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汽车行业选牛股(3)
(2012-03-12 23:52:17)
标签:
汽车汽车行业比亚迪民企宇通客车股票 |
分类: 股票 |
写了《从汽车行业选牛股》两篇之后,感觉有必要重新理顺我的思路,并回答朋友们的常见问题。
一、汽车行业已经接近饱和,增长率在减慢,为什么选择汽车行业?
因为:
1、这个行业够大,目前汽车行业占我国GDP比重占10%。
当然,比汽车行业更大的是房地产。但汽车行业还有以下特点:
2、目前汽车业以国企和外资为主,民企力量还很小。汽车业的民企力量,比房地产的民企弱得多。历史证明,凡是国企占主流、并且对民企开放的行业,最终的巨头一定是民企。
加上我国汽车市场已经是世界第一,所以,目前还比较弱小的民企中,一定会有世界级的汽车巨头!这和家电产业是一样的。
目前,按规模排序,整车制造业中,民企有比亚迪、奇瑞、长城、吉利、力帆(以摩托车为主,也生产微车和SUV)、永源、中誉、众泰,半民营的有吉奥、海马(逐渐转向民营)、青年(和外资合作)等企业。规模最大的是比亚迪,2011年营收估计在450~500亿元。貌似很大,但这个规模和三大汽车国企相比,仍十分弱小。2010年,上汽集团的主营业务收入是6096亿元,利润为467亿;一汽集团分别是4488亿和475亿;东风汽车分别为3657亿和470亿。北汽、广汽、长安、华晨,规模也比比亚迪大得多。
由此可见,虽然民企已经有七八年的飞速成长,但力量还是比国企弱得多。
由此可见,民企有多大的成长空间!
二、在汽车行业中,优先选择民企。
因为上面我已经说过:凡是国企占主流、并且对民企开放的行业,最终的巨头一定是民企。 当然,我相信国企中也会有优秀的企业,能在残酷的竞争中取胜。例如改制前的格力,由于有朱江洪、董明珠,所以做得比民企还要好。但我们要认识到:像董明珠这样的人,太少了,多少个行业才出一个,像朱江洪、董明珠这样的组合,更是少之又少。更何况,格力最终也改制成了民营。其实关键是事业心,和国企、民企没多大关系。但是民企的事业心,明显强于国企,因为他们是在为自己打工。而国企和外资的高管,吃大户的心理更严重。
所以总的来说,民企的胜率大得多。
所以,押宝目前相对弱小的民企,找到黑马的概率要大得多。
三、优先选择整车制造企业。
这是因为:1、优秀的整车制造企业,利润可以很高。因为核心部件大家都知道选择优秀的,这方面差别不会很大,而整车制造更突出用户体验。所以谁的整车制造得好,卖得多,谁就能在原材料、部件采购中更能压价,更能有超额利润。
2、研究为整车提供部件的上游企业,需要更强的专业性。而且风险也更大,因为一旦有更强的供货商出现,对部件厂商的打击将是毁灭性的。作为局外人,很难及时了解这些极为专业的信息。而整车面向终端用户,可以更快地得到市场反馈。
3、在汽车行业,用户更在意整车的综合体验,而不在意核心部件是谁生产的。
例如,通用汽车的发动机长期都是由通用电气提供。通用电气在发动机制造方面一直拥有核心竞争力,但通用电气的发动机,长期供货给通用汽车、波音等汽车和飞机制造商,用户并没有因为通用电气能制造最强的发动机,而选择它制造的飞机和汽车,通用电气自己也不生产。
四、优先选择面向大众的乘用车。
这是因为:
1、汽车基本上可以分为客车和货车两大类,客车又可分为大客、中客、小客(家用轿车和SUV等)、微客(只能坐两人),货车也可分为重型、中型、小型等几类。客车的销量是货车的三倍,小客的销量又占客车的90%以上,微客大概占5%左右。而大型客车,销量占客车的1%都不到。
2、货车。重型货车的销量大约占一小半,然后是中型货车。但这个行业的巨头都是著名国企,利润率也不算厚。而且在这个领域,还没有像样的民企能和国企抗衡。在轻型货车中,民营企业占有优势。例如长城汽车的皮卡,长期居国内第一。但轻货的产值相对不算大。
五、注意查看高管(尤其是董事长和总经理)的年薪,过高的年薪不予考虑。
因为年薪过高,明显是在吃大户,而不是在创业。
所以,结合第四条,我将宇通客车淘汰。宇通很优秀,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大客企业。但大客的规模其实很小,宇通2011年上半年的营收也才64亿,估计一年也就130亿左右。但是,宇通的董事长和总会计师却拿着140万的年薪,远高于民企。所以我将它淘汰。
我认为宇通之所以强大,主要原因是民企还没有成长起来。一旦民企具有了足够的技术积累,必然会干掉宇通。实际上,金龙汽车,尤其是金龙控股的苏州海格客车,都在蒸蒸日上,一直对宇通形成较大威胁。
当然,宇通现在有不少利好。比如由于很多学校的校车很破,有人提议要大规模采购优质校车。但这对我没有足够吸引力。
Ok,就这么几条吧。
这里我要专门说一下比亚迪。因为一些网友对我的《从汽车行业选牛股(2)》提出意见,说怎么不说比亚迪?这不仅因为比亚迪的整车出口还没有足够多的量,而且还因为:
1、比亚迪貌似营收最高,实则管理混乱,而且从电池到整车,什么都做。汽车行业也分很多细类,比亚迪根本没有如此能力全面出击。
2、王传福过去有两次大成功,主要原因当然是他的奋斗精神,但运气也占很大因素。他90年代做镍镉电池,迅速做成世界第一,一个重要原因是日本厂商不做了。于是他靠着低成本获得成功,并继续研发镍氢电池和锂电池,形成了一定的技术优势,这也是巴菲特后来投资比亚迪的原因。第二次成功是2003年,比亚迪进军整车市场,正好赶上我国汽车行业大发展。
3、高层只考虑自己的利益。例如对经销商压榨太过,导致经销商怨声载道;王传福靠极低的成本发家,美其名曰创业,实则洗脑,对员工的压榨相当严重。比亚迪多位高管的年薪都在300万以上。400万以上也不少:王传福401万,吴京胜、毛德和、杨龙忠、廉玉波也都是400多万。太高了!而比亚迪普通员工的工资,则太低了!我认为这将给企业内部造成严重的不和谐。
4、新能源汽车,至今没有竞争力,不能量产。我认为,巴菲特这次真的是看错了。
5、比亚迪的财务状况很差。应收账款过高,库存过高,短期借款也十分巨大,严重占压上游厂商资金。反映出比亚迪极其冒进的财务和经营思路。一旦销售困难,恐怕……而在这种情况下,比亚迪股票(002594)的估值却明显过高,所以更加不能考虑。
6、所有上面的问题,归根结底,都反映出王传福的管理能力已经到了极限。所以我认为,在民企中,比亚迪现在是大而不强。
6、所有上面的问题,归根结底,都反映出王传福的管理能力已经到了极限。所以我认为,在民企中,比亚迪现在是大而不强。
现在,当汽车产业已经接近饱和,比亚迪还能继续狂飙突进吗?
我认为,比亚迪的高知名度,以及最近几年的狂飙突进,和巴菲特给比亚迪带来太多的光环有很大关系。一旦光环退去,恐怕将一溃千里。
所以比亚迪不在我的考虑范围之内。
前一篇:从汽车行业选牛股(2)
后一篇:今天(3月14日)股市大跌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