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的潜力到底有多大?
(2011-11-12 12:33:45)
标签:
育儿幼儿教育唐诗强化班 |
我儿子目前23个月,已经会背9首唐诗,认识几十个字、几十种动植物。他的表现经常令我震惊,让我思考:幼儿的潜力到底有多大?人的潜力到底有多大?
我教他并不是很认真,但公平地说,还是比大多数父母认真一点。比如我每天都会给他讲半小时故事(拿画书讲),因为我知道小孩听故事可以快速提高语言理解水平。而且小孩喜欢反复听一个故事,所以那几个故事我都讲了上百遍了(有这种耐心的父亲恐怕不多吧),以至于有一次我停顿了一下,他居然把当页上的故事复述出来了。我惊讶。
晚上起来把尿,都是我。因为孩子重,30斤了,而且我想让孩子他妈多睡会儿。
至于认字,我倒是把常用的几十个简单的字打印出来,每个字都有大人的拳头大。因为我觉得小字根本不好认,只有大字才能充分刺激幼儿的视觉。没事我(以及孩子他妈和长辈)就会拿出这一叠纸,让孩子认,并用字组词,让孩子对这些字有更直觉的认识。每天认字的时间也不长,而且有一搭没一搭的。
我并没有采用高压式教育,两岁的小孩我怎么高压?呵呵。但我带他出去玩时,没事就念顺口溜或唐诗,什么“小宝宝,起得早,睁开眼,咪咪笑”之类、“锄禾日当午”之类,他爱记不记,我就是刺激他的语言能力而已。但突然有一天,他开始背了,而且居然能复述,这让我惊讶不已。要知道唐诗我基本没给他讲解(他连基本的说话都不行,怎么可能给他讲解)。当然,一些字还是不能正确发音。但最让我惊讶的是他会背白居易的“离离原上草”,因为这首诗其实是八句(我们一般只学前四句,因为前四句写得太生动、自然、朝气蓬勃了,而后四句的境界和气势都差得远),我现在还没指望他能记住八句的诗,所以念的比其他四句五言诗要少,但他还是记住了。
每当他兴高采烈地背诵“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时,我就在想:幼儿的潜力到底有多大?人的潜力到底有多大?继而又想:假如人们从小就接受了适合其潜力的教育,是不是每个人都能11岁上大学?我知道前几年有个11岁的小孩上大学了(北航的,今年16岁博士毕业?好像。而且这种人每年都有),他父亲似乎辞职在家专门教他。我相信,他父亲比我认真得多(我只是比大多数父母稍微认真一点而已,而且我相信从全国范围来看,他父亲的做法可能至少有几十万人在仿效),但我觉得有些过了,因为这不仅极大增加了培养孩子的成本,而且自己的中年就牺牲了,孩子以后可能会有人格缺陷,未必感谢你。总之不太平衡,所以我并不赞同他父亲的做法。
但是,假如孩子们从小就接受了适当的、能点燃其热情的教育,会不会每个人都成为爱迪生、爱因斯坦或巴菲特?至少,一个民族中诞生杰出人才的比例会大幅上升??
肯定如此。
因此,既然幼儿都有如此高的潜力(我儿子并不比别人聪明,从他和别的小孩一起玩、解决问题时就能看出来),那么父母是不是应该在教育孩子上多付出一些?我们为什么活着?除了为自己,更是为了血脉的长久流传,为了家族的“可持续发展”。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在孩子教育上付出多少精力和时间(而不仅仅是甩钱让老师干,让父母代劳)?
绝对不能少!
可问题是,不可能绝大多数人都辞职教育孩子,也不能总是高薪请老师,所以只能在各种事物之间进行平衡。
至于我自己,我不会花钱让我儿子上各种能力强化班,因为我自信唐诗宋词、基本的英语、围棋、足球田径等体育运动,我还是教得了的,再说还有孩子他妈。当然幼儿园得上,但在普通的幼儿园上上就行了。我觉得只要周末和晚上,父母稍稍加劲,多和孩子玩闹,多教教孩子,就应该会有极大的提高。从经济学上看,性价比应该超过上每个月都花两三千元的强化班,呵呵。可惜,据我观察,很多父母连这点都做不到。这恰恰是极大浪费孩子潜力的重要原因。
多和孩子在一起,我们也更幸福。
前一篇:药材赌局(转帖加评论)
后一篇:两岁的孩子怎么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