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知道的红桥救火会(上)
(2010-08-14 11:07:59)
标签:
杠杆单向阀门银元火势挠钩红桥 |
分类: 天津往事 |
在如今红桥区西头芥园道与复兴路交口一带,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就有个规模比较大的救火会(又称水会)。在红桥关上地区,过去有个挠钩会所胡同,从地名看,就可以知道当年这里有个救火会组织。
救火会属于民间组织。人员不太固定,一般有几十个人。内部存在着封建行帮的习气。火会头领,一般都是地方上有影响的青红帮老大。如西头火会的当家人便是在清末曾威震上海滩——李金铙的二公子。救火会的人平时练把式,摔跤、举石墩。偶尔也打零工,如婚丧嫁娶帮个忙。一有火情,无论在哪里,立刻赶到火会,带着器具奔赴火场。木制的消防机,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蓄水桶,一部分是喷射机构。水倒进蓄水桶后,通过杠杆挤压,经过单向阀门,从管子中冲出。消防机需四个人压杠杆,负责运水的要迅速准确,负责压杠杆的更要卖力。救火场面紧张有序,扣人心弦。
如果一般老百姓家失火,救火会将火扑灭后,分文不取。这样一来可以博得好名声,二来百姓没有多少油水,反不如顺水推舟,落个人情。一旦有大户人家或商家店堂失火,这就是救火会趁机发财的最佳时期。
有一次,估衣街一家商店起火,火会的人赶到后,却不急于救火,也不许外人和失火人家自救。因为火势蔓延,殃及更多的商号,他们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报酬。眼看火势越烧越大,邻近的商店老板坐不住了,纷纷送上银元,央求救火会人员快救火。火会的人看银元收得差不多了,才开始救火。
1937年,我家也曾遭遇到一场火灾,当时天津出版的小报刊登出消息:“西头金店阎家失火”,我已出嫁的姑姑,就是在看了刊登这条消息的报纸,才知道自己家着火了,赶忙向婆家请假,回家看望。这场大火是怎么引起的,我家又是如何解决与救火会纠纷的,请看“我所知道的红桥救火会(下)”
(本博文最初发表在 1994年3月25日《红桥报》“红桥史话”,此次博主进行了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