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艾孚骥
艾孚骥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8,852
  • 关注人气:69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西游记》部分故事情节的解析(十一)——金兜洞故事与“物质贪欲”(上)

(2013-02-10 17:41:27)
标签:

如来佛祖

佛法

比丘

心动

情乱

分类: 西游研究

 

《西游记》从第50回“情乱性从因爱欲  神昏心动遇魔头”到52回“悟空大闹金兜洞  如来暗示主人公”写了因猪八戒贪财而使唐僧等人遭到拘禁,孙悟空经过千般努力,最终将大家解救出来的曲折故事。

故事从孙悟空化斋前讲起。孙悟空临行前,用金箍棒在地上画了个圈,请唐僧坐在中间并安排八戒、沙僧侍立左右,把马与行李都放在近身,然后合掌对唐僧说:“老孙画的这圈,强似那铜墙铁壁,凭他什么虎豹狼虫,妖魔鬼怪,俱莫敢近。但只不许你们走出圈外,只在中间稳坐,保你无虞;但若出了圈儿,定遭毒手。千万,千万!至嘱,至嘱!”(绍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将此情节,移花接木到三打白骨精的故事里,由于拍摄了电影,对中老年观众影响较大,所以读者很容易将两者混淆)。

可是猪八戒耐不得饥寒,便撺掇唐僧离开,他们一起来到一座庄院,见里面没人,桌子上搭着几件锦绣綿衣,就偷着拿出屋外,对唐僧说,这里没人,天气这么冷,正用得着。唐僧说,不可,不可!律云:“公取窃取皆为盗。出家的人,不可这样爱小。快去送还他,不要爱非礼之物。”八戒那里肯听,执意要穿一件,沙和尚听了也动了心,也要了一件。两人将背心刚套上,就摔了一跤,那背心象绑缚手,将二位剪手捆得牢牢实实。此时,这座妖怪点化的庄院没了,妖怪将他们一齐捉进洞里。

孙悟空回来后,发现师父与师弟被俘,为了解救师父、师弟费尽了周折, 几次与妖怪作战都没能取胜,最后如来佛祖暗示妖怪的主人公是太上老君,悟空才请来主人公出面降妖。妖怪原来是太上老君的一头青牛,正应了“解铃还须系铃人”这句话。一般读者在读到这一篇章时,主要关注的是唐僧师徒的命运,往往被曲折、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所吸引,对小说一些细微的交待往往不在意。

这三件纳锦背心不是普通的棉背心,它实际上是指回目所讲的:情乱、神昏、心动,它们都是修炼路上的拦路虎。有诗为证:

道高一尺,魔高丈,性乱情昏错认家,可恨法身无座位,当时行动念头差。

    首先,孙悟空用金箍棒在地下画得是什么圈?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圆圈,它象征着佛教的清规戒律,象征着社会规范,这是不能逾越的界限。当然,这条戒律不是靠国家强制力来推行,而是靠修行者内心的信念自觉遵守的。当人遵守它时,可能并没有什么感觉,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可如果随便走出这个圈子,违反了清规戒律和社会规范,其危害马上就显现出来,马上要遇到麻烦。作为出家人或在家修行的居士,只有严格按照佛教戒律修行,才不会走偏,才能最终开悟见性,获得根本解脱。

第二,出家人以及在家修行的居士,不能贪图物质享受,不能有贪欲,更不能有偷窃行为,不得以各种名义占有他人财物。佛教将不是自己的东西称为身外之物。试图有这些东西,就是贪图身外之物,就是有贪心。佛教认为,人生如过客,没有什么东西是真正属于自己的,金银财富、声名利乐、妻儿子女、甚至自己的肉身,都只是暂有的,死后也都带不走。一切都是随缘生灭的,就是所谓“聚散无常”。按照佛教律法,佛教沙弥戒有“不为自己保持金钱”的戒律。这是说,出家人应该常处于物质生活的贫穷之中,不储蓄金钱,也不手持金钱等财宝。目的是灭除对身外之物的贪求之心。出家人如果不能断绝爱欲,对物质利益,对身外之物存有的贪求之心,他哪有可能一心一意地修行佛法,怎么可能进入解脱之门。所以,小说50回的回目写得很清楚“情乱性从因爱欲 神昏心动遇魔头”祸的源头是因为动了爱欲,动了心,才会产生魔障。

猪八戒由于是凡心未完全泯灭的修行者,曾屡屡越界。不仅贪爱美色,还私藏过一些小钱,这是违背教规的。这次不听劝告,偷偷拿了别人的衣服,最终身受其害。

我们知道,出家的比丘和比丘尼,由于他们是职业宗教学者,一般不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以便一心一意地修行。他的日常生活只能靠施主的施舍供应。除了生活必需品外,不得追求舒适的生活,如睡高床,更不能私自藏匿财产,为什么?因为修行的目的是实现彻底的解脱,如果存在一念贪求之心,他就无法进入解脱之门。出家人都坚信:色即是空,现实生活是虚幻的,是不真实的,是不值得追求的,必须远离物欲。可以说,从古至今凡是一心敛财的修行者,不管他如何自我标榜,如何自我吹嘘,他绝不是虔诚的佛教徒。因为他违反了佛教的基本教义,他所宣扬的一定是邪教货色。当然,如今教团和寺院为了维持正常生活及寺院的维护,持有必要的金钱,不能算过错。佛教一些戒律也应随着形势发展,与时俱进,作适度调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