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没有了进攻鲁能丢了最后一块遮羞布!

(2011-05-03 21:27:50)
标签:

足球评论

亚冠

体育

分类: 阿东说体育

没有了进攻鲁能丢了最后一块遮羞布!

 

文/阿东

 

在下午上海申花以0比2输给鹿岛鹿角后,今晚7点半山东鲁能在主场迎战前来挑战的全被发动机对!虽然赛前双方主教练,都大打口水仗称自己的球队能获得比赛的胜利!结果山东主场还是以1比2输掉了比赛!虽然理论上下轮客场胜了大阪樱花就可以挤掉对手小组出线!

 

看了这场比赛,不禁感叹,现在的鲁能不光是没了防守,进攻也是举步维艰!近些年,鲁能在国内赛场上可以说是大方异彩,虽说不是每个赛季都是冠军,但一直也是中超的一面旗帜!但是在亚冠的赛场上,鲁能并没有给国内球迷带来太多的惊喜!鲁能的亚冠之旅似乎也蒙上了中国足球的阴影,多少次最后一轮只要踢平就可以出线,但似乎永远没有破除这个魔咒!有时还会输掉一些莫名其妙的比赛,如此的鲁能真的很难成为中国足球的代表!

 

以前的鲁能,在有郑智、大羽、韩鹏、日科夫时,鲁能的进攻还是很犀利的,就是碰到日韩球队会失球,但至少进攻中能按部就班的进行!在国内赛事更是无可匹敌,就是进两个赛季,郑智远走英国,大羽逐渐淡出鲁能视线,鲁能的进攻似乎也没有差到毫无章法的程度!这也许多为今日的悲剧埋下了伏笔,在鲁能队员看来,让他觉得优势是他们的进攻和中场的控制,因而忽视了对防守的重视。过去也许是进攻掩盖了防守的薄弱,因为足球是要看谁比谁多近一个球,这样就可以取得比赛的胜利,而胜利了一切问题都会被放小、掩盖!

 

今天的比赛,先不说两个失球后卫要一定的责任!前一个是中尉漏顶形成进球,后一个也是后卫没有顶到皮球目送李东国顶球球门!当缺少了前面的支点韩鹏和边路的快马吕征,鲁能似乎也丧失了进攻这最后一块遮羞布了!于是进攻就成了一次次的大脚或是长传!以前当比赛打不开局面时,场下可能还会坐着韩鹏这样一个秘密武器,上场后也经常会解决场上的危机,这一次韩鹏伤了,上不了场,连替补都上不了,这一回鲁能也就没辙了。最后只能把问题给了王彤和买提江这两位小将!还别说,两位小将上场后还能让人看到点希望,至少还能看到他们进步的影子!当一个以进攻来弥补防守的球队没有进攻,那么还能剩下什么呢?

 

今天鲁能进攻为数不多的亮点就是开场不久的那叫任意球,然后王永珀跟上的大力抽射,如果不是对方守门员扑救即使,也许鲁能会有个梦幻开局!还有一个就是上半场将要结束时,那个配合角球,如不是海滨打个冷不丁,鲁能想要破门还真难!下半场也有短暂的进攻好的时候,但比起自己的失误和劣势显得是那么的零星和稀少!

 

进攻没有流利的配合,失误频频,然后被反击,这就是今天电视里常常上演的画面!两个失球虽然都是后卫漏顶直接导致进球,可看看鲁能一直引以为豪的中场又哪里去了?中场的3个后腰简直形同虚设,一次次的被突破,一次次的被面对后卫,一次次的被挑传,试问,这样的防守,即使是诺伊尔也可能会失球的!如果不是守门员的发挥,可能失球远不止两个!表面上是,后卫的冒顶失球,实则是中场控制不力所致。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所以,阿东认为,防守不力不光是后卫的问题,也是全队的问题,如果中场是不能起到拦截作用,后卫也难免失误!不过今天的两个失球中后卫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就是鲁能这场比赛的现状!

 

如今的鲁能遇到弱队或许还能显示显示“强队”的风采,但遇到如韩强队真的很难占到太多上风!虽然下轮,鲁能赢球就可以小组出线。但以这样的进攻和防守如何能在日本的主场取得一个进球?况且日本本来就是以技术娴熟著称!这就对防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鲁能没有了中场,没有了进攻,想靠自己本就不擅长来比赛,鲁能似乎也就丢了最后一块遮羞布!鲁能在主场都不能打出应有的气势,就如徐阳解说最后时刻说的那样:“比赛可以输,但不能输了气势!”是的!没有了气势,鲁能还剩下什么?所以,阿东认为,虽然最后一轮没有结束,如果没有改变,鲁能似乎已经提前宣告自己出局了!

 

在上轮中超输球时,也许很多人猜测鲁能这是为亚冠留力,毕竟国人也希望鲁能能在亚冠赛场上能有所作为!中国也太需要中超的俱乐部在亚冠来给低迷的中国足球打上些许的强心剂!在球迷们看来,鲁能似乎也有这个能力和经验,毕竟亚冠赛场上“打酱油”这么多回了!也差不多了!不过,今天亚冠的失利,鲁能似乎也丢了最后一块遮羞布!鲁能再一次在亚冠上打酱油似乎又不远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