能够历遍千山万水来到少林,立雪断臂,才终于给他拜了个达摩这样的师父。
真正的善知识,必然是个明心见性的师父,他不会要求他的弟子向他学习,而是教导自己的徒弟“事心为师”,使弟子们知道向心内求法,“自心是佛,不必外求”的道理。
后来,孙悟空在得知自己的师父已经被三个妖魔吃了后,曾暗中埋怨如来佛弄了那三藏之经舍不得送,却教我等来取。怎知道苦历千山。若果有心劝善,理当送上东土,却不是个万古流传?问题是佛祖不能代替修禅者的修行,所以他只等修行的人“自己去取”。小说通过狮驼岭的故事,寓意着坐禅悟道的人,必须亲历亲行,在修行的问题上,谁也替代不了修行者本人。所以,小说第77回末,有这样一句话:“真经必得真人取,意嚷心劳总是虚。”取经路上不管多艰难,也要靠自己去取,靠老师和别人驮着走路,那是永远修不得正果的。
我们看狮驼岭有三个妖怪:青狮是文殊菩萨的坐骑,白象是普贤菩萨的坐骑,这些菩萨的坐骑能把唐僧给驮过去吗?能够替他跨越正常的修行之路吗?照样不能!其实,自己的心才是真正的佛菩萨,靠师父驮过去,就成了心外求法了,失之千里了。小说作者通过狮驼岭的故事,述说了修行者必须亲历亲为,必须循序渐进,不能浮躁,不能期望借助外力走捷径这样一个修禅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