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期” 解读 (2011年01月02日的日记)


标签:
空巢期家庭育儿教育高尔夫谦谦君子杂谈 |
近日在网上闲逛,发现写博客的女士不在少数。大概也至少占了“半边天”吧。有年轻以记录青春萌动为主题的美少女,有初为人母把自己宝宝的每一点滴变化都当作惊天动地的世界大事与人分享的年轻母亲,也有事业红火把讲台延续到到网络的各类职业教育家,还有我这样孩子已经离家上大学而比自己的父母辈(因为是独生子女的父母一代)更早进入“空巢期”的女士。
年轻时曾经非常地自以为是。认为自己无论是性格或情趣都与其他的女性不一样,可能会与她人走一条完全不一样的道路。但是,人生进入第四个本命年后,回首往事你会毫无悬念地得出这样的结论:你的命运和生活轨迹跟其他女性几乎没有任何区别。一样地恋爱、结婚,一样地生育儿(女)、一样地期盼与自己相爱的人白首偕老。这不,正一样地进入了不可规避或超越的“空巢期”。
当一个女人初为人母后,会把孩子的一切当做自己全部的世界。孩子从牙牙学语到蹒跚学步,点滴的进步都是母亲的骄傲,有时甚至连孩子父亲的存在都会被忽略;等到孩子进入小学,孩子每天的学习成绩和课外活动虽已不再像婴儿时的变化那么容易让你大惊小怪。但是,周围社会环境和其他孩子父母的对照、比较,却往往会把你的“独立思考”或“超凡脱俗”无情地拉回现实。
从孩子离家进入大学,他(她)的生活天地和视野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他(她)的生活、他(她)的朋友跟你不再有直接的联系,更多的成为他(她)个人的“绝对隐私”。他不想、也不应该让你知道得太多,说明他们已经长大成人,而你也就进入了所谓的“空巢期”。从字面上看,有一点伤感,有一点无奈。但从实际意义上讲,却是人生进入了另一个轮回的转折点。于是,就有了我这类的空巢期母亲开始在网络世界巡游、开始用每天写博客来反思以前生活的点滴(包括对婚姻中另一半的忽略),开始在寻找家庭以外世界的精彩与博大(包括对旧友新知的“搜索”)......
网络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新的大门,为生活其中的女士和母亲们哺育了另一个“替代婴儿”,这也算是我对“空巢期”的新解读吧。虽然并不十分贴切,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