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西游记》部分故事情节的解析(九)——车迟国的故事与“周天搬运功夫”(上)
(2013-01-20 21:31:07)
标签:
故事情节情况功夫车迟国道士杂谈 |
分类: 西游研究 |
《西游记》第44回“法身元运逢车力
为了探个究竟,悟空化装成一个游方的云水全真,来到城门外,向那两个管工的道士打听。原来,车迟国二十年前遭遇严重旱灾,天无点雨,地绝五谷,忽然天降三位仙长,俯救众生,善能呼风唤雨、指水为油、点石成金,因此解救了车迟国的旱灾。和尚们因为祈雨不成,输给了道士,就被毁坏了寺院,所有和尚都被车迟国王罚为道士的奴隶,让众僧人每天做苦力,并侍候道士,过着生不如死的生活。三个为首的道士(分别是虎力大仙、鹿力大仙和羊力大仙)成为国师。
孙悟空问明情况后,与两个负责看管和尚的道士商量,请他们放开和尚,道士不同意,悟空便打死了两个道士,让五百个和尚都躲藏起来。“那大圣径至沙滩上,使个神通,将车儿拽过两关,穿过夹脊,提起来,摔得粉粹。”
晚上,唐僧师徒住宿在破旧的寺院里。孙悟空因见正南灯火辉煌,得知是国师和众道士正在三清观禳星,便与猪八戒和沙和尚,吹起一阵狂风,搅散了道士们的禳星活动。他们来到三清观,孙悟空让猪八戒将原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三尊塑像扔到被戏称为“五谷轮回之处”的厕所里,三人把自己扮作三清模样,在观内尽情地享受着供果美味。这时一个回来拿东西的小道童发现了他们。三个国师闻讯赶来,见观内供果被全部吃光,想是由于虔心敬意惊动了天尊,天尊降临。因此又是一番拜祷,请求赐些金丹圣水。孙悟空便假戏真做让他们都出去,关好门,和八戒、沙僧一起撒了泡尿,让他们品尝“圣水”,作弄了三个国师,被识破后,一阵狂风驾云回到寺院里。
第二天,唐僧师徒要换关文,三个国师不允。后面的故事十分生动有趣,于是以唐僧为代表的和尚与三个国师为代表道士进行一番比试。比求雨,比坐禅,比隔板猜枚(物)。国师祈雨“仗宝剑,解散了头发,念着咒,再一令牌打将下去”,还要添香、烧符等。这是运用一些神秘语言沟通鬼神,借鬼神之力,却也非常有效,结果,孙悟空运用法力,提前告诉了天宫的雷公电母,破坏了道士做法。求雨不成,三个国师不死心,又和唐僧师徒赌砍头,比下热油锅,结果是不言而喻的,三个国师不仅全部失利,还为此丢掉了性命。
与佛教相比,道教比较崇尚神通。相传八仙得道后,就具有无边法力,能呼风唤雨,点石成金。车迟国的三位国师,由于运用神通使车迟国普降甘雨,解除了旱灾,因而得到国王的接纳和认可,以致于车迟国兴道灭僧,道教得以盛行。而佛教中得道高僧除济公外,很少用神通济世的。佛教不尚神通,甚至反对这些道士咋现神奇,认为这不是正法。常常把神通贬斥为“雕虫小技”,认为神通乃是三界内的事物,有碍大道的修行。
笔者以为车迟国的故事有双重含义。
第一,作者要消灭车迟国这样的“邪魔外道”,而不是太上老君这样正宗的道教首领。所以小说这两回目叫做“外道弄强欺正法,心猿显圣灭诸邪”,“法身元运逢车力,心正妖邪度脊关”,作者观点很明确:只有把邪魔外道消灭了,正道正法才会出现。
第二,作者虽然对道教的炼丹持批评态度,但对炼内丹不仅不反对,而且持赞赏的态度。比如车迟国的故事,实际上是象征着修行者在修行过程中,正在运足丹田气力,冲过难关和险关。屡屡冲关却没有获得成功。最终在孙悟空的帮助下,通过了夹脊小路。
因为电视剧《西游记》在观众中的影响太大了,而电视剧中又无法将这些隐晦的内涵表现出来,所以读者如果只看电视剧不阅读小说,是无法理解这一内涵的。这绝不是本作者的妄加推断。不知读者有没有注意到,小说中描写的僧人在滩头空地上扯着什么“小车”。既然说小车里面装着砖瓦土坯之类的东西,一般人肯定会把小车理解为建筑工具。可是,这里有一个令人费解的问题:如果他们拉车是为国师重新建道观,他们既然在空场上,为什么要沿着一道夹脊小路,越过两大关?是不是道士为了惩罚这些僧人,非要让他们在大空场内修一条夹脊小路,像体育越野比赛那样人为地设置障碍,每天让这些和尚做这些无效劳动,折磨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