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为什么失败?
(2014-09-15 10:53:16)
标签:
项羽秦军刘邦章邯范增 |
分类: 读书 |
老掉牙的历史了,但这个问题我发现很少有人能真正看清楚。
在我看来,项羽的失败,在他坑杀20多万秦军时,就已经注定了。
先帮助很多读者简要复习一下历史:秦末农民大起义,泥腿子陈胜吴广的素质还是不够高,自断羽翼,还是六国的贵族成了后起之秀。当时找了个楚国王族的后人,立为楚怀王。当时怀王才13岁,说谁攻下咸阳,谁就是汉中王。他令刘邦、项羽各自进兵。但秦将章邯在河北屡战屡胜,怀王就令项羽进兵。项羽也想找章邯报仇,因为他的叔父项梁死于章邯之手。所以项羽带兵出发了。结果当然是大破秦军,人人胆裂,从此霸王名声建立。
之后项羽又屡败秦军。章邯、司马欣、董翳等人怕二世怪罪,何况打了胜仗被赵高嫉妒,打了败仗又有被赵高找替罪羊杀头的危险,所以他们就投降了项羽。其实章邯很能打仗,投降项羽时,当初的30万秦军还有20多万,并没有损失太多。章邯屡败而不乱,是真正的将才。
范增劝项羽忘掉过去的仇恨,否则章邯带领人马投靠别人,等于增加了一个强大对手。项羽忍了又忍,总算忍住了。于是20多万人投降了楚军。
大军快进陕西了,秦兵不愿意了,心想怎么能带着楚兵到自己的家乡烧杀呢?楚兵也不乐意:你丫挺的吃穿都比我们好(可见秦国的物质条件是多么丰厚),现在投降我们了,吃穿仍然比我们好,凭什么?再说了,手下败将又牛逼什么?所以秦楚两军的矛盾越来越大,双方开始互相猜疑。
更何况,秦军20多万、楚军40万人,每天要吃多少粮食?万一秦军反了怎么办?所以项羽一道命令,一晚上杀光了20多万秦军!
漫漫天道,真有报应。当初秦人坑杀了40多万赵军,现在轮到他们自己了。
但是,这件事不该项羽干。
因为他干了这件事之后,秦国的老百姓从此对他恨之入骨。而陕西、山西一带,从战国到隋唐,一直是中国最富裕、人口最密集、也最有尚武精神的地方,这是任何要统治天下的人的必争之地!项羽凭借一时的勇猛,虽然打赢了秦军,但他能一直赢下去吗?所以项羽坑杀秦军,等于失去了这一大块土地的民心。
所以,不管有没有刘邦,项羽的见识不高,注定了他必然失败。没有刘邦也会有其他人取而代之。
而刘邦,趁着项羽屡胜秦军的时候,已经带领人马走小路进了咸阳,捡了大便宜。而且他恰恰宽厚待人。宽厚待人也没什么,关键是怕对比。后来秦国的老百姓拿他和项羽一比,更加厌憎项羽而喜欢刘邦了。所以刘邦尽管后来屡战屡败,但兵源源源不绝啊。秦国的老百姓都要参军打项羽,项羽就是再勇猛,又能坚持多少时间呢?
项羽,真的不该屠杀那20多万秦军!
而他的最重要的谋士范增,在我看来,其智谋也不够深远。因为巨鹿之战之后,尤其是统帅40万联军之后,范增就应该为项羽谋划天下了。而关中的重要性,收服关中人心的重要性,范增显然没有认识到。如果他心怀天下,就应该及早规劝项羽,不要屠杀那20多万秦军。不仅不能杀,还要对秦军更好,以收服秦国人心。如果害怕秦军太庞大,可以解散一部分队伍。这些都不困难。
所以项羽之败,不在刘邦,而在他自己。刘邦的几个重要谋士和将军,都是项羽“送”来的。刘邦这个混混算是捡了大便宜。当然,刘邦肯定是有能耐的人,否则不可能统御那么多优秀人物。但是我认为,更重要的不是他有能耐,而是项羽过于依仗匹夫之勇,只有一个还算有智谋的范增,可惜也不能用。放到后世,刘秀、刘备、孙权哪一个不比刘邦强?更不用说曹操、李世民这帮人了。
=======================
范增是个人物。
在鸿门宴上,范增算是真正明白刘邦的厉害,所以极力动员项羽杀掉刘邦。刘邦跑了之后,范增勃然大怒,甚至打碎刘邦送给他的礼物,说我们这帮人以后都得死在他手里。显然范增已经认识到:刘邦现在虽然弱小,但以后极为危险。所以范增的见识,绝对超过一般人。
但是,范增的智慧仍然停留在表面,因为他仅仅是想消灭已经出现的强大对手,而并没有及时帮助项羽从根本上自强。所以,即使鸿门宴上杀了刘邦,以后还会有新的对手出现的。这是他的智谋不够深远的根本原因。
其实范增有办法弥补过错的。即使在坑杀20多万秦军之后,已经很难收服关中人心了,为什么不派其他得力人物镇守关中呢?为什么不劝项羽亲自守卫关中,定都陕西?这些都是弥补过错的重要手段。可惜,项羽仍然让章邯、司马欣、董翳等人镇守关中。而秦国人早就对这三个人恨之入骨了:“我们的子弟兵都死完了,可你们三个人却贪生怕死,继续享受项羽的高官厚禄!”所以刘邦后来从四川杀出来,秦国人纷纷反水。不到三个月,刘邦就收复了全国最富庶、人口最密集、最尚武的一大块土地。这里,难道范增一点过错都没有吗?
范增,还是不行……
当然,或许这也不能怨他,因为根子还是项羽。项羽见识之低,估计谁辅佐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