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什么破坏性创新大都出自新公司----《创新者的窘境》读后感

(2013-07-14 22:27:01)
标签:

创新者

克里斯坦森

窘境

破坏性

渐进性

财经

分类: 读书

  又读了本好书 -- 被福布斯评为20世纪最重要的20本商业书之一的《创新者的窘境》(The Innovator's Dilemma),由超级大腕、哈佛商学院教授克莱顿·克里斯坦森(Clayton M. Christensen)在1990年代所写,英文版1997年就出版了,但中文版直到2010年,才由胡建桥翻译、中信出版社出版!

  我初看题目,觉得又是一本哗众取宠的书,但从开篇就发现作者功力非凡!后来才知道这是克里斯坦森的成名之作,并被福布斯评为上世纪最重要的20本商业书,相见恨晚啊!

  这本书的核心思想其实很简单,我用不到1000字就可说明:

  为什么大公司往往不能抓住行业转折点?往往倒在新公司的“魔掌”之下?因为创新有两种,一种是渐进性创新,一种是破坏性(颠覆性)创新。渐进性创新就是在原有道路上改进产品性能,精益求精,这是大公司擅长的,因为大公司科研力量雄厚。但是,大公司往往不能抓住破坏性创新,所以很容易被新生公司颠覆。

  那么,为什么大公司不能抓住破坏性创新呢?

  通常的观点,往往从官僚主义、CEO不思进取、行动迟缓等方面来解释。克里斯坦森认为这是错误的,因为大公司的CEO和高管都是经过长期残酷竞争上去的,能力超强。而且大公司有市场研究高手,很注重倾听客户意见。所以这种解释是错误的。大公司之所以抓不住破坏性创新,往往是因为:

  1、破坏性创新一开始的产品性能往往较差,毛利率较低,所以大公司经过研究之后,不向破坏性创新倾斜资源,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2、破坏性创新产品的客户,往往不是大公司的原有客户。所以大公司向客户做调查研究,客户往往认为新产品没用,大公司注重客户意见,更容易放弃破坏性创新的研究。

  3、大公司有完善的分析机构,但无法对不存在的市场进行分析。

  4、破坏性创新产品,一开始的市场很小,这不能解决大公司的增长需求。所以大公司往往不重视。比如一项破坏性创新产品,一年营收100万美元,对于小公司很重要,但对于年营收几十亿美元以上的大公司,这个销售额却意味着失败。

  5、破坏性创新的产品,其研发和业务流程,以及市场营销的方式,往往和原有产品有很大不同,大公司往往不适应。大公司往往不能容纳两种相互竞争的产品,更不能容纳两种相互竞争的文化!

  所以,当破坏性创新的产品已经形成气候,性能、可靠性大为提高之后,就开始侵蚀大公司原有产品的市场,此时大公司当然可以反击,但此时新公司已经初成气候,并且具有了新产品的深厚经验,大公司在短期内很难掌握,所以大公司往往就这样被新公司打败了!

  大公司的高管蠢吗?从上面的决策分析来看,他们一点都不蠢,换谁基本上都会这么决策。所以伟大的CEO是可遇不可求的。

  那么,为了适应破坏性创新,在下一波发展中继续兴旺,大公司又该如何做呢?克里斯坦森给出三条建议(我总结的,不是他的原意):

  1、收购一个破坏性创新的新公司,当然,对其业务流程和文化要适应,甚至迁就。

  2、购买破坏性创新技术,自己接着搞。

  3、建立一个独立的子公司,专门搞破坏性创新产品,和公司原有业务展开竞争,适者生存。

  这就是本书内容,完了。

  完了?

  完了。

  就这么简单?

  简单?这些分析和结论是这么简单就能做出来的吗?人家克里斯坦森研究了20多年,才得出如此与众不同的结论容易吗?何况书中有好多精彩案例,从硬盘、挖掘机到超市形态、晶体管收音机、本田摩托、个人计算机,相当丰富,看得我如醉如痴啊!尤其重要的是,作者不仅重视破坏性创新的技术,而且重视破坏性的商业模式!百货店、折扣店、超市,不就是商业模式的变迁吗?

  超牛的一本书!难怪被福布斯评为20世纪最重要的20本商业书之一!

  那么,这20本书都是哪些呢?我上网搜了搜,列在下面备查(你读过几本?我读过八本,太少了):

  1、《追求卓越》(In Search Of Excellence)

  2、《基业长青》(Build to Last)

  3、《企业再造》(Reengineering the Corporation)

  4、《门口的野蛮人》(Barbarians at the Gate)

  5、《竞争优势》(Competitive Advantage)

  6、《引爆流行:小事如何产生大变化》(The Tipping Point: How Little Things Can Make a Big Difference)

  7、《跨越鸿沟》(Crossing the Chasm: Marketing and Selling Technology Products to Mainstream Customers)

  8、《摩根财团》(The House of Morgan: An American Banking Dynasty and the Rise of Modern Finance)

  9、《六西格玛之路》(The Six Sigma Way)

  10、《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The seven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

  11、《说谎者的扑克牌》(Liar's Poker)

  12、《创新者的窘境》(The Innovator’s Dilemma)

  13、《日本公司》(Japan Inc.)

  14、《贼巢》(Den of Thieves)

  15、《德鲁克文集》(The Essential Drucker)。  《德鲁克文集》由三本书组成:《个人的管理》、《组织的管理》和《社会的管理》,由日本长期担任德鲁克著作日文翻译的笃男植田先生选编。

  16、《为未来竞争》(Competing for the Future)

  17、《巴菲特之道:世界上最伟大的投资家的投资战略》(The Buffett Way: Investment Strategies of the World's Greatest Investor)  

  18、《杰克·韦尔奇自传》(Jack:Straight from the Gut)

  19、《从优秀到卓越》(Good to Great) 

  20、《新新事物--硅谷文化》(The New New Thing: A Silicon Valley Story)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