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和玛丽及他们的学生们


标签:
成人教育社区服务志愿者高尔夫谦谦君子杂谈 |
分类: 第三只眼看泰国 |
卡尔和玛丽是我在“阿灵顿磨坊”(Arlington mill)社区服务中心免费英文教育课堂的老师。一个负责教阅读。一个负责教口语。他们都是这个社区服务中心众多义务志愿者之一。
卡尔大约60多岁的样子,身材高大、英挺。花白的头发(salt and pepper)为其刮削的面容增加了几分威严,与他和蔼可敬的言谈相映成趣,像极了大学教堂的教授而不应是免费成人教育的“启蒙者”。他每次复印、发放给我们的阅读材料大都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领域让人耳目一新的知识。有很多生僻词汇,需事先借助字典认真阅读,才能跟得上他的讲述。
玛丽50多岁,中等偏高身材,略有些发福。她热情开朗的性格有让人一见如故的感觉。玛丽所开设的课程主要以日常生活口语交流为主,非常的灵活并充满趣味性。有时她会从家里带来一满筐的不同产地、不同口味的苹果或各式各样饼干让大家边品尝、边讲述相关的知识。我经常暗自思讨,没有任何经济补偿的义务劳动,还要花钱买东西与大家分享,难道美国的人的生活就那么富裕吗?后来才知道,他们都属于并不十分宽裕的典型中产阶级。但乐于分享和善于助人,是这些志愿者共同的特点。
参加这种补习班的人,来自世界各个国家。各种肤色、族裔的人都有。你会很惊讶美国社会的文化多元与种族宽容。一个班上既有以难民身份进入美国的非洲索马里、埃塞俄比亚等国的穷人,也有东欧、苏联解体后移民美国的罗马尼亚人、捷克人以及前苏联国家讲俄语的人(这些人中有的曾是工程师、建筑师、医生等专业人士),也有从亚洲战乱国家来的人,如斯里兰卡、孟加拉等。当然,南美洲讲西班牙语的人还是占大多数。与这么多不同背景的人一起在美国这片国土上学英语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大家在自己的母国接受过不同程度的教育,用自己不太熟悉,甚至有些结巴和极重口音的英语,词不达意地表达对世界及对美国不同的感觉和看法,本身就是一幅非常有挑战性而又妙趣横生的画面。
虽然语言表达能力不同、学识水平各异,但在一起交谈中你很快发现有些事情是不能随便碰触的,就是所谓“敏感话题”。如种族肤色问题、如宗教信仰及政治制度等问题,否则会陷入激烈的争吵而影响气氛。但是,有一个问题是移民们(不包括我这种借机学英文兼顾了解美国社会的人)最愿意回答、答案也最接近的话题,那就是为什么选择来美国?大部分人的回答是:追求更美好的生活。进一步解释是实现美国梦。美国梦在每一个人的心目中有不同的定义、不同的标准。既有经济的、也有政治的。
运动者与观花人
每当为期三个月的课程结业,这些义务代课老师都会举办一次聚会。玛丽曾经把我们班十几名学生及以前的学生请到她家举办了一次聚会。那个时候正值感恩节和圣诞节之间,整个社区中心英语补习班的各个班级还一起举办了两次potluck。期间老师还通知学生说在另一个社区中心感恩节当天有一个免费的感恩大餐,欢迎大家前往,并有巴士接送。我没有参加那个大餐。但社区为弱势、贫困者举办这样的节日聚会却让我印象极为深刻!
在社区英文补习班的几个月里,我既接触到向卡尔和玛丽这样生活相对宽裕(相信都有较好的退休待遇),把自己退休后的大部分时间无偿地贡献给了素不相识的“外国人”的志愿者,也接触到很多来自不同国家、怀揣不同梦想来美国打拼的相对贫穷、弱势的“未来美国人”。从他们身上我懂得了珍惜,也学会了感恩,并最终领悟人生的每一阶段只要你去探索、去发现,就会看到和了解到你以前所不了解、不熟悉的东西。他们或多或少都会在你的人生轨迹中留下不灭的印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