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们如何来到现在:商业、技术与金融趣史》读后感!

(2012-09-09 13:04:39)
标签:

蒸汽机

瓦特

读后感

工业革命

博尔顿

分类: 读书

  震惊!

  我说的是《我们如何来到现在:商业、技术与金融趣史》的作者安迪·凯斯勒(Andy Kessler)超强的理解力与洞察力。

  此人以前写过一本《操纵金钱:知识经济时代的财富游戏》(新版叫《玩转金钱》),部分章节的内容让我极为震惊,因为他把技术、商业、金融三者的关系结合得太好了!所以那本书我收藏了很久,最后不得不复印了部分章节,才归还图书馆。现在借到了《我们如何来到现在》,才发现居然是同一个人写的,仰慕啊,仰慕!这本书对我们如何从工业革命走到现在,有了更详细、更深刻的讲解。

  说说安迪·凯斯勒(Andy Kessler)这个人,否则你不知道他多厉害。此人在90年代网络泡沫时用1000万美元赚到10亿,然后在股市高位解散基金,把钱归还投资者。这样的收益率,这样的急流勇退,都让他在2001年之后声名大噪。他的书在美国也颇有影响力。《玩转金钱》讲的就是他这段历史,当然并不是自传,细节上大为简化,口气相当风趣,也极为洞察。我认为这是最高水平的人,写的最高水平的书!当然,内容并不系统,不要指望它和财经界的经典图书相比,只是充满了智慧的火花而已。

  《我们如何来到现在:商业、技术与金融趣史》是对其中技术和商业结合内容的扩展和深化,我受益匪浅。

  举例:工业革命的起源,主要有以下几件事同时发生、相互促进的:

  1、熟铁的大量生产。熟铁比生铁有用的多,但也更难生产,需要更多焦炭,因此需要更多的煤。

  2、采煤会采出很多地下水,把水运出地面需要动力。于是1665年爱德华·萨默赛特发明蒸汽机,后来塞维利将其改进,用于煤矿抽水。但此时的机器极为原始。1687年,法国人巴本发明了高压锅,于是纽可门于1705年将此技术用于蒸汽机,发明了“蒸汽机2.0”。70年后,1775年,年轻的瓦特又在纽可门的基础上推出了巧妙的设计,发明了“蒸汽机3.0”。

  3、但是瓦特的发明需要钱,于是他找风险投资。第一个人给他投了1000英镑,死了;第二个人博尔顿继续追加投资,瓦特占1/3股份,也就是享受利润的1/3。博尔顿占2/3(后来他们偿还了第一个人的钱)。风投、技术,此时都有了。

  4、博尔顿擅长商业,他提出“租赁挣钱”,而不是卖机器挣钱。这就是商业模式。事后证明,很成功。

  5、一个掌握炮膛独门生产技术的约翰·威尔金森,租了瓦特的机器后,发现其真空技术很粗糙,于是用自己的精加工技术改进了蒸汽机,将效率提高了五倍。他提出的条件是:瓦特的所有机器由他生产,因为他要赚生产机器的钱。至于销售和租赁机器的利润,仍然由瓦特和出资人博尔顿共享。瓦特和博尔顿欣然同意。这就是OEM和合作伙伴。

  至此为止,蒸汽机技术已经相当成熟,资金、商业模式、运营管理,都没问题了。此时需要庞大的市场,区区几个煤矿,不够劲。

  庞大的市场恰好同时来临!(这究竟是运气还是必然,值得深入思考)。因为英国的纺织业也在此时发生了巨大的技术进步,庞大的纺纱机和织布机出现了,一开始用水力驱动,靠天吃饭不稳定;后来改用烧煤的蒸汽机。于是煤矿、纺织业都大发展,蒸汽机租赁极其火爆。英国的纺织品开始在全球销售,由此又带动了美国的棉花和全球运输业的大发展。

  这还没完。为了把煤炭运出来,人们发明了火车和铁路。火车用的还是蒸汽机,海运的轮船也大量采用蒸汽机……

  工业革命,就这样蓬勃开展起来了。

  ……

  但是,本书有以下缺点:

  1、翻译得不行。译者的序言写得比译文好多了。

  2、不系统,很多内容零碎,组织得相当差。《玩转金钱》好歹也有自传的味道,颇为风趣,但这本书相当不系统,很多内容作者很想写得风趣,但我认为似乎适得其反。

  但不管怎样,本书给了我很大启发,而且很多有用的线索。我认为,作者对这些线索应该深入挖掘,而不是在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上浪费笔墨。或许,如果这本书(的中译本)不是214页而是500页以上,作者花更多的时间去梳理结构,丰富材料,可能会更好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