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成功又如何?
(2011-10-30 15:09:47)
标签:
丘吉尔美国成功人士各行各业官本位 |
分类: 世态杂谈 |
前些日子,网络流传着某大学博士生导师的一个言论,如果他的学生毕业10年之后,还挣不到4000万元,就别回来见我。意思是如果你毕业十年还挣不到这个数目,你就是失败者。应该说,教师以此激励自己的学生奋发图强,可以理解,无可厚非。问题是,我们的社会难道只把当官到什么级别,赚了多少位数字的金钱作为成功的标志吗?
中国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官本位影响,人们常常将做到什么级别的官,作为是否获得成功的唯一标志。即使是国有企业,中国人也爱套用行政级别,有人很自豪地宣称我们的企业是处级单位。
其实,什么叫成功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成功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当然,在各行各业中的佼佼者,当然应该称为成功人士。在官本位的中国,能够当上一定级别的领导,肯定被视为成功人士。一个千万富翁,当然也是成功人士。而为数众多的,还是生活在各行各业的芸芸众生。大家都熟悉拿破仑的名言: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如果每个人都追求当将军,总得有人当最基层的士兵,并且在人员构成中最多的还是士兵吧?一支作战部队,不仅需要指挥员,还需要大量的战斗员,大家都是将军,这个部队的战斗力未必有多强。
中国人爱以成败论英雄。只要他获得了成功,不问他是通过什么手段取得的,不管他是一将成名万骨枯。中国人羡慕成功者,看到的多是各级领导的风光无限,却不知他们为此也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他们要处理好上下级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要编织自己的人脉,还不能“站错队”,否则前途难测。
其实,追求是一种境界,一种理想,而不追求也是一种生活态度。一个人在事业上获得成功固然很好,但一个人随遇而安,恬淡有自己的爱好,有自己追求的精神生活,快快乐乐地过好每一天,也没什么不好。
国内一些高级知识分子将自己的子女送到美国留学,取得博士学位,在美国安家落户,这肯定是令人羡慕的成功人士,老知识分子夫妇每年要到美国去半年时间看望孩子。但回到大陆家中,尽管他们衣食无忧,还是寂寞的老两口。这些成功人士他们可以随时给父母寄来不菲的美金,可这些钱,足可以雇保姆,让父母生活质量很高。但美金能给父母亲做一顿饭吗?而那些在事业上没有获得什么成功的人,却可以在父母最需要的时候,悉心照顾他们。父母身体不舒服了,他们会在第一时间将父母送到医院。平时,老人孙儿绕膝,尽享天伦之乐。幸福是什么?哈佛大学泰勒教授的回答是:“拿出时间,与你珍惜的人好好相处。”
是啊,我常常想,人生的的意义是什么?获得成功的意义是什么?有所得必然要有所失。成功确实荣耀,但成功者未必就都幸福,他在得到社会承认的同时,也失去了许多东西,有时甚至是常人很平常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